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星蓟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黄星蓟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杂草,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区被列为有毒有害杂草并加以控制.目前在我国新疆等局部区域,已发现有黄星蓟的定殖,且呈蔓延危害加剧的趋势.对黄星蓟进行适生性分析及风险评估,可为该有害生物的预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axEnt模型对黄星蓟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并采用多指标赋值运算,对其入侵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黄星蓟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达 32.96%,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的面积分别为 11.21 万、34.16万、272.28 万km2.其危险性综合评估风险值R为 2.01,为高度危险.[结论]我国很多区域均属于黄星蓟的适生区,需要高度重视,其预测结果为建立黄星蓟长效预警与防控机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新疆主要有毒杂草分布区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放牧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新疆地区有毒杂草发展迅速,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及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了解新疆主要有毒杂草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对新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不同气候情景下新疆主要有毒杂草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使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在三种气候情景下的模拟精度值均大于0.8,处于"好"水平,表明模型模拟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2)白喉乌头受等温性和最干月降水量的影响,主要分布在阿勒泰等地区;无叶假木贼主要受到放牧率和最干月降水量的影响,沿天山山脉以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分布;影响纳里橐吾的是平均气温日较差和等温性,分布在巴音郭楞州等地;小花棘豆主要受到平均气温日较差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集中分布在新疆西北部地区;苦豆子受海拔和最冷季降水量影响,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等地区;3)有毒杂草入侵概率较低的区域(非适生区)占比51.69%;入侵的高危区面积占比5.62%,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塔城、昌吉自治州、五家渠、博尔塔拉州、伊犁自治州、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克孜勒苏州和喀什;4)未来气候情景下,新疆主要有毒杂草呈现进一步扩散趋势;SSP245情境下有毒杂草扩张蔓延趋势比在SSP126情境下更为明显,这说明在较高辐射强迫的气候情境下,有毒杂草表现出较高的适应能力;未来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小的区域更易被有毒杂草入侵,而最干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的区域,有毒杂草入侵的可能性较小,其面积发生退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基于改进的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预测退化高寒草地人工恢复演替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合青藏高原地区黑土滩型退化高寒草甸改建成人工草地后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分的数量特征变化,基于中心差分法、相对误差热图、ODE算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计算机模拟,对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进行非线性化改进,建立了适于高寒草地人工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竞争效应预测模型,与经典的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实证了改进模型的可解性和准确性.并分析了改进的Lotka-Volterra模型的系统动力学行为,预测人工恢复植物群落各组分的竞争结局,判断人工草地恢复演替状况.结果 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栽培植物(垂穗披碱草或草地早熟禾)与原生植物在经历一个激烈的竞争阶段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表明人工种植的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等本土植物,可以促进青藏高原地区“黑土滩”型退化高寒草甸的有效恢复;(2)综合各分组的恢复演替阶段特征,可食牧草、栽培植物和顶极植物均从第7年开始竞争力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议在对人工草地的恢复管理中,7-10年间进行适度的人为干预,如施肥、灭鼠害以及适当去除有毒有害杂草等;(3)综合各类植物的竞争演替预测情况,均从第20年左右开始逐渐趋于动态平衡.因此,根据该模型分析,从生态恢复的角度来看,“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进行人工恢复至少需要20年以上,才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