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反复潜水水面间隔时间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反复潜水以往是指一次潜水结束后12 h内所进行的潜水,而其新的定义是指潜水员体内仍留有前一次潜水的余氮时进行的再次潜水。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并非单一的12 h,而应根据前次潜水减压方案的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而定。因此,正确确定反复潜水的水面间隔时间上限尤为重要。美国海军认为前次潜水结束后领先组织内氮张力完全脱饱和时即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而本研究认为还需注意半饱和时间更长的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是否完全脱饱和,各类理论组织内的氮张力值≤0.805 ATA时才能保证反复潜水的减压安全,此时才为水面间隔时间上限。为方便实际使用,本研究还增加了水面间隔时间0~9 min档次的余氮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空气反复潜水用表现状及其改进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系统梳理反复潜水减压理论,分析国内外反复潜水用表的现状,结合新的反复潜水概念,根据我国海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制、颁布,目前在国内潜水单位广泛使用的12~60 m空气潜水减压表,以及潜水员减压结束出水时机体组织内氮张力情况,编制了反复潜水分组符号表,并按不同的水面间隔时间、不同的反复潜水深度,经详细计算编制了余氮时间表,并与国内外相关用表进行了对比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模拟40m以浅潜艇艇员饱和暴露及脱险的减压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1991~1992年进行了两次共8人次干舱模拟20、40m饱和暴露及其脱险减压方法的人体实验研究。在20m空气饱和暴露后直接出水,在水面进行压力转移,6人次中出现皮肤瘙痒和关节疼痛4人次,当再加压回到20m后,症状消失,水面间隔时间为9~15min。在4人次40m空气饱和暴露后先直接减压到22m,再用24h缓慢减压到20m,然后进行水面转移,结果未发现任何减压病症状。实验期间还观察了高压下人体自身的实际耗氧及高分压氧对肺部的影响,实验结果为今后现场实际应用的饱和脱险减压方法、减压程序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