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黑素细胞群在有色毛囊重建中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种属小鼠的毛囊细胞能否嵌合重建有色毛囊,探讨不同黑素细胞群在小鼠有色毛囊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57BL/6J、BALB/C胎鼠或乳鼠皮肤,分离出表皮细胞群、毛囊上皮细胞群和真皮细胞群,培养、纯化从表皮细胞群获得的表皮黑素细胞。实验包含三部分,①乳鼠C57BL/6J毛囊重建实验:分为表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组、真皮细胞组;②嵌合毛囊重建实验:分为乳鼠C57BL/6J真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乳鼠C57BL/6J真皮细胞组、胎鼠BALB/C真皮细胞+胎鼠C57BL/6J真皮细胞组;③有色毛囊重建实验:分为乳鼠BALB/C真皮细胞+乳鼠C57BL/6J表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细胞+乳鼠C57BL/6J毛囊上皮细胞组、乳鼠BALB/C真皮细胞+培养的C57BL/6J表皮黑素细胞组。采用小室移植法将不同细胞接种于裸鼠的背部,每组4只。于移植后4周和8周,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荧光评估毛囊重建情况。结果:移植后4周和8周,乳鼠C57BL/6J毛囊重建实验中(本部分实验2组共8只BALB/C裸鼠,7只存活,1只因创面感染死亡),表皮细胞+毛囊上皮细胞组(3只)未见毛发生长,混有上皮成分的真皮细胞组(4只)长出正常毛发;嵌合毛囊重建实验中(本部分实验4组共16只BALB/C裸鼠,14只存活,2只因创面感染死亡),乳鼠和胎鼠嵌合组(2组共7只)均长出棕灰色毛发;有色毛囊重建实验中(本部分实验3组共12只BALB/C裸鼠,10只存活,2只因创面感染死亡),BALB/C真皮细胞+培养的C57BL/6J表皮黑素细胞组(3只)仅长出白色毛发,免疫荧光检测未见毛囊黑素细胞,其余组均长出棕灰色毛发。结论: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毛囊重建的必要条件;不同种属小鼠的毛囊细胞可嵌合重建有色毛囊;毛囊黑素细胞和表皮黑素细胞均能参与形成有色毛囊,但分化后的黑素细胞不具有形成有色毛囊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细胞在毛发再生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病理性脱发的困扰.目前脱发的治疗方法仍存在多种挑战,例如药物疗效、副作用、患者依从性、毛囊移植的不利结局等因素.近年来,再生医学和毛发组织工程领域的显著进步,为脱发的干细胞疗法带来了新希望.基于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产生毛发样结构或操纵其天然生态位中的细胞以重建毛囊.现阶段基于干细胞的脱发治疗可分为三类:干细胞移植、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使用及干细胞外泌体的使用.本文主要总结使用基于干细胞的方法进行脱发治疗的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全层皮肤损伤的原位打印修复与毛囊重建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利用原位打印的方式修复裸鼠背部皮肤缺损,实现损伤的原位修复和毛囊重建.方法 在裸鼠背部构建直径7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并覆盖海藻酸钙/氧化纳米细菌纤维素(CA/BC),将新生C57小鼠表皮/真皮来源原代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每个创面植入5×105个细胞:实验组在CA/BC内原位打印10个高浓度细胞墨点;对照组以1 mL注射器手工注射.术后4周观察创面恢复及毛发生长情况,通过HE染色检查新生毛囊结构.结果 皮肤缺损实验组创面恢复良好,毛发生长旺盛、均匀,而对照组毛发稀疏、不均匀甚至没有毛发生长.组织学观察证实,实验组新生皮肤内存在完整的毛囊结构,而对照组几乎没有毛囊形成.结论 初步验证了原位打印技术在皮肤缺损原位修复和毛囊重建中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毛囊单位提取术治疗发际缘不同类型瘢痕性秃发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发际缘瘢痕性秃发破坏了颜面部轮廓平衡,严重影响美观.传统的组织扩张[1-2]、切除术、缩减术等都不能完全解决发际缺发的美学问题,甚至继发前额瘢痕畸形、瘢痕增生等问题.近年毛发移植技术已从毛囊单位移植术(FuT)发展为毛囊单位提取术(FuE).我们采用FuE技术移植毛发,重建发际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囊干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毛囊干细胞介导毛囊再生,近年研究发现毛囊干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以毛囊干细胞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实验总结,揭示了毛囊干细胞可以促进毛囊再生,参与血管形成,皮肤浅表神经修复再生,皮肤附属器官重建以及皮肤表皮重建等过程,阐明了毛囊干细胞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阐明目前毛囊干细胞对皮肤创伤修复这一方向所面临的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鼠毛囊干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建立大鼠毛囊干细胞的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使用化学成分确定的KnockOut血清替代物(KSR)代替现有毛囊干细胞生长培养基中的胎牛血清,比较两种培养基培养的毛囊干细胞的形态特点和生长情况;通过毛囊重建实验证明该无血清培养基能够在体外维持毛囊干细胞的“干性”;检测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毛囊干细胞中α6-整合素、角蛋白K14和P63的表达情况.毛囊干细胞在该无血清培养基中可正常生长并表达上述蛋白,将其移植到裸鼠背部,能够重建含毛囊皮肤.建立了大鼠毛囊干细胞的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并重建有毛皮肤,为毛囊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逆行吻合神经法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逆行吻合神经法重建皮瓣感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豚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逆行吻合神经组(A组,30只)、顺行吻合神经组(B组,30只)、未吻合神经组(C组,30只)及正常组(D组,10只).分别在A、B、C组各豚鼠左后肢切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A组在皮瓣近远端切断隐神经,皮瓣远端隐神经与近断端近侧吻合;B组在皮瓣近端切断隐神经再予以吻合;C组切除一长约1.5 cm皮瓣近端隐神经.A、B、C组在术后第1、2、3月末前2周切开皮缘并向中心游离,原位缝合皮肤.术后1、2、3个月各组任选10只豚鼠,A、B、C组原位切取皮瓣,1个月时,D组直接切取皮瓣,离体皮瓣行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皮瓣内原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再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相似,术后1个月,神经吻合远侧可见再生神经纤维,密度较D组低,术后2个月,皮瓣内整段神经可见再生神经纤维,并以神经为中心,真皮层形成神经网丛,表皮下形成游离神经末梢及毛囊感受器,术后3个月,上述再生神经组织与D组皮肤神经组织密度相仿.C组全程未见神经纤维再生.结论 逆行吻合神经法通过中央途径机制,能使皮瓣恢复良好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猪毛囊上段自体移植动物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家猪皮肤、毛囊组织学结构特点及其毛囊上段自体移植的方法,以实现毛囊扩增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择3月龄黑白毛相间的家猪,使用全功能环切式电动毛囊移植笔在毛球部上方2~3mm处进行切割,将毛囊上段行自体移植;定期取材,观察毛囊重建情况.结果 家猪皮肤及毛囊组织结构均与成人相似;毛囊上段移植后2周取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毛囊上段向下生长,重新形成完整毛囊.结论 家猪是批量进行毛囊自体片段扩增移植实验的较理想模型的构建动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毛发移植技术重建颞点的手术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毛发移植技术重建颞点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对73例求美者进行发际线颞点重建,全部采用单根毛发植入,挑选细软毛发植在边缘;毛发交错排列;移植密度25~32毛囊单位/cm2;植入毛发与皮肤角度呈10°~20°.结果 颞点区域移植毛发的密度为(24.0±3.6)毛囊单位/cm2,直径为(58.5±12.4)μm,与皮肤角度为18.2°±4.5°.求美者自我评价:非常满意者65例,满意者8例.结论 重建颞点能塑造颞部发际的曲线美.术中不规则排列毛发,严格掌握植入毛发的密度和角度,合理分布粗细毛发,能再造出自然的颞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毛囊重建和培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毛囊生物学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毛囊重建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胚胎皮肤重建毛囊、毛囊的组织培养、器官培养以及游离细胞重建毛囊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胚胎皮肤重建毛囊和新生鼠皮肤毛囊在裸鼠体内的移植试验是成功的,而成熟毛囊体外重建也接近成功,这些模型的建立将为毛囊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