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鸡足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与更新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西南地区独特的森林类型,研究群落优势种更新的时空格局和策略对理解其动态特征和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云南鸡足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第一次群落调查数据,我们对5个优势树种的幼苗、幼树数量特征进行统计,比较其种群结构,用概率密度函数g(r)分析了更新种群与成树种群的多尺度空间格局,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评估了优势树种更新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阔叶树种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高山栲(C.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以及白穗石栎(Lithocarpus craibianus)具有增长型种群的径级结构;而针叶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种群具有衰退型种群结构.(2)5个优势树种的更新种群与成树种群格局在小尺度(0-50 m)上均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下降,转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其中4个阔叶树种更新种群和成树种群的分布在小尺度上显著正关联,而云南松的更新种群与成树种群分布呈显著负关联.(3)对于种群更新密度变化,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幼苗和幼树的解释量(R2)比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提升了58.7%和26.9%,显示了空间自相关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幼苗密度格局受生境因子的限制较弱,而受种子扩散等随机过程的影响更大;相对地,幼树密度格局受生境因子的限制更强.研究结果为理解这一植物群落类型的动态和构建机制提供了科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年际间的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分异特性及驱动机理解析问题,采用Python和R语言构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动态概率模型和驱动力综合分析模型,实现了21世纪以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NECBEC)”土地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17年间,NECBEC的土地覆盖变化总体呈现出三增(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11457万hm2、841万hm2和396万hm2)和三减(林地、水域和湿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7409万hm2、4659万hm2和626万hm2)趋势.其中,未利用地和林地主要转换为草地,而草地则主要转为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年际增加幅度最大,其新增面积中耕地贡献达到50%.另外,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NECBEC区域的各种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幅度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而NECBEC沿线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集聚性总体上呈减弱趋势,其中综合得分高高聚集区和低低聚集区分别集中在西欧和中亚北部.NECBEC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时空差异性尤为显著.土地覆盖类型在面积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上,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不同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对LUCC的类型演替、格局变化和驱动效应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分布与区域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生态效率的积极发展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中国生态效率的发展情况,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2005—2020年省域生态效率进测算,并通过核密度函数、基尼系数、σ收敛和Markov转移矩阵进行时空动态分布和区域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北京、青海、广东、海南、上海、江苏、福建、河南、云南生态效率发展较好.(2)六大地理区域生态效率总体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华北地区生态效率发展较好,东北地区生态效率最低.西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最大,东北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小.中国省域及区域生态效率发展均不具有收敛特征.(3)全国及区域生态效率从t年向t+1年向同水平生态效率转移概率最大,2021—2025年省域生态效率差距仍旧较大,整体水平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