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参数MRI栖息地影像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不同表达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栖息地影像区分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不同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汕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3~74(51±10)岁。患者均接受乳腺MRI检查,包括T 1WI、T 2WI、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MRI。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所有病灶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 e)、速率常数(K ep)、容积转运常数(K trans)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将乳腺癌病灶内部分割成不同的栖息地亚区。以每个亚区中K trans、K ep的平均值量化血流灌注水平和每个亚区中ADC、V e的平均值量化细胞增殖水平,同时计算每个病灶每个亚区占整个病灶体积的百分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栖息地亚区体积占比在不同HER2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有统计学意义参数诊断HER2状态的效能。 结果:86例浸润型乳腺癌患者中,HER2阳性27例,HER2阴性59例;其中HER2阴性患者中,HER2低表达37例和HER2零表达22例。栖息地1、2、3亚区体积占比在HER2阳性与阴性患者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90、 P=0.004; Z=-2.04、 P=0.042; Z=-2.19、 P=0.029),其预测HER2阳性表达的AUC值分别为0.696、0.638和0.648。栖息地2亚区体积占比在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5、 P=0.004),其预测HER2低表达及零表达的AUC值为0.724。 结论:栖息地1亚区体积占比区分HER2阳性与阴性患者,栖息地2亚区体积占比区分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患者效能较好,对于筛选HER2靶向治疗的潜在候选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EES系统的北京周边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只有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之间协调发展,才能建成符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高质量野生动物栖息地.本研究以北京周边各区2009-2017年数据为依据,从EES系统角度选取指标并采用客观-AHP法(客观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后,根据变异系数协调发展模型得到各区野生动物栖息地EES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最后以怀柔区为例探究协调发展度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客观-AHP进行赋权,根据AIC值最小原则选择AIC值为505.707 6的Spe-AHP判断矩阵,生态系统权重最大为0.460 9,社会系统权重为0.2817,经济系统权重为0.257 4;(2)各区协调度较高,除由于生态系统得分增幅过大而引起的失调外,其余均处于协调状态,但发展度较低,属于低发展的协调;(3)EES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现随时间逐渐增大的态势,在6个区中,房山区、怀柔区、门头沟区EES系统协调发展度在2016年和2017年达到初级协调,其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要高于其他各区;(4)栖息地内EES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对区域内人兽冲突的发生频率存在负向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长江江豚对孤立栖息地斑块利用规律研究及潜在因子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研究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seorientalis asiseorientalis)对人类干扰包围下孤立栖息地斑块的利用规律,采用目视考察和声学监测两种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江豚在被航运、航道整治、大型码头等包围的何家洲水域的分布及概率.并与江豚对长江自然岸滩牛屯河边滩的分布及概率做比较,揭示江豚对被高强度人为干扰包围的孤立栖息地斑块利用规律并定性分析潜在影响因子.丰水期和枯水期目视考察平均单次观察到的江豚分别为(10.00±2.35)和(15.60±8.17)头次,主要集中分布在何家洲水域及牛屯河边滩,两个季节平均单次观察到的江豚头次没有显著差异.丰水期和枯水期在何家洲和牛屯河边滩水域几乎每天都能声学监测到江豚分布.丰水期何家洲水域浅滩、汇流区及牛屯河边滩的江豚探测概率分别为0.377±0.074、0.06±0.036和0.140±0.081;枯水期何家洲水域浅滩、汇流区及牛屯河边滩的江豚探测概率分别为0.137±0.102、0.216±0.087和0.495±0.098.江豚在研究水域3个监测点的昼夜分布节律表现出随机性,表明江豚在该水域昼夜活动相当.可见,江豚对何家洲水域仍有较高的利用率,尤其是在丰水期.枯水期江豚对何家洲水域浅滩水域利用率明显降低,低水位导致浅滩萎缩和航运对近岸水域的占据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鉴于江豚对何家洲水域的高利用率和何家洲外围被较大的人类干扰所包围,研究建议在何家洲水域设置江豚重要栖息地标志及控制何家洲左汊的船只数量和船只间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船只对南京长江江豚的行为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仅分布于我国鄱阳湖、洞庭湖、长江中下游及支流中,繁忙的船只不可避免地对长江江豚产生影响.本课题组在2019-2023年对南京长江江豚开展了112d截线抽样船只监测,调查船只对长江江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船只的出现改变了长江江豚的行为类型,觅食行为比例由48%下降到33%,同时旅行行为比例由32%提高至43%;船只距离对长江江豚的反应有显著影响,300 m以上时江豚对船只的中立反应占95%,未发现逃离行为,但是随着距离的减少,逃离行为逐渐增加,在100 m内逃离反应比例接近30%;不同船只类型和集群规模对长江江豚的行为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综上,船只有无、船只距离对长江江豚的正常活动均有较大的影响,应加强重要栖息地航行船只的管理,限速或禁止靠近岸边行驶,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江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繁殖洄游期青海湖裸鲤雌雄个体及群体对栖息地底质偏好选择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明晰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对栖息地底质的偏好,研究通过青海湖裸鲤栖息地调查筛选出5种典型栖息地底质类型,在青海湖支流沙柳河刚北干渠搭建配置有5种底质类型的青海湖裸鲤生境模拟池,采用偏好指数量化法,确定了雌雄个体偏好底质类型及偏好强度,分析了影响青海湖裸鲤底质选择的内外因素.结果表明:(1)单尾青海湖裸鲤雌鱼个体沙砾底质访问时间最长(2540s),雄鱼个体中小卵石底质访问时间最长(1960s);(2)青海湖裸鲤雌鱼只偏好沙砾底质(PI=6595.8),雄鱼偏好3种底质类型,其中中小卵石偏好程度最高(PR=10.3);(3)青海湖裸鲤雄鱼在群体底质选择中会跟随雌鱼的选择偏好,沙砾底质访问时间最长(2051s).研究旨在为青海湖裸鲤河道底质改造、"自然"栖息地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珠江水系日本鳗鲡洄游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解珠江水系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洄游生态特征,有效保护鳗鲡野生种群,采集了柳州、合山、武宣、桂平、梧州等11个淡水生境以及珠海1个河口生境共155尾日本鳗鲡,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测定耳石中的Sr、Ca元素比值,对耳石微化学Sr/Ca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珠江水系日本鳗鲡具有"海水-淡水"、"海水-河口-淡水"、"海水-河口-海水-河口-淡水"、"海水-河口-淡水-河口-淡水"等多种洄游模式.但总体而言,最终都会洄游到淡水中育肥.这说明珠江水系的日本鳗鲡具有适应不同栖息地和盐度的能力,在不同水域之间表现出灵活的洄游策略,同时也说明了淡水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的关系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探究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的关系,研究于2021年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针对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和水下噪声进行了3个水期连续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目视调查长江江豚数量共计46头次,声学拖曳式水下高频声音事件记录仪记录数量共33头,固定式水下高频声音事件记录仪记录发声事件共2253次,其种群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水下噪声强度较高,均方根声压级(SPLrms)中值为133.80 dB re 1 μPa,90%声压级在125.77-137.42 dB re 1 μPa,比水下背景噪声平均高11.50 dB,差值最大可达31.12 dB,水下噪声也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将长江江豚种群分布与水下噪声强度叠加分析,显示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水下噪声24h累计加权声暴露级(SELcumw)超过长江江豚暂时性听力阈移(TTS)的阈值,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下,可能会使其听力下降,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研究可为减缓水下噪声污染提供数据指导,为保护区长江江豚保护和栖息地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方蜜蜂对秦岭及其周边地区传粉蜂的群落组成及其传粉网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秦岭山脉以其丰富的植被和多样的传粉昆虫闻名,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的引入和扩散,蜂类物种的丰富度和数量显著下降.这一下降对该地区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连锁反应.为了改善秦岭山脉及其周边地区自然和农业景观中本土蜂类的保护,我们在三类栖息地(森林、森林-农业交错带和农田)的33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我们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t检验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意大利蜜蜂对不同栖息地中本地传粉蜂类的丰富度、数量以及传粉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意大利蜜蜂显著负面影响了野生传粉蜂类的丰富度和数量,而中华蜜蜂(Apis cerana)的数量也受养蜂条件的影响.②意大利蜜蜂对秦岭山脉及其周边地区传粉蜂类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受意大利蜜蜂影响的地点,蜜蜂群落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皮尔洛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未受其影响的地点.③这种影响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蜜蜂对花卉资源的垄断.意大利蜜蜂倾向于访问具有大量蜜源的开花植物,这些植物在当地植物群落中占有重要比例.通过在蜂-植物传粉网络中保持主导地位,意大利蜜蜂竞争性地取代了本地传粉蜂类对花卉资源的访问权,最终导致本地蜂-植物互动的减少,降低了传粉网络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这些发现表明,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土传粉物种,维持秦岭山脉的生态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苹果园花期地表开花植物特征对野生蜂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传粉服务是人类社会持续存在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之一,野生蜂作为重要的传粉者易受到气候变化、农业集约化、景观转变导致的自然生境丧失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种植蜜源植物营建传粉昆虫栖息地是一项重要生态系统传粉服务调控手段.本研究于苹果花期调查北京市昌平区22个苹果园内野生蜂现状和地表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分析野生蜂多样性对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的响应,以期为野生蜂栖息地营建的蜜源植物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苹果花期共在研究区捕获野生蜂3517头,分属5科13属49种;调查到与苹果园花期重合的地表开花植物共21种,统计花色5种,花序类型9种;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社会性蜜蜂丰富度与开花植物物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丰富度、社会性蜜蜂丰富度、地下筑巢蜜蜂丰富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隧蜂科蜜蜂多度与花色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野生蜂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与花序类型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与白色花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切叶蜂科蜜蜂丰富度、社会性蜜蜂多度、地上筑巢蜜蜂丰富度与紫色花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不同科、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筑巢类型野生蜂群落与果园内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花色丰富度、花序类型丰富度、开花植物盖度、草本层盖度、不同花色盖度暂未发现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苹果园花期果园开花植物及其特征多样性的增加能够提升果园野生蜂多样性,增加紫色花盖度有利于促进切叶蜂科蜜蜂、社会性蜜蜂、地上筑巢蜜蜂的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北京市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豹猫、亚洲狗獾和猪獾的活动节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物种之间生态位分化、认识种间共存机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借助红外相机技术,于2017年全年对分布于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活动节律进行比较研究.在35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8 400个相机日,获得豹猫独立有效照片393张、亚洲狗獾682张、猪獾797张.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3种动物的月活动节律随季节变化,初夏和初秋存在活动高峰.3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存在一定重叠,但具有各自不同的活动峰值:豹猫和猪獾在夜间活动强度较大,但猪獾的活动峰值较豹猫有所推迟,亚洲狗獾则在昼夜交替时期活动最频繁.3种动物通过活动节律峰值的差异产生了生态位分离,从而有利于同域分布下的共存.本研究从活动时间维度的峰值差异认识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生态位分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同域物种共存机制,为进一步开展3种动物行为生态适应研究、制定栖息地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