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热解毒方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清热解毒方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8月来科室就诊的急性鼻窦炎患者92例,根据Excel表格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方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鼻窦CT与鼻内镜评分、治疗前后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6及TNF-α含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鼻塞、流涕、头痛和鼻腔分泌物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鼻窦CT与鼻内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NOT-20量表评分中鼻部症状、相关症状、睡眠障碍和情感结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炎性因子hs-CRP、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解毒方治疗急性鼻窦炎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鼻窦CT与鼻内镜和SNOT-20评分,降低急性鼻窦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和莫西沙星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中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观察中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395例.根据患者是否服用中风合剂治疗,分为服用中风合剂的治疗组和未服用中风合剂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评估中风合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均衡可比(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中,服用中风合剂的治疗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服用中风合剂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男性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4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女性患者中,有效率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49.47%)显著高于对照组(2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39.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50.00%)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8.4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服用中风合剂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物来源石胆酸对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来源的石胆酸(LCA)对脓毒症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组)、粪菌移植组(Sep-fmt组),每组各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Sham组仅行腹壁开关手术;Sep-fmt组于CLP后第2天给予粪菌液连续灌胃3 d;Sham组和Sep组根据体质量给予等剂量含10%甘油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连续灌胃3 d。采用粪便进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分析并筛选出胆汁酸代谢差异代谢产物。然后将30只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6只)、脓毒症组(Sep组,12只)、LCA组(LCA-Sep组,12只),各组分别保证6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分析。LCA-Sep组在脓毒症造模之前给予100 mg/kg的LCA灌胃,连续5 d;Sham组、Sep组根据体质量给予等剂量溶媒连续灌胃5 d。采用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死亡情况并进行临床严重程度评分(CSS)。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并评估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结果:Sham组、Sep组和Sep-fmt组小鼠各次级胆汁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且Sep-fmt组中LCA的增幅最大,故后续实验选取LCA对脓毒症小鼠进行灌胃。CLP术后24 h,Sham组小鼠无死亡,Sep组小鼠死亡4只,LCA-Sep组小鼠死亡2只;各组存活小鼠CS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 ± 0.0)、(3.5 ± 0.5)、(2.5 ± 0.5)分,F = 47.500,P < 0.001]。α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和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8.766、8.766、9.704、10.994,P均< 0.05),且LCA-Sep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Sep组(P均< 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小鼠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H = 18.322,P = 0.001)。3组小鼠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2.17%、11.10%、34.47%,变形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10.99%、62.81%、40.58%。3组血清TNF-α、IL-6、IL-10及肝脏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4.749、14.363、15.158,F = 131.688,P均< 0.001),且Sep组TNF-α、IL-6水平及肝脏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更高,LCA-Sep组IL-10水平更高(P均<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ham组M2巨噬细胞数表达较多,Sep组M2巨噬细胞数表达有所减少;给予LCA预处理后,LCA-Sep组小鼠肝组织M2巨噬细胞数表达较Sep组增加。结论:脓毒症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升高和肝细胞损伤;肠道菌群代谢产物LCA可以下调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中的潜在致病菌丰度,促进M2巨噬细胞的极化,减轻全身炎症水平和肝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区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理论是河流生态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探究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8月,基于环境DNA技术对黄河流域济南段山区河流进行生物监测.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将该山区河流分为低干扰区、中干扰区和高干扰区,分析不同干扰区环境因子、底栖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分布特征,并识别其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因子中电导率(EC)、总氮(TN)和硝态氮(NO3--N)均值呈现出高干扰区>中干扰区>低干扰区的趋势.②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群落稳定性指数(ICV)和凝聚力指数(|负凝聚力|/正凝聚力)均在中干扰区最高.③氨氮(NH3-N)和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分别与d(r=0.67,P<0.05)和物种丰度S(r=0.52,P<0.05)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④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EC、NH3-N和NO3--N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环境因子;S和d是显著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生物因子.其中,EC、NH3-N和d有利于群落趋于稳定;高浓度的NO3--N和较低的S虽然不利于群落稳定,但会促进群落的种间竞争关系.研究揭示了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康复依从性、自理能力、肢体功能、10米步行时间测试(10MW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健康行为、自护能力.结果 研究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改良巴氏指数、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自护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健康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10MWT、TUGT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自理能力、肢体功能、自护能力,缩短10MWT、TUGT时间,促进健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火把花根片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火把花根片(CRT)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将HK-2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CON组)、高渗组(MA组)、高糖组(HG组)、高糖+火把花根片组(HG+CRT组)、高糖+PI3K抑制剂组(HG+LY29400组)、高糖+火把花根片+PI3K抑制剂组(HG+CRT+LY29400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E-cadher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HG组细胞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p-Akt/Akt比值升高,E-cadherin、PTE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比较,HG+CRT组细胞中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相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组比较,HG+LY29400组PI3K、p-Akt、α-SMA蛋白表达水平和p-Akt/Akt比值降低,PTE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与HG+CRT组比较,HG+CRT+LY29400组E-cadherin、α-SMA、PTEN、PI3K、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Akt/Akt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在体外,CRT可以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于计量单位等表示方法的说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根据有关规定,我们对来稿中有关计量、浓度等表示方法有统一要求,望作者参照执行.1时间表达: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例:3 d、19 h、20 min、5 s,不用3天、19小时、20分钟、5秒.2人体及动物内压力测定的计量单位: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cmH2O为计量单位,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cmH2O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维生素D对肺部疾病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维生素D(vitamin D)是一种脂溶性的开环固醇类物质[1]。维生素D2(多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或骨化二醇[25-羟维生素D3,25(OH)D],骨化三醇[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是维生素D的两种主要形式[2]。维生素D2主要来自植物和真菌,维生素D3主要存在于动物中,或是皮肤经过紫外线照射下自然合成。维生素D的功能包括调节人体钙、磷的稳态和控制骨代谢。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骼健康,还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炎症增加和免疫系统失调,如糖尿病、哮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3]。维生素D的生物活性形式是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也被称为"D激素"或"活性维生素D"[1],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结合并直接调节维生素D靶组织(如肠道、肾脏和骨骼)中的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4]。根据《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维生素D摄入不足者的的治疗剂量为:0~1岁400~1 000 IU/d;2~18岁600~1 000 IU/d;19~50岁1 500~2 000 IU/d;50岁以上1 600~2 000 IU/d[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开放性根治性术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开放性根治性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组,将行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8例),行传统甲状腺外侧入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0例)。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处理,预后情况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术中及术后情况等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部引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PTH、Ca2+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TH、C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钙血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复发率、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的开放性根治性手术更便捷,且能保护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肛瘘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结果,分析BMI与肛瘘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就诊的545例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BMI将患者分为4组:偏瘦(BMI<18.5 kg/m2)、正常(BMI 18.5~<24.0 kg/m2)、超重(BMI 24.0~<28.0 kg/m2)和肥胖(BMI≥28.0 kg/m2).logistic回归分析肛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分析BMI与肛瘘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是肛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08,95%CI:1.08~3.99,P=0.028).结合RCS分析结果表明,BMI与肛瘘发生风险存在"J"形趋势.此外,吸烟可增加肥胖人群肛瘘发生风险.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建议易感人群合理控制体重,预防肛瘘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