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更新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是我国第1部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规范和国际指南标准制订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其主要的更新点: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飞速发展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设备,在AMD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方面进行了更新:基于新生血管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起源和存在部位不同,将黄斑区新生血管(MNV)分为了1型、2型和3型;对于新生血管性AMD,建议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OCT血管成像作为检查和诊断方法;对于早至中期AMD,建议补充抗氧化维生素、锌、叶黄素、玉米黄质,或者混合型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累及中心凹或中心凹旁MNV的一线治疗方法,初始3个月每月注射1次+治疗并延长给药方案具有一定程度获益;对于抗VEGF药物3次负载治疗后无应答的新生血管性AMD,由临床医师综合考虑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非渗出性MNV,建议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新生血管具有活动性,出现积液、渗出或出血等,应及时采用抗VEGF药物治疗。希望该指南能够帮助眼科医生提高AMD的诊疗、预防和随访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RI在初诊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前列腺癌(PCa)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PCa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参数MRI快速发展,成为诊断PCa的重要工具,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期、引导穿刺等诊治流程,表现出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肿瘤早期筛查意识的普及,以及新型分子影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标记的PET-CT等技术的出现,临床诊疗中对MRI影像检测和诊断的需求不断更新。该文中以泌尿外科PCa临床诊治发展和需求为切入点,对MRI在初诊PCa临床诊治中的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在“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新思考下探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治疗地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始终是临床医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降糖药物的选择早已从单一强调血糖控制逐渐过渡至同时关注患者合并症等多因素个体化治疗新时代。随着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新型降糖药物的问世及其心肾获益证据和机制的明确,极大推动了中外糖尿病指南的变迁和治疗理念的更新,基于心肾获益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该文拟对新型口服降糖药SGLT2i的降糖疗效、心肾获益等相关研究及用药注意事项展开综述,并对其目前在指南中的治疗地位和未来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展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4万例,死亡约7万余例。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约有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乳腺癌患者的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晚期乳腺癌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且因为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中国乳腺癌诊疗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更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在2018版基础上进行更新,制定《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ABCC 2020),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真实世界的新生儿临床研究:推动最佳医疗实践和质量改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结论已成为医疗产品评审和监管的依据。不断更新迭代的诊疗技术为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生命其他阶段显著不同,早期高质量的临床管理对生命远期的影响极其深远,故需要通过真实世界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坚实的证据。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的多组学数据整合应用,探索实现新生儿期高质量医疗实践的最佳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2024)计划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可引起全身系统性损伤,导致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在OSA诊断(包括筛查)领域尚存在诸多未明确的问题,包括各种筛查诊断工具在OSA早发现及早诊断中的作用,对部分特殊人群进行早期OSA筛查及规范诊断的必要性,以及合适筛查工具的确定等。随着新的筛查、诊断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国际新标准的相继出台,目前的OSA诊断指南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外科手术是OSA重要治疗方法,而这方面国内鲜有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高质量指南共识。因此,结合国内外的循证证据构建规范化OSA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对于更好地指导当前OSA的临床实践至关重要。指南制订工作组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注册并撰写《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2024)》计划书。本计划书主要介绍该指南制订的背景、意义、目的、人员组成,目标人群、干预措施、对比措施和结局指标(population、intervention、control、outcome,PICO)问题的确定,证据的获取及评价,以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指南制订过程和具体方法。本计划书旨在为科学和循证制订本指南提供纲领性及指导性的实施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癌筛查与早期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四位。为加速消除宫颈癌,提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接种率和宫颈癌筛查是最重要的方法。我国宫颈癌近年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人群筛查率低,科学广泛的宫颈癌筛查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世界各国宫颈癌的筛查策略在方法、开始时间、时间间隔、结束时间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且不断更新,本文从宫颈癌病因和流行病学出发,对国内外最新宫颈癌筛查方法、策略和早期诊断经验进行总结,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帮助与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类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新生儿致盲性眼病,早期筛查和定期随访可以预防该病导致严重视功能损害,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新生儿可避免盲的防治目标。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以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积极推动ROP的筛查和治疗,于2014年更新了《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5期ROP病变基本消失。为了合理掌握ROP分类标准及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委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通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参考国际标准术语更新了我国ROP的分类和新名词术语的中文译名,并补充制定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适应证的标准,以供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黏膜上皮肿瘤性病变的病理学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正式出版,其中胃黏膜上皮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相关的一些概念、名称和病变类型有新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胃癌的前驱病变、癌前病变、异型增生相关概念和类型的一些更新以及病理诊断标准,并和日本胃癌取材规约(第15版)相比较,提出目前胃黏膜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的实际问题和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KDOQI)"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工作组先后制定了CKD临床实践指南。为提高我国CKD防治水平,在参考国外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特点,我们组织上海市肾脏病专家制定了《CKD筛查 诊断及防治指南》,并于2017年发表。该指南对各级全科医师和肾脏病专科医师均有参考价值,有力推动了对CKD的认识和提高了对CKD的管理水平。近年来CKD研究又取得了很多重大进展,基于临床证据的积累及各种新药的问世,上海市肾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对2017年版《CKD筛查 诊断及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内容主要包括CKD筛查的对象和方式、进展的评估及防治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