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海拔梯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分布、种类、生长速度和生理特征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探究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大兴安岭北部满归地区5个海拔樟子松的树芯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并分析5个海拔樟子松树木径向生长特征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而探讨了不同海拔间的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异同及响应关系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拔相比,中高海拔(1150m)樟子松树轮宽度年表可能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高海拔(1200 m)樟子松对温度的响应并不明显,仅与上年10月和当年9月的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中高海拔和中海拔(900 m)的樟子松分别对生长季4-9月和5-8月的温度表现出较好的显著正相关,中低海拔(800 m)和低海拔(700 m)的樟子松均受到了干旱胁迫的抑制,均与当年6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4月和6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0月到当年9月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气温发生突变后,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显著上升,而中低海拔和低海拔樟子松的生长趋势下降.相关结果显示,当年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是高海拔、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树轮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海拔和低海拔的樟子松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均减弱,中高海拔和中海拔樟子松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但中海拔樟子松对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减弱,中低海拔樟子松对降水和帕默尔干旱指数的敏感性均减弱.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北部不同海拔樟子松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评估大兴安岭樟子松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PLC-Q-TOF-MS和多元统计分析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研究樟帮米泔水漂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白术漂制工艺的合理制定及炮制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 以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的漂制品(第1、2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用9倍量米泔水各漂12、24 h;第3~5阶段漂制品分别为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各漂12、24、48 h,漂洗温度均为26℃)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化学成分,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5%~30%B;5~14 min,30%~60%B;14~23 min,60%~70%B;23~31 min,70%~95%B;31~32 min,95%~5%B;32~35 min,5%B),柱温 40 ℃,进样量 2 μL,流速 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质谱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对照品、chemicalbook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对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质谱数据通过MarkerView1.2软件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异化合物,分析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漂制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 从白术生品及其5个不同漂制阶段漂制品中共鉴别出55个化学成分,包含白术内酯Ⅰ、Ⅱ、Ⅲ等在内的40个共有成分.其中,从白术生品、第1~5阶段漂制品中分别鉴别出了 53、47、49、49、44、46个成分.与白术生品比较,漂制过程中新增了 vitexin和dihydrosyrindine 2个成分,未检测到聚-L-组氨酸、尿苷等 9 个成分,而 9-hydroxy-7-oxo-7H-furo[3,2-g]chromen-4-ylβ-D-glucopyranoside、4-octylbenzoic acid 等 4个成分在漂制过程中呈消失-出现的变化趋势.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18个差异化合物,其中白术内酯Ⅰ、Ⅱ、Ⅲ这3个差异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漂制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都是生品中为最低,第3阶段漂制品中为最高.结论 漂制辅料(清水和米泔水)和漂制时间是白术漂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产生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漂白术饮片若以白术内酯Ⅰ、Ⅱ、Ⅲ为指标性成分和药效成分,则白术合理的漂制工艺为:白术生品先用9倍量米泔水漂24 h,再用9倍量清水漂12 h.该实验可为樟帮特色米泔水漂白术炮制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密度下樟子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了解林分密度对樟子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分布的影响,以39年生不同密度(490、750、1110、1550、1800、1930、2560和3520株.hm-2)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樟子松不同器官中NSC及其组分(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探讨不同密度下樟子松NS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叶、枝和根中NSC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0.51~82.12、58.24~76.28和13.90~56.82 mg·g-1.随着樟子松林分密度增加,在490~1550株·hm-2范围,新叶可溶性糖浓度降低,淀粉浓度增加,NSC浓度保持稳定;在1550~3520株·hm-2范围,新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老叶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先增加后减少;新枝和老枝可溶性糖及NSC浓度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根系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林分密度为1110株·hm-2时,可溶性糖及NSC浓度在新叶和新枝较高,在老叶和老枝达到最大.该密度有利于生产更多碳水化合物,促进枝条快速生长,为成年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颅脑外伤后严重视乳头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7岁,因"颅脑外伤3个月伴右眼内斜1.5个月"于2022年5月5日第1次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患儿3个月前曾因颅脑外伤后出现头痛伴喷射性呕吐,随后出现右眼内斜视、嗅觉丧失(症状出现时间不详)就诊外院。外院CT扫描示双侧鼻骨骨折,顶部皮下血肿;MRI未见异常。经该院住院治疗后,头痛呕吐减轻。2022年4月29日家属发现患儿走路不稳,经该院眼科会诊发现患儿双眼视力差伴视乳头水肿,遂转入本院。本院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03,左眼UCVA 0.15;双眼矫正无助;右眼眼压1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 mmHg;右眼内斜20°,外转受限,左眼各方向运动正常(图1);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彩照示:双眼眼底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周围出血渗出累及黄斑区,周边视网膜红润在位(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视盘向内隆起反射增强,其后声影遮挡,正常生理凹陷不见,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层间可见高反射颗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双眼视盘区毛细血管扩张,晚期荧光渗漏融合成片(图3),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晚期管壁荧光渗漏,出血遮蔽荧光。视野检查示:双眼中心区视野缺损,右眼较左眼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示:右眼波幅平坦,左眼波幅降低,双眼潜伏期延长。闪光视网膜电图示:双眼混合反应中度降低,余方向重度降低。眼眶CT示:眼眶未见明显骨折。诊断:双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双眼视乳头水肿、右眼外展神经麻痹、双侧鼻骨骨折、嗅觉丧失、脑外伤恢复期。治疗上给予甲强龙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减轻视乳头水肿;联合静滴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B1片和甲钴胺片各1片口服,每日1次营养神经治疗。经多学科会诊讨论怀疑颅内高压,次日加20%甘露醇6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甲强龙减为8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3 d后查颅脑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未见异常,建议转上级医院完善腰椎穿刺检查(因疫情延期),停用甲强龙,改为甲泼尼龙片20 mg口服,每日早晨1次。入院第8天,查右眼UCVA 0.25,左眼UCVA 0.4 -1;眼位同前。眼底彩照示:眼底视盘前出血较前增多。停用甲泼尼龙片,余治疗同前。住院治疗11 d后出院,并于2022年5月18日转诊至上级医院神经内科,行腰椎穿刺测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压力为40 cmH 2O,CSF常规及特殊蛋白、生化均正常,确诊颅内高压症。予甘露醇75 mL,静脉滴注3次/d,5 d后减为50 mL,3次/d,6 d后停甘露醇改为甘油果糖140 mL,静脉滴注2次/d,以脱水降颅压治疗。10 d后查右眼UCVA 0.2,左眼UCVA 0.5,眼位、眼底改善不明显,加用乙酰唑胺片0.25 g口服,每日2次,辅助降低CSF压力。20 d后复行腰椎穿刺测CSF压力无变化,视力右眼0.3,左眼0.5。停甘油果糖静脉滴注,乙酰唑胺片改为0.25 g口服,每日3次,辅助降颅压治疗,加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 mL,左右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以营养神经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3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改善循环。入院第30天复查颅脑MRV仍未见确切异常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卵圆孔未闭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15岁,因"左眼突发视物不见1 d"于2023年11月6日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史,未规律治疗,现已停药2年,双眼近视戴镜矫正,无其他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15,左眼UCVA手动/20 cm;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不提高;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5 mmHg。眼前节检查示右眼瞳孔直径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瞳孔直径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底彩照示右眼眼底基本正常(图1A);左眼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黄斑区樱桃红斑样改变(图1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右眼视网膜血管充盈正常,黄斑中心凹形态正常(图2A);左眼视网膜血管无灌注,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水肿,层间囊样改变,伴内界膜牵拉(图2B)。患者手指及足趾关节可见类风湿结节。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类风湿性关节炎。本院门诊予眼球按摩,左眼球后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收入院后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降眼压;间断低流量吸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甲钴胺片扩血管营养神经。心脏超声检查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卵圆孔未闭、小房缺可能(图3)。补充诊断:卵圆孔未闭。转心外科病区并于2023年11月10日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病情平稳出院,出院检查示左眼视力指数/20 cm。2周后眼科门诊复诊示左眼视力指数/20 cm,黄斑区可见萎缩斑(图4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萎缩变薄,层间结构紊乱(图4B);2个月后眼科门诊复诊示左眼视力指数/20 cm,黄斑区萎缩,眼底血管白线样改变,眼部症状未见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氢溴酸樟柳碱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国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治疗急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共16所医院眼科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期NAION患者282例282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对照组124例124眼,接受口服胞磷胆碱钠片、银杏叶提取物片/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和甲钴胺片治疗;试验组158例158眼,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1 mg/次,2次/日,连续用药2~3个月。分别于入组后1、2、3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标准小数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750i 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查视野获得视野指数(VFI),采用HD 4000/HD 50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采用RTVue-XR OCT仪测定视盘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管密度(RPC)。主要结局指标为随访末BCVA、VFI,次要结局指标为pRNFL、RPC,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共242例242眼完成主要结局指标BCVA随访,98例98眼完成主要结局指标VFI随访。在视功能变化方面,2个组患者随时间推移BCVA和VFI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BCV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V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结构指标方面,2个组患者pRNFL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薄,其中试验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pRNFL均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2个组间最终随访R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共有2例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于治疗后25 d退出研究。 结论: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可以改善NAION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加速视盘水肿消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首发症状的烟雾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31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见4 h"于2022年8月10日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工作性质长期熬夜。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无光感;双眼眼压均为23 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示:右眼无异常;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瞳孔圆,直径5 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左眼眼底视盘界清色淡,动脉血管纤细,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区可见"樱桃红"改变(图1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左眼视网膜内层弥漫性水肿,呈高反射信号(图2)。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方案:左眼球后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行"左眼筛板按摩+前房穿刺手术"(图1B),术中切除视轴区玻璃体,反复按摩筛板,未见栓子,动脉血管再充盈。术后葛根素注射液静滴、肌苷注射液静滴、低流量给氧、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术后第1 d,眼科检查示: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眼眼压17 mmHg;裂隙灯显微镜示:左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动脉血管纤细,血液充盈较前略好转,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区"樱桃红"较前无改变(图1C)。球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眼眼动脉峰值流速41 cm/s(30~40 cm/s),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0.57,睫状后短动脉峰值流速13 cm/s(15~25 cm/s),RI 0.67,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流速15 cm/s(10~15 cm/s),RI 0.56;左眼眼动脉峰值流速39 cm/s,RI 0.72,睫状后短动脉峰值流速13 cm/s,RI 0.59,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未见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迂曲,较对侧眼纤细(图3A)。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颈动脉分叉处可见低回声斑块,范围约4.6 mm×1.6 mm,后方声影不明显(图3B)。颅脑磁共振平扫检查示:右侧放射冠区软化灶,左侧额顶叶少许脱髓鞘病灶(图4A)。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略纤细,双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显影不良,周围可见侧支血管形成,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局限性明显狭窄(图4B)。诊断:烟雾病。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行颅内血运重建手术,患者因疫情原因未行该手术。随访4个月,视力仍为无光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常见缺血性眼病中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缺血性眼病是由局部和全身不同因素导致眼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类眼病,病因复杂,许多疾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缺血性眼病的专利化学药,已广泛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药物实验研究技术和临床检查设备条件的限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目前通过对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获得了其在眼周注射后的药物分布和药物代谢数据,同时对其改善微循环的药理学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虽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已用于眼科临床,但鉴于目前该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不够规范和适应证掌握不准确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的发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眼科专家和药学专家在该药最新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循证评价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常见缺血性眼病的用药共识,以对该药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涟水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NA-AION患者58例(58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29眼)予以糖皮质激素+活血通络颗粒+复方樟柳碱治疗,观察组29例(29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NGF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30°范围视野检查平均缺损(MD)、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 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4),观察组BCVA小数视力0.1以上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但观察组的MD和RNFL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2.59, P=0.01; t=4.86, P<0.001)。2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加用NGF治疗NA-AION可获得更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野,降低RNFL厚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CA)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年1月至2021年6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CA参与治疗AIO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13篇,共1 636眼,治疗组829眼,未经CA治疗的对照组807眼。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比值比( OR)=3.25,95%置信区间( CI):2.47~4.28, P<0.01],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均数差(MD)=0.14,95% CI:0.11~0.17, P<0.01],剔除异质性大的文献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仍优于对照组(MD=0.14,95% CI:0.12~0.16, P<0.01)。治疗组视野平均缺损小于对照组(MD=-2.58,95% CI:-3.98~-1.19, P<0.01),视野平均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MD=3.49,95% CI:3.07~3.91, P<0.01)。 结论:CA治疗AION的疗效优于未使用CA的对照组,其疗效主要是提高视力和视野平均敏感度、降低视野平均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