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毛叶香茶菜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为了分析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us根部和茎叶部分的化学成分异同并进行其质量评价,该文利用UPLC-Q-TOF-MS技术,在系统表征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对照品建立了其同时含量测定的方法.共在线鉴定或推测了毛叶香茶菜中 34 个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包括对照品确定的 14 个化合物,并建立了其中 11 个化合物[丹参素、单咖啡酰酒石酸、新西兰牡荆苷、(1S,2S)-globoidnan B、芦丁、(+)-rabdosiin、(-)-rabdosiin、(1S,2S)-rabdosiin、shimobashiric acid C、迷迭香酸、胡麻素]的 UPLC-UV含量测定方法.11 个化合物的分离度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且线性范围宽(0.10~520.00 μg·mL-1)、线性好(R2>0.999),平均回收率在 94.72%~104.2%.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根部和茎叶部分差异明显,能良好聚类分离,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到 6 个准确鉴定的主要差异化合物,分别为迷迭香酸、shimobashiric acid C、表诺多星、胡麻素、芦丁、(1S,2S)-rabdosiin.综上,该文建立了一种可以区分毛叶香茶菜不同部位的策略和方法,并能用于毛叶香茶菜的质量控制,为毛叶香茶菜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毛叶香茶菜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液-质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毛叶香茶菜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通过UPLC-ESI-MS技术对毛叶香茶菜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mmx4.6mm, 5 μm),甲醇-0.1%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39nm,柱温为30 ℃.结果 建立了毛叶香茶菜药材的指纹图谱,标定了12个共有色谱峰,通过对照品指认、文献比对以及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初步鉴定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化学成分.结论 该方法 准确可靠、重复性较好,科学、有效地对毛叶香茶菜进行了整体评价,为更好地控制毛叶香茶菜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鄂西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鄂西香茶菜干燥地上部分水提液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综合运用UV,IR,MS,NMR等光波谱学技术鉴定了10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毛叶酯(1),毛栲利素(2),毛叶香菜醇(3),四川香茶菜丙素(4),毛叶香菜素(5),河北冬凌草素(k)(6),冬凌草丙素(7),延命草醇(8),冬凌草甲素(9),延命草醇-1-β-葡萄糖苷(10),其中化合物1~8和10均为首次从鄂西香茶菜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9对4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2.25 ~9.32 μmol·L-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赫章产毛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毛萼香茶菜Isodon eriocaly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萼香茶菜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萼晶D(1)、isothymusin (2)、假细锥甲素(3)、毛萼晶A(4)、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牡荆素(6)、α-香树脂醇(7)、β-胡萝卜苷(8)、毛叶香茶菜丁素(9)、蓟黄素(10)、毛萼晶N (11)、epi-macoecrystal P(12)、海松酸(13)、laxiflorin R(14)、enmelol (15)、毛萼晶B(16)、柳穿鱼黄素(17)、neolaxiflorin Ⅴ(18)、毛萼甲素(19)、新香茶菜素(20).结论 化合物2、5~7、13~15、17、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香茶菜属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