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与常规方法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 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347、7.561,均 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62, 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 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 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χ2=6.250, P<0.05)。 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源性艰难梭菌检测与毒素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社区来源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检出率和毒力基因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4月-10月527份腹泻就诊人员非重复粪便标本,厌氧培养后,采用极速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对菌株直接进行毒素基因A、B(tcdA、tcdB基因)及二元毒素cdtAB基因扩增检测;并对阳性菌株相对应粪便标本进行细菌DNA提取后,也进行上述3种基因扩增.结果 527份标本培养出26株(4.93%)艰难梭菌.检测发现其中25株A、B毒素基因均阳性,二元毒素均阴性;剩余的6号菌株B毒素基因和二元毒素基因阳性,A毒素基因阴性;另26份粪便标本核酸提取样本,扩增后发现有3份标本B毒素基因检测为阴性结果,二元毒素阳性的6号菌株对应粪便标本其B毒素基因也为阴性.结论 本地区社区患者艰难梭菌携带率正常,极速荧光定量PCR技术直接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毒力基因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快速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