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塑料来源、分布及其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危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塑料产量的增加和塑料废物管理不善极大地增加了环境中微塑料(MPs)的数量.MPs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 MPs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人类和其他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摄入或携带MPs,这些MPs可能对新陈代谢、功能和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它们具有较大的表面积,MPs能够吸附各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严重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基于近年来对MPs进行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MPs来源与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植物、动物和人体暴露途径、毒性作用与毒理机制,展望了未来MPs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评估MPs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生物医药在中国生物经济领域中的产出与影响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生物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再工业化和创造财富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战略性资源,"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梳理其发文趋势、文献特征、研究领域、学术影响力与研究热点,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VOSviewer软件,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年~2023年全球发表的5 370篇和其中383篇中国发表的生物经济领域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中国生物经济领域研究的产出与影响力.研究表明:①全球生物经济领域的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为2000年~2010年间的探索阶段和2011年~2023年间的快速增长阶段;②主要发文国家集中在美国与欧盟的发达国家,其中德国表现突出,与政策支持、大量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密切相关;③虽然中国相关研究略晚于欧美地区,但随着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发文量快速上升,全球影响力不断提高;④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生物能源、生物制品、生物修复、资源回收等相关的循环经济,以及与生物燃料、生物质、生物炭、生物柴油相关的循环经济方面.此外,中国生物经济中有关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特色主要涉及绿色合成、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与生物经济相关的药用植物、民族医药植物、海洋藻类药用以及用于中医诊断决策支持的阴阳五行平衡与非平衡模型的相关研究.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生物经济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成为"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移植术后肺部菌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痰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仍较低。随着细菌16s核糖体小亚基RNA(rRNA)基因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呼吸道样本中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得以量化,潜在病原体和共生环境也得以识别,揭示了健康肺部存在丰富的菌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部菌群不仅可以调节肺部免疫稳态,而且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有异于健康人群,并与其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特点及其与肺部感染、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5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50岁居民的膳食模式,并探究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使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上海地区第二轮调查数据,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居民膳食模式,从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数字测试等方面评价个体认知功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个体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膳食数据完整并进行了认知功能测试的个体4 132人,从中提取3种膳食模式:植物性模式、高动物食物模式、高油盐模式。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因素后,植物性模式( β=0.26,95% CI:0.17~0.36)、高动物食物模式( β=0.18,95% CI:0.06~0.29)与认知功能测试总分正相关,高油盐模式( β=-0.28,95% CI:-0.85~-0.07)与语言流畅度测试得分负相关。 结论:多摄入植物性食物,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饮食模式可能与≥50岁居民更好的认知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妇产科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根治多种造血及非造血系统良恶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女性HSCT患者的妇产科管理包括生殖系统炎症、HPV感染及子宫颈病变、异常子宫出血、生殖器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HSCT前的管理应重点关注HPV感染及子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月经管理、卵巢功能评估及卵巢功能保护咨询。HSCT后至造血重建期,由于血小板计数低下,月经管理成为主要问题。HSCT后的远期,待患者整体健康恢复后,应定期进行妇产科相关检查与评估,重点关注HPV感染及子宫颈癌筛查情况、POI的诊治及康复后生育指导。本共识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充分讨论后而制定,旨在促使国内多学科医师更好地管理和诊治HSCT患者的相关妇产科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腰段脊髓损伤后下肢及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脊髓损伤是一类灾难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在各类脊髓损伤患者中,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占据较大比重、约占整个脊髓损伤的50%左右,而恢复下肢及膀胱功能是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诉求。近年来随着神经移位技术和体神经植物神经反射弧重建技术的应用,胸腰段脊髓损伤后下肢及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详细阐述近年来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后下肢及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概况与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草药市场,具备世界领先的药用植物研发能力。中草药传入德国已有数百年历史,进入20世纪以来,双方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支持传统医学合作,中德两国草药交流更加频繁,为中草药走进德国带来新的契机。近年来中德两国在中草药研发、贸易等领域均取得一定进展,然而两国对草药的认识、质量标准评价、使用方式、用药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对中草药在德国发展情况进行SWOT分析,建议从加强中草药临床应用、打通中草药进入德国市场路径、打造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制定中草药在德国的发展策略,为促进中德医药交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急性中毒十年研究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中毒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 [1]。我国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范围广泛,分为工业性毒物、农业性毒物、动物性毒物、食物性毒物、植物性毒物和药物性毒物等 [2]。我国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和农村,损伤和中毒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占总病死率的10.7% [3]。十年来,急性中毒病例数不断增加,尽管我国缺乏急性中毒总体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多个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急性中毒病例约占同期急诊患者的2.7%~3.6%,呈逐年增长趋势,急性中毒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 [4,5,6]。急性中毒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深入研究急性中毒疾病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提高诊治水平、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是急性中毒领域研究者共同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全健康理论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交通技术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范围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发生地突破国家界限,并对其他国家形成健康威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累及人类-动植物-环境健康,对于社会发展也有长远影响,因此其应对方法已经超越了一般卫生问题,需要以整体和综合的策略进行应对。本文以全健康视角剖析了我国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应用全健康相关理念,从整体、联动、发展、可持续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进一步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癌类器官培养成分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癌症之首,有高度的肿瘤异质性,因结构和表达水平差异有不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分子亚型等,临床亟待个体化的治疗。类器官是在3D培养基础上建立的临床前模型,将患者来源的健康组织或肿瘤组织进行体外3D培养,用于体外模拟肿瘤特性,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因其高度还原且保持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及药物反应性,极大地满足了当下精准医疗的需要,成为继三维细胞培养及患者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物后又一肿瘤研究模型。本文将综述乳腺癌原代细胞类器官培养的条件、培养成分及其机制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