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外放归华南梅花鹿活动节律与家域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野外放归是保护生物学上维持稀有濒危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续存的重要途径.对野外放归后动物个体的活动节律和家域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其科学有效的管理.本研究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华南梅花鹿(Cervus nippon kopschi)为研究对象,利用北斗卫星项圈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外放归个体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追踪.基于累积获取的21 854条高精度追踪记录,对其活动节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核心密度估算法(KDE)对其家域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野外放归后的华南梅花鹿日活动节律呈双峰模式,为晨昏活动类型,双峰主要出现于06:00-09:00和15:00-21:00;(2)活动强度存在季节差异,秋季活动强度大于春、冬和夏季;(3)基于MCP计算的家域面积为(1534.10±467.75)hm2,基于KDE计算的家域面积为(125.18±95.55)hm2(95%)、(18.24±15.12)hm2(50%);(4)华南梅花鹿的家域面积(95%KDE)在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家域面积最大,夏季家域面积最小;(5)重叠度指数显示,雌雄重叠度指数均值(OI=0.44)高于同性别之间的指数(OI雄性间=0.38,OI雌性间=0.14),种群竞争对家域形成有一定影响.建议后续管理中重点关注华南梅花鹿秋冬季的核心分布活动区域,增大巡护频次、减少干扰、冬季持续开展食物投喂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放归普氏野马核心区黑腹胃蝇疫源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黑腹胃蝇是新疆荒漠草原优势种马胃蝇,对放归至当地普氏野马构成了严重威胁.该蝇将卵产在牧草上并以此感染采食者——马科动物,其幼虫于宿主消化道营寄生生活,至三龄老熟幼虫随宿主粪便进入环境化蛹,成为当年新的疫源.于黑腹胃蝇幼虫两个发生峰期(4—5月和8月)对普氏野马核心区新鲜粪便和黑腹胃蝇幼虫点位进行了调查,采用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固定核域法(FKE)计算粪便分布范围,并通过核密度分析(KDE)辨识幼虫聚集区域和特征.结果表明:(1)在黑腹胃蝇种群第一、第二峰期,野马采食草场拥有最多的胃蝇幼虫采集占比(57.25%、41.94%),其次是驴道、山坡、水源地区域;(2)最小凸多边形法(95%利用率)和固定核域法(95%利用率、0.006带宽值)均能较好估算野马粪便分布范围,第一峰期普氏野马粪便范围(60—70km2)稍大于第二峰期(50—60km2).在所调查的八个水源地,两个发生高峰期均包含红柳、5号、6号3个水源地,并形成了以水源地为重要支撑点、依托毗邻草场交叉传播的连续、非均匀疫源地分布特点;(3)水源地附近草场具有更高的黑腹胃蝇幼虫分布密度,但其在第一、第二峰期空间位置存在一定差异,至最近水源地平均距离分别为(1367±831)m、(1756±1297)m.荒漠草原水源地及其毗邻草场是普氏野马活动和聚集的主要场所,由此成为黑腹胃蝇发生的重要平台,承载着"黑腹胃蝇-牧草-马科动物"演绎关系.普氏野马既是马胃蝇寄生的受害者也是马胃蝇的传播者,其与水源地的紧密关系使之成为当地马胃蝇蛆病流行的重要参与者.黑腹胃蝇种群双峰发育增加了宿主感染机率,加重了当地马科动物感染程度,这也是该地区普氏野马连续重度感染黑腹胃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祁连山南麓网围栏对黑颈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祁连山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牧场及畜牧业基地,密布的围栏虽然方便了牧民管理,但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解网围栏对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的影响,2020-2021年,我们共对祁连山南麓的38只黑颈鹤幼鸟安装卫星跟踪器,实时监测幼鸟存活状态,发现跟踪个体活动异常后,立即前往异常点进行排查,确定异常原因.通过时序聚类法确认黑颈鹤出羽后期和完全出羽期.并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和最小凸多边形法估算黑颈鹤出羽后期和完全出羽期在有围栏以及无围栏生境中的家域及核域.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判断两种生境中黑颈鹤家域及核域的差异.结果表明,祁连山南麓黑颈鹤幼鸟2020年的死亡率为26.67%(N=15),2021年为20.00%(N=20).其中50%的死亡个体都是由于网围栏导致的.乱海子湿地是出现死亡个体的主要区域.网围栏不仅会导致黑颈鹤幼鸟受伤甚至死亡,还使处于出羽后期的黑颈鹤家域及核域受到明显限制,但对于完全出羽期的黑颈鹤的限制却大大减小.为了降低黑颈鹤幼鸟的死亡率,应改善网围栏的固定方式,减少刺线及刺状结构,及时对旧的网围栏进行回收处理.建议在适当位置加上警示物,保护黑颈鹤种群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不同尺度物种分布概率优化热点分析:以红色木莲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单一空间尺度构建的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是否具有代表性,是MaxEnt模型应用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有效的地理分布位点数据,利用最小凸多边形法(the minimum convex polygon method)在三江并流、云南省及全国3个空间尺度下分别识别了红色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的建模区域,并进一步建立MaxEnt模型:使用ROC曲线分析法与遗漏率(omission rate,OR)检验评估MaxEnt模型预测精度;基于ArcGIS分析分布概率及其热点区域的分布趋势,并通过分区统计工具Zonal识别潜在适宜分布区域的质心位置;采用刀切法检验环境因子贡献率.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下红色木莲的MaxEnt模型都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三江并流、云南省及全国尺度下的AUC值分别为0.936、0.887和0.930,OR值分别为0.18、0.15和0.20;(2)各尺度红色木莲的适生区格局呈现一致性分布趋势,集中在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3个流域;(3)3个空间尺度下红色木莲的地理分布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存在着尺度依赖效应.由此可见,红色木莲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预测模型有着稳定的性能表现与良好的预测效果.此外,我们建议在野外实地调查与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中加强对普通物种的关注,在预测物种地理分布的研究中将MaxEnt模型与热点分析结合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城市公园中赤腹松鼠的家域特征及昼间活动规律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对上海动物园内活动的9只赤腹松鼠进行无线电遥测,应用Homing法进行空间定位,基于最小凸多边形(MCP)和95%固定核空间(95% Kernel)模型估算城市绿地中赤腹松鼠的家域面积、空间分布特征及个体间的重叠情况,同时记录赤腹松鼠的昼间行为规律.赤腹松鼠家域面积平均值为12 376 m2 (MCP)~18 146 m2 (95%Kernel),雌雄个体间家域面积无显著差异(Independent-samplettest,t=-0.101,P=0.922).赤腹松鼠冬季家域面积与春季家域面积间无显著差异(One way ANOVA,MCP:F=3.900,P=0.070;95% FK:F=3.566,P=0.081).部分赤腹松鼠家域间存在重叠,冬季重叠指数0.36~0.63,春季重叠指数0.02~0.43.赤腹松鼠的昼间行为以移动(29.4%)、取食(25.1%)和休息行为(24.7%)为主.在不同季节,赤腹松鼠的取食行为发生显著变化(One way ANOVA,F=119.268,P<0.001),取食行为冬季发生频率最高(33.3%),夏季最低(16.4%);领域行为在夏(15.8%)、秋(16.2%)季发生频率较高,春季(5.8%)降低(One way ANOVA,F=140.416,P<0.001).赤腹松鼠昼间活动呈“U”型分布,主要集中于05:00-08:00和15:00-18:00,休息主要分布于12:00-13: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位波动对洞庭湖越冬小天鹅家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洞庭湖是小天鹅在我国的重要越冬地之一,为探讨洞庭湖水位变动对越冬小天鹅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15年利用卫星跟踪技术对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8只越冬小天鹅活动轨迹进行跟踪,采用最小凸多边形(MCP)和核心密度估计(KDE)方法估算了越冬中、后期不同水位条件下小天鹅的家域.同时,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洞庭湖水体面积、计算水体淹没时间指数(STI),进而开展了水位与家域关系、栖息地选择模式等方面的分析和探讨.结果 表明:水位对小天鹅家域起制约作用,随着水位上升小天鹅家域范围会明显减小;越冬期间小天鹅喜好在空间相邻的浅水和草地综合性区域活动,食物资源分布和可获得性是小天鹅活动区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部湾涠洲岛水域发现上颌和须板异常的布氏鲸:对保护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18年初以来,北部湾涠洲岛附近出现了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的活动.一头上颌与须板异常的小布氏鲸个体引发热议,其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我们在船只调查时,目击该个体10166.9 km2.然而,在2019年3月30日我们发现该个体已死亡漂浮在海面,根据尸体腐烂状况来推测,该个体的死亡时间大约为3~5d,死亡原因不明.根据照片和现场解剖分析,推测该小布氏鲸的上颌和鲸须异常可能是被渔网或绳索缠绕导致的.由于无法从外形上确认属于哪一个亚种,因此我们测定了该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mitochondrial DNA,mtDNA)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分别得到909 bp和395 bp的序列,经比对和系统发育重建,发现该个体属于近岸分布的小布氏鲸亚种(Eden's whale,B.e.edeni).由于小布氏鲸具有一定季节迁移特性,我们无法判断造成其上颌伤害的渔网或绳索是否在中国水域.尽管如此,仍然建议当地部门应加强宣传,减少渔网等海洋垃圾的丢弃和排放,为小布氏鲸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次,其以单独活动为主(90%),主要出现在涠洲岛到斜阳岛之间的水域,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为14 km2,核心家域面积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