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地海洋真菌赛氏曲霉活性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菌株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多样性进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赛氏曲霉;对赛氏曲霉用大米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对其发酵产物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ODS柱色谱层析、薄层色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进行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对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二维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对单体化合物的MIC值进行测定,其中化合物L-1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阐明南极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3-2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次级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核磁共振、质谱和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3-(4,5-dimet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评价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真菌S-3-25的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meleagrin (1),cyclo(dehydrohistidyl-L-tryptophyl)(2),sohirnone A(3),dihydrodemethylsorbicillin (4),2',3'-dihydrosorbicillin (5),脑苷脂A(6)及脑苷脂B(7).其中化合物1对小鼠小胶质BV2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0.9、20.3 μmol·L-1.结论 从极地深海来源真菌产黄青霉S-3-25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4、6、7未见从该菌分离的报道.化合物1对BV2、MCF-7细胞显示出中等细胞毒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北极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HDN19-40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北极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HDN19-40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肿瘤活性采用MTT法测定.结果 与讨论 从Aspergillussp.HDN19-401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对比核磁数据确定为:6-O-methylaverufin(1)、6,8-di-O-methylaverufin(2)、6,8-di-O-methylnidurufin(3)、aversin(4)、oxisterigmatocystin A(5)、oxisterigmatocystin B(6)、fellutamide C(7)、notoamides B(8)、notoamides C(9),除化合物2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极地来源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K562细胞系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7.78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