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22年成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2010-2022年成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22年成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采用WPS Office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率等指标描述食源性疾病报告情况,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随年份变化的趋势进行Cox-Stuart趋势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10-2022年成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事件275起,发病2769人,死亡4人.食源性疾病暴发起数最多的是7月(占总起数的19.64%),发病人数最多的是6月(占总发病人数的16.58%).事件致病因素以致病微生物为主,引起的事件数占总体的42.55%;其次为有毒蘑菇和有毒动植物,其中有毒蘑菇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是餐饮服务单位和家庭.结论 致病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含有毒蘑菇)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成都市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应在重点季节加强监管以及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1-202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全国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20年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2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4 558起,发病人数259 481人;事件高发于6~9月(60.82%).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及蘑菇中毒(43.56%)、不明原因(35.49%)和微生物(16.42%)为主,其中菌类及其制品导致的事件数占比(18.33%)与死亡人数占比(52.69%)最高.暴露场所主要在餐饮服务单位(49.31%)和家庭(46.68%),且暴发于家庭的年均增长率最高(33.66%).结论 近10年我国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集中于菌类及其制品;事件高发于6~9月,暴露场所以餐饮服务单位和家庭为主,且倾向于家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踏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涉及14个岛屿共计23条样线,统计到药用植物共99科282属400种.结果表明: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为该区内的优势科;药用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计157种;药性以平性居多,有50科101属122种;入药部位以全草或全株入药为主,有64科160属221种;药效包含20个大类,其中以清热药为主,有55科97属115种;药用植物中有毒植物共计70种,隶属于31科54属;药用植物中有75种植物和77味中药被药典收载;共3种药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威胁评估等级,分别是全缘贯众(Cyrtomium falcatum)、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福参(Angelica morii),并有2种药用植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分别是葱叶兰(Microtis unifolia)和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在药用植物中发现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和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和柃木(Eurya japonica).本研究旨在为该区域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先导资料,并为海岛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2006-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收集并对2006-2015年深圳市福田区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2006-2015年共发生食物中毒97起,中毒人数775人,无死亡病例;食物中毒集中发生在6 ~ 10月(59/97,60.8%);按季度分,第3季度高发(34/97,35.1%);微生物类(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第3季度,有毒动植物类(主要为四季豆类)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第1季度;福田街道办报告事件数和中毒人数最多;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最多(72.2%);除去不明原因,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34.0%).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食物中毒事件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在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对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进行卫生监督和健康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7-2016年沈阳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沈阳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提高沈阳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处置水平.方法 对沈阳市2007-2016年报告的全部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沈阳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起,其中未分级1起,一般7起,较大3起.中毒人数529人,死亡4人,波及或暴露人口数17 179人.食物中毒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夏秋季节(36.37%),夏季发生中毒人数最多(39.89%).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85.26%).学校食物中毒发生频率最高(45.46%).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家庭聚餐,死亡原因为误食毒蘑菇、河豚鱼、有机磷.结论 沈阳市夏秋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化学性和有毒动植物是中毒死亡原因.学校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2002-2016年单位食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国2002-2016年单位食堂食物中毒情况,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6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全国1 810起单位食堂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中国2002-2016年报告单位食堂食物中毒事件1 810起,累计发病34 630例,死亡25例;2014-2016年发病起数居首位,为676起(37.35%);发病多集中在第三季度,为741起(40.94%);华东地区报告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居首位,为599起(33.09%);有毒动植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引发中毒事件605起(33.43%);原因食品主要以单一食品为主,为1 055起(58.29%),其中蔬菜类最多为522起;生产加工是主要的引发环节,为731起(40.39%).结论 第三季度是单位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段,蔬菜类是主要的原因食品,生产加工是主要的引发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辽宁省2011-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6年辽宁省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食物中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6年,辽宁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3起,1 921人发病,719人住院,10人死亡,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造成的事件报告数量及发病人数较多,但住院率较低,无人死亡;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以及化学污染物引起的事件住院率高,且多人死亡.结论 从分析全辽宁省数据发现的实际情况,以及减轻全社会医疗负担的角度考虑,应加强对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以及化学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6年宁夏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0 - 2016年宁夏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探讨其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 对2010 - 2016年宁夏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 - 2016年宁夏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29起,发病1 272人,住院106人,死亡4人.平均每年报告事件数18起,报告事件发病数10人以下为主,占79.1%(102/129) .发病高峰集中在二、三季度,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49.6% (64/129) .主要致病食品是植物、动物类,分别占38.8%(50/129) 和37.2%(48/129) .报告事件致病及引发因素以不明因素为主,明确致病及引发因素中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和加工不当引起,分别占30.2% (39/129) 和15.5% (20/129),食堂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由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引起,其他场所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结论 宁夏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二、三季度高发,家庭是主要发生场所,致病和引发因素以不明原因为主.应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疾控机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0-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通报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我国食物中毒通报情况的分析, 探讨我国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 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卫生部2000-2015年间全国食物中毒/重大食物中毒通报情况进行归纳整理, 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5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食物中毒296起, 中毒10 609人, 死亡188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 占中毒总人数的56.10%;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中毒死亡人数最多, 二者占死亡总人数的85.40%;第三季度中毒人数占中毒总人数的41.54%;集体食堂中毒人数占中毒总人数的45.33%;家庭中毒死亡率最高, 占死亡总人数的81.05%.结论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仍是我国目前最高发的食物中毒种类, 尤其以集体食堂为重点, 第三季度暴发较多.应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 预防食物中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7年云南省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012-2017年云南省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7年云南省报告的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地区、场所、中毒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530起,发病4 147人,死亡64人.第四季度为发病高峰,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30.8%(163/530)、37.4%(1 553/4 147)和50.0%(32/64);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较多的州(市)为楚雄州、大理州、玉溪市,占总数的44.2%(212/480);有毒动物中毒报告起数较多的州(市)为迪庆州、怒江州、保山市,占总数的80.0% (40/50).家庭中毒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3.6%(337/530)、40.3%(1 672/4 147)和89.1%(57/64).引起有毒动物中毒事件的食物主要是蜂蛹(7.9%,42/530),引起有毒植物中毒事件的食物前5住依次为鸟头(30.2%,160/530)、四季豆(29.2%,155/530)、蓖麻子(5.3%,28/530)、蜂蜜(3.8%,20/530)和油桐(3.6%,19/530).结论 云南省有毒动植物中毒问题突出,应完善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体系,广泛宣传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预防知识,以有效地减少云南省中毒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