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曹永清治疗便秘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挖掘曹永清治疗便秘的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曹永清教授治疗便秘的中药内服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组合及药物关联等分析处理,利用熵聚类规则分析核心组合,运用聚类规则挖掘新组合处方。结果:共纳入处方561首,涉及中药113味,按频次高低排序前5位依次为枳实、厚朴、党参、茯苓、川楝子;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25组,按置信度高低排序,前3位依次为枳实-莱菔子-厚朴、枳实-厚朴-川楝子、枳实-莱菔子-厚朴-川楝子;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其中,行气方4个(44.4%),如青皮-全瓜蒌-陈皮-厚朴-莱菔子-升麻-枳实-川楝子;健脾化湿方2个(22.2%),如茯苓-生地黄-佛手-金银花-党参-白术;活血化瘀方2个(22.2%),如丹参-广藿香-没药-当归;养阴益气方1个(11.1%),即石斛-首乌藤-黄芪-茯苓-佛手。结论:调治脾胃、理气化湿、活血通络是曹永清教授治疗便秘的主要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顾氏外科学术思想源流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1862年,顾氏云岩公先贤创立了顾氏外科.第二代继承人顾筱岩在疔疮的诊治上有独特见解,被称为“疔疮大王”,与当时伤科名医石筱山、妇科名医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顾伯华是第三代继承人,为推动顾氏外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奠基人,他培养了众多学者,包括第四代继承人陆德铭、马绍尧、唐汉钧、朱培庭、顾乃强、顾乃芬、顾乃芳、陆金根等.第五代继承人刘胜、陈红风、李咏梅、阙华发、张静喆、曹永清等在第四代继承人的带领下将顾氏外科发展成为国家及上海市的重点学科,确立了顾氏外科在现代中医外科学术界的领军地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龙医脉案——曹永清验案(1)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吴某,男,46岁.初诊日期:2016年11月22日.患者4d前饮酒后出现肛旁结块肿痛.刻诊:神清,精神可;肛旁结块疼痛、肤温略高、拒按、色红、高凸,肛周瘙痒;自觉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日行1次,质硬干结,小便色黄;纳可,寐安;舌质干、色红、苔黄,脉弦数.视诊:截石位2点位肛缘见一肿块(约5 cm×4 cm),色红、高凸.触诊:肿块触痛明显,肤温略高,波动感(±).肛指:2点位直肠壁饱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龙医脉案——曹永清验案(2)
编辑人员丨2023/8/5
侯某,女,65岁.初诊日期:2019年8月20日.患者4个月前出现肛门坠胀疼痛,便后缓解,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遂求治于曹永清教授.刻诊:大便日行2~3次,时有少量黏液,矢气困难,肛门坠胀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便后稍有缓解;舌瘦色黯红、苔黄腻、边有齿痕,脉濡数.肛指检查:肛内截石位6点位肛窦处触痛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龙医脉案——曹永清验案(3)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冯某,女,91岁.初诊日期:2019年12月5日.主诉:大便控制力减弱3个月.患者大便控制力减弱,在便质软或便稀时,有无意识漏出粪便现象,偶发便秘、便时出血.刻诊:神清,精神可;大便控制力减弱,偶发便秘,便时出血、色淡,偶有肛内团块物脱出,通过饮食调整可改善症状;无腹胀及腹痛,无脓性黏液,无肛门瘙痒及疼痛,无里急后重;胃纳欠佳,眠差;舌暗红、苔白燥,脉细弱.诊断:大便失禁,便秘,混合痔;辨证:脾气不足,肾阳虚衰;治法:健脾益气,温补肾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龙医脉案——曹永清验案(4)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王某,男,33岁.初诊日期:2019年5月28日.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周潮湿、瘙痒,出汗后症状加重,且反复发作,遂到我院就诊.刻诊:肛周瘙痒难耐,皮肤潮湿,大便日行1~2次,质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喜食油腻、辛辣食物.专科检查:肛周皮肤色素减退,皮纹增厚,有抓痕,局部皮肤皲裂,有小出血点.诊断:肛周湿疹;辨证: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龙医脉案——曹永清验案(5)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刘某,男,71岁.初诊日期:2019年5月21日.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便困难,此后反复发作.近期症状逐渐加重,遂求治于曹永清教授.刻诊:大便干结,排出不畅,偶有腹胀不舒;纳可,寐安;舌红、苔薄腻,脉弱.3周前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降结肠息肉3个,予镜下摘除.术后病理检查无特殊,无腹痛,无便血.诊断:息肉痔,便秘;辨证:气阴两虚,湿热痰凝;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处方:生黄芪15 g,太子参15 g,怀山药12g,生地黄15 g,麦冬15 g,山慈菇15 g,蜀羊泉30 g,藤梨根30 g,野葡萄藤30 g,红藤15 g,败酱草30 g,白花蛇舌草30 g,火麻仁30 g,生甘草15 g.每日1剂,水煎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曹永清教授治疗便秘常用药组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曹永清教授认为便秘核心病机为虚实两端,虚证有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实证有气秘、热秘、冷秘,强调辨证论治在便秘中医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曹永清教授充分考虑便秘特性及各证型便秘发病特点,从而形成对应药组,如黄芪、白术、党参、太子参扶正补气药组;当归、火麻仁、白芍、熟地养血润肠药组;麦冬、石斛、北沙参、山药养阴增液药组;肉桂、肉苁蓉、牛膝、补骨脂补肾温阳药组;木香、枳壳、厚朴、青皮理行气导滞药组;玄参、枳实、厚朴、大黄泄热通便药组;大黄、附子、细辛、干姜温里散寒药组.曹永清教授针对不同证型的便秘采用对应药组,无论各证型均可灵活使用、搭配,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