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和尿激酶组(54例).评价2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分级、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联合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小于尿激酶组,术后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均大于尿激酶组[(1.6±1.0)分比(2.3±1.1)分、(79±13)%比(68±15)%、(73±12)%比(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栓清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少于/短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使用尿激酶相比,替奈普酶辅助尿激酶进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近期溶栓效果肯定且操作简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溶栓时间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替奈普酶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AcT(Alteplase Compared to Tenecteplase)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发病4.5 h内使用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不逊于阿替普酶。治疗时间对阿替普酶临床转归的影响众所周知,但替奈普酶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尚不清楚。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ingh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是否因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而有所不同进行了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比较——挪威替奈普酶卒中试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替奈普酶是一种改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药理学和实用优势,后者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溶栓药物。瑞典替奈普酶卒中试验(Norwegian Tenecteplase Stroke Trial, NOR-TEST)表明,0.4 mg/kg替奈普酶的疗效及安全性与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相似,但该研究中的小卒中患者比例较高。在此基础上,挪威豪克兰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Kvistad等进行了一项3期、随机、开放标签、设盲终点、非劣效性试验——NOR-TEST 2,旨在确定替奈普酶0.4 mg/kg与阿替普酶0.9 mg/kg相比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非劣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醒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替奈普酶(TNK)静脉溶栓治疗对醒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磁共振显示DWI/FLAIR存在不匹配的醒后BAD患者178例,按照是否应用TNK静脉溶栓,分为溶栓组(60例)和对照组(118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按1∶1进行配对均衡两组间混杂因素,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90 d远期预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两组早期神经功能改变。比较两组间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经PSM成功匹配52对患者,男65例,女39例,年龄(60±9)岁。溶栓组在治疗后24 h、7 d、14 d或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5)分比4(3,7)分、3(2,5)分比4(3,5)分、2(1,4)分比3(2,4)分],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9(7,12)d比11(9,13)d];同时,溶栓组更少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9.6%(5/52)比28.9%(15/52)],且90 d mRS评分≤1分、mRS评分≤2分比例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63.5%(33/52)比30.8%(16/52),82.7%(43/52)比59.6%(31/52),(91±8)分比(82±8)分](均 P<0.05)。对照组mRS评分≥4分占比高于溶栓组[23.1%(12/52)比7.7%(4/52), P<0.05]。溶栓组发生1例颅内出血,对照组1例在随访90 d内死于肺部感染,病死率1.9%(1/52)。 结论:经MRI筛选的醒后BAD患者,使用TNK静脉溶栓可显著减低END风险,改善远期良好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常规临床实践中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潜在的工作流程优势以及在针对随机试验进行的meta分析中报告了相对于阿替普酶的非劣效性临床转归,一个由10家医院组成的区域性医疗网络自2019年9月起将替奈普酶确立为卒中溶栓的治疗标准方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戴尔医学院的Warach等进行了一项基于前瞻性登记数据的观察性序贯队列比较研究,探讨了在常规临床实践中使用替奈普酶能否缩短溶栓工作流程时间并且获得非劣效性临床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墨尔本移动卒中单元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早期治疗缺血性卒中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配备CT扫描仪的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 MSU)可提前溶栓治疗时间并改善患者转归。挪威豪克兰大学医院的Bivard等进行了一项2期随机开放标签试验——TASTE-A(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Stroke Thrombolysis Evaluation Trial in the Ambulance),目的是探讨在MSU中使用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相比会在到达医院时实现更好的再灌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类型静脉溶栓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最近来自溶栓试验的证据表明,静脉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功能转归良好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Sajobi等利用Act(Alteplase Compared to Tenecteplase)试验的数据进行了一项分析,旨在探讨AIS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是否因接受的溶栓治疗类型而异,同时探讨了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0~1分以及HRQOL与患者报告功能恢复至卒中基线前之间的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在应用CT平扫评估的醒后卒中患者中进行替萘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当前的证据支持在应用MRI或灌注成像选择的醒后卒中患者中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并在临床指南中予以推荐。然而,能够在急性期获得高级影像学检查机会的患者并不多。因此,替奈普酶治疗醒后缺血性卒中试验(Tenecteplase in Wake-up Ischaemic Stroke Trial, TWIST)在使用CT平扫选择的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对醒后4.5 h内进行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否改善功能转归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推注替奈普酶剂量对血栓切除术前脑再灌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替奈普酶治疗与早期再灌注相关的血栓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颅内动脉闭塞部位、对比剂渗透和血栓负荷是影响阿替普酶相关再灌注的血栓特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皇家墨尔本医院的Yogendrakumar等对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前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对比(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Before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EXTEND-IA TNK)试验进行了一项合并分析,旨在基于上述特征的患者亚组中对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的再灌注效果进行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