-
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口腔溃疡及口腔菌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口腔溃疡及口腔菌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142例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用不透光的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口腔护理,而研究组采用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前、护理1周的牙菌斑指数、口腔分泌物细菌菌落数、Beck口腔评分,同时对比两组的口腔不良情况(口臭、口腔黏膜白斑、口唇干裂、口腔溃疡)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口腔清洁度。结果:护理1周,研究组的牙菌斑指数、Beck口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口腔分泌物细菌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的口臭(8.45%)、口腔黏膜白斑(2.82%)、口腔溃疡(1.41%)、口唇干裂(9.86%)和肺部感染(0.0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1.13%、12.68%、23.94%、9.86%、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1周,研究组的口腔黏膜、牙面、牙缝、舌面、颊部、硬腭清洁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鼻饲患者中采用大青叶联合口腔护理,能有效预防口腔溃疡和肺部感染,降低口腔牙菌斑指数,改善口腔状况,提高口腔清洁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苦黄注射液是由苦参、大黄、茵陈、春柴胡、大青叶组成的中药注射液,源于《伤寒论》中治疗湿热黄疸的名方"茵陈蒿汤",经现代中医肝病学家邹良材教授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及药学研究研制所得,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的功效。苦黄注射液是国家级二类新药,也是原国家卫生部批准生产并列入部颁标准的第一个复方中药注射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青叶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优化研究及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并优化大青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CA)对不同产地及批次的大青叶药材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HPLC建立10个批次大青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CA分析.结果 优化了色谱柱、流动相条件,建立了大青叶药材的共有指纹特征图谱;CA将所有批次大青叶药材共分为3类,反映了10个批次药材的质量特征差异.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CA可对不同产地、不同批次大青叶药材质量的差异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分析,为全面控制大青叶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比较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比较板蓝根Isatidis Radix和大青叶 Isatidis Folium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 Accliam 120 C18 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Thermo Fisher),以 0.1%甲酸的乙腈溶液-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mL/min,柱温为4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以PeakView 1.2质谱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通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参考文献和Massbank等数据库共鉴定或指认出板蓝根和大青叶的71个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木脂素、含硫化合物、有机酸等类化合物;板蓝根特有成分6个,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类等;大青叶特有成分2个,均为生物碱类.结论 该方法能够系统、快速地比较分析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差异表达基因及中药预测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的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分析两者可能的共病机制,探究具有诊断价值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分别下载包含银屑病和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基因数据集,分别应用Limma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合并两种疾病的DEGs得到共同差异基因(co-DEGs),将交集基因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基因,并使用OmicStudio在线工具对核心基因的诊断价值进行验证,最后通过Coremine Medical平台预测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结果:共纳入1个银屑病数据集(GSE30999)、2个重度抑郁数据集(GSE19738和GSE76826)和2个验证数据集(GSE13355和GSE38206),得到1 554个银屑病DEGs和475个重度抑郁障碍DEGs,取交集后获得87个co-DEGs.GO和KEGG分析提示,co-DEGs主要富集在226个生物过程、18个细胞结构、34个分子功能及19条信号通路上.基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锁定了 9个可能的关键基因,经验证其中7个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预测出46味具有潜在疗效的中药.结论:银屑病合并重度抑郁障碍的机制可能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STAT1、DDX58、MX1、GBP1、IRF7、IFIT3、IFI44、RSAD2、ISG15可能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基因,生地黄、大青叶、黄芩、莪术、郁金、当归、人参等中药可能成为治疗的潜在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BERTopic的中药治疗眼科疾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探讨治疗眼科疾病的更多潜在配伍组合.方法 收集眼科专家门诊的中医处方并整理筛选,采用Python 3.9.10中BERTopic算法对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所有处方进行分析,得到药物关键词聚类组合;采用SPSS 25.0对中药处方数据进行层次聚类,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和药物配伍组合的挖掘效果.结果 采用BERTopic算法得到核心药物关键词组合累计2种,包括酒地龙、土茯苓、大青叶、葎草等;应用层次聚类得到的药物组合包括葎草、土茯苓、菝葜等.应用BERTopic技术的算法具有不易受噪声数据影响、提高聚类效率、增强对于处方文本语义理解等诸多优势.结论 使用基于BERTopic技术的算法在寻找疾病潜在中药配伍中表现良好,潜力较大,能为眼科疾病的中药配伍组合提供更多参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派特灵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外用派特灵治疗尖锐湿疣(CA)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经研究表明派特灵是主要由金银花、苦参、白花蛇舌草、鸦胆子、五倍子、蛇床子和大青叶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派特灵主要组成中药的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与CA相关的疾病靶点,取其基因与靶点交集制作韦恩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1软件共同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应用R语言下载安装Bioconductor数据库中的相关R包对交集得到的核心靶点进行相应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在TCMSP数据库共获取109个活性化合物,主要为β谷甾醇、鸦胆甙、槲皮素等,GeneCards数据库共获取疾病靶点74个,PPI网络分析显示共涉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同期蛋白D1(CCND1)等15个核心蛋白,GO、KEGG富集分析显示派特灵可以通过各类癌症通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CA.结论 派特灵通过抗HPV病毒、调节免疫等方面达到治疗CA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大青叶洗剂治疗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索大青叶洗剂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ICU科室200例CAUTI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大青叶洗剂擦洗会阴部和尿道口,对照组用温开水擦洗相同部位.收集两组擦洗前、擦洗后2~3min、2h、4h会阴部标本送细菌室培养.比较两组细菌丰度、细菌菌落总数、细菌清除率和CAUTI发病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擦洗后细菌丰度显著改变,细菌菌落总数和CAUTI发病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青叶洗剂能显著降低ICU患者会阴部细菌总数,减少CAUT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天然产物色胺酮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色胺酮是一种天然的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是许多中草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如青黛Indigo Naturalis、大青叶Isatidis Folium和板蓝根Isatidis Radix.色胺酮的抗菌、抗炎作用早有报道,近期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血管生成、抗寄生虫等药理活性.加之结构稳定、毒副作用小、易于被肠道吸收等特点,使之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色胺酮的药理活性,并对其天然来源,合成方法,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毒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色胺酮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药用植物菘蓝的遗传及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十字花科菘蓝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植物,其叶和根分别是大青叶和板蓝根的原料.本文总结了菘蓝的基因组结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远缘杂交及新材料创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菘蓝(2n=2x=14)的基因组大小为300Mb,为tPCK核型,3万余蛋白编码基因.高质量的基因组测序解析了菘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吲哚生物碱、苯丙烷类、萜类的合成途径及其候选基因.由于染色体消除,菘蓝(父本)与白菜及甘蓝型油菜的族间有性杂交只产生了具有少数菘蓝遗传成分的非预期杂种.菘蓝与萝卜的体细胞杂种具有双亲染色体,但自交及回交均未产生后代.菘蓝与白菜的体细胞杂种具有加倍的菘蓝染色体组,花粉部分可育而雌性不育.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体细胞杂种与甘蓝型油菜连续回交后创建了全套的7个甘蓝型油菜-菘蓝附加系,一些附加系具有比菘蓝更强的广谱抗病毒效果;体细胞杂交中发生的双亲线粒体基因组重组导致甘蓝型油菜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菘蓝特定染色体上的育性基因导入培育了恢复系.最后讨论了这些附加系对菘蓝遗传研究的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