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南张家沟剖面寒武纪早期微体化石Olivooides multisulcatus的新材料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寒武系下部统宽川铺组发现了大量特异埋藏化石,这些珍贵化石为三维磷酸盐化精美保存,在探索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方面意义重大,也是早寒武世前三叶虫时代生物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其中一类保存有软躯体的特异埋藏Olivooides multisulcatus Qian,1977进行描记,该类化石1977年曾在陕西宁强宽川铺生物群首次报道,与本文描记的化石类型相同,产地不同,因而具有地层对比意义.根据在西乡生物群发现的新材料,与Olivooides multisulcatus进行特征对比,对属征及种内变异特征进行了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寒武纪早期岩家河生物群:研究进展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动物的起源、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一直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群与埃迪卡拉纪化石群和寒武纪早期澄江化石库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难题,其主要原因是寒武纪早期与小壳化石群伴生的宏体动、植物化石的缺乏.发现于峡东地区的寒武纪早期岩家河生物群填补了这一缺失环节,该生物群包含宏体动物、宏观藻类、小壳化石、球形化石(可能的胚胎化石)、微古植物和蓝菌类等化石,部分宏体化石显示了从埃迪卡拉纪向寒武纪过渡色彩.化石保存方式有碳质膜、黄铁矿化、磷酸盐化、硅化.因此对岩家河生物群生物多样性和埋藏学进行综合研究,将可提供纽芬兰世(梅树村期)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台地内部的局部凹陷盆地相的一个较完整的生物景观图,对探索“寒武纪大爆发主幕”前夕生物的辐射、演化模式及保存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陕南张家沟剖面寒武纪早期微体化石Hexaconularia sichuanensis的材料
编辑人员丨2023/8/6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的寒武系下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原始锥石类,根据整体形态特征和原始锥石类化石分类方案将其归属到六方锥石属Hexaconularia.前人对于六方锥石分类方案众多,本文对其进行重新厘定.本文报道的六方锥石新材料在中央锥面上具有两条不连续的角沟,这不仅丰富了种内特征,而且为六方锥石的壳体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前人发现的该类化石与本文描记的化石类型相同,产地不同,因而具有地层对比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熊家场寒武系梅树村阶磷块岩中小壳动物化石微结构特征及与成磷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寒武纪早期是全球小壳动物化石大幅射的时期,贵州寒武纪初期磷块岩中就含有大量种类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而前人对其研究多局限于外观形态的描述,对其微观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文中通过对贵州熊家场地区磷块岩中小壳动物Turcutheca,Paracircotheca,Loculitheca zhijinensis以及Protospongia化石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描述其显微结构特征.并对Turcutheca,Paracircotheca进行重点生物结构研究,探讨其壳体形态、生长发育方式.通过对小壳动物化石壳体进行SEM-EDS分析,确定组成壳体主要成分为碳氟磷灰石.另外,对化石Turcutheca内核填充部分、壳壁、围岩进行EDS能谱分析,及其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初步探讨生物体与成磷之间的关系,认为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的繁盛对同期磷块岩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陕南早寒武世西乡化石库原始锥石类Carinachitids新材料及其形态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期在西乡化石库中发现了原始锥石类 Carinachites tetrasulcatus 新材料.与以往 C.tetrasulcatus 所不同的是,其角沟窄且浅,不但有呈现出张开状态的角沟,还发现有呈现出闭合状态的角沟化石材料.锥面具有清晰的横肋,角沟处未见横纹.最重要的是发现固着端组织结构的保存,据此推断原始锥石类可能为营固着生活的水螅型刺胞动物.其角沟的闭合、微张以便于扩大、缩小口端与中央腔,扰动海水,加快水流,加速滤食.处于梅树村阶第Ⅱ化石组合带的C.tetrasulcatus与处于第Ⅲ化石组合带的六方锥石科中的Septuconularia yanjiaheensis具有一致的闭合角沟和锥面横肋形态等特征,推断C.tetrasulcatus可能为骨状锥石类向六方锥石类演化的过渡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