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来源追踪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污水流行病学(WBE)是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应用于药物滥用追踪和传染病病原体监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WBE被应用于监测疫情流行趋势和提供早期预警。为了及时发现隐匿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防止其在社区的传播,深圳市于2022年7月26日至11月30日在福田、南山、罗湖和盐田区的口岸地带、城中村、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布设369个污水采样点位,覆盖193万人口,开展污水监测新冠病毒的工作。每日在用水高峰时段进行3 h连续采样,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和RT-qPCR进行污水病毒富集浓缩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形成了阳性水样处置流程。本文旨在介绍深圳市基于城市污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者来源追踪的相关案例,在罗湖区洪湖水质净化厂污水监测有效发挥了早期预警作用并实现感染者来源追踪;在福田区福田南路阳性水样处置中获得监测点位布设的重要经验;在南山区南山村污水监测中揭示了隐匿感染者的存在。分享基于WBE的新冠病毒监测和感染者追踪,避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社区传播的经验,总结污水监测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未来具有肠道排毒的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监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药食同源植物水芹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水生蔬菜植物,其营养成分丰富、富含多种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也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药食同源蔬菜.我国水芹种质资源丰富,其利用涉及食用、药用、污水净化、提取加工等方面,但育种及其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水芹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生理生化、育种、基因及组学研究的进展,具体内容包括:(1)伞形科植物及水芹种质资源研究;(2)水芹营养品质及生长调控研究;(3)水芹生理生化及次生代谢物质研究;(4)水芹功能基因及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为我国水芹资源创新和保护、遗传育种、基因挖掘、加工、栽培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微生物群落组成对颗粒污泥氮素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文章对海南某焦炭制造厂的全规模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系统包含两个缺氧罐、四个好氧罐和三个硝化罐及相关配套设施.在研究过程中对系统的污水净化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基于运行参数对全规模颗粒污泥去氮的出水浓度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尽管系统面临苯酚、SCN、氨和氰化物等污染物带来的硝化作用不稳定的问题,但通过调整废水净化系统的运行参数,可以达到对排放浓度的调控.此外,研究还展示了微生物活性在颗粒污泥硝化和反硝化活性的变化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因此,研究为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特别是提高全规模颗粒污泥法的氮素去除效率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絮凝剂产生菌CM-HZX2菌株的分离、鉴定以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CM-HZX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属于陶厄氏菌(Thauera sp.),16S rDNA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KT894041.实验表明,菌株CM-HZX2培养以及产絮凝剂的最适条件为pH 8.0,温度30℃,转速为150 r/min.该菌株微生物絮凝剂适应用条件范围广泛,适宜投加量为2%,能耐受5%以下的盐度,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水处理.在河道水体净化处理小试应用中能有效去除河水的浊度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到71%和5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泥蚶与不同浓度微生态制剂净化养殖废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主要研究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与不同浓度的微生态制剂(EM菌)联合净化大棚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废水,旨在构建一套新型高效的综合养殖结构,降低海洋污水的排放.实验在100 L的白色聚乙烯塑料水桶中进行,每桶注入60 L的废水,实验期间不换水,不投放饵料;实验设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养殖7 d,第1组:390μL EM菌+33粒泥蚶;第2组:510μL EM菌+33粒泥蚶;第3组:720μL EM菌+33粒泥蚶;第4组:只投放33粒泥蚶;第5组:空白组.研究结果表明:前4组的净化效果均高于对照组;第2组净化效果最佳,对营养盐的去除率分别为:硝酸盐,68.61% ±0.25%;磷酸盐,85.34% ±2.94%;氨氮,72.85% ±3.62%;总氮,59.24% ±3.16%;总磷,79.82% ±2.15%.第1组净化效果次之,第3组和第4组净化效果依次降低.综合以上分析:添加510μL EM菌与33粒泥蚶为最佳配比,其净化废水的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可以为构建新型高效的综合养殖结构提供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柊叶和象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索柊叶和象草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机理,该研究以柊叶和象草为人工湿地植物分别构建了波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析了柊叶和象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cr、TN和TP的净化效果,观察了柊叶和象草两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的连续运行,在表面水力负荷约0.3 m·d-1的条件下,柊叶和象草波式潜流人工湿地平均去除率是CODcr分别为66.1%和70.1%,TN分别为60.4%和63.7%,TP分别为74.1%和75.1%.两种植物生长良好,根系发达,象草的地上生物量是柊叶的2.1倍,地下生物量相当;冬季象草生长缓慢,柊叶部分叶片的四周干枯,但二者都不会枯亡.这说明两个人工湿地对CODcr、TN和TP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无显著性差异,柊叶和象草能明显提高潜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不同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分析——以琉璃河湿地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索不同阶段保护目标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以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为研究区域,基于琉璃河湿地工程的特殊性,在同一工程项目中不同阶段创新应用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在截污工程完成前满足水质要求的河道内环境需水量和截污工程完成后满足以生态修复及维系为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①在考虑景观娱乐水量的情况下,二者一次生态需水量均为196.78万m3;②以消纳污水为目标的河道内,在考虑河道稀释及自净能力的情况下,利用水环境容量法计算净化需水量为30.39万m3/d,景观娱乐需水量为180.43万m3,河道内的土壤储水量为16.136万m3,水体年蒸发量为78.03万m3,日均0.21万m3,水体渗透量21.69万m3,日均渗漏量0.03万m3;③以生态修复及维系为目标的河道中,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为71.73万m3.④在截污工作未完成之前,琉璃河内需每日注入30.39万m3/d的湿地出水以保持水质.在不同保护目标下,如何依据河流实际情况,满足不同的需求,完善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对广东省湿地植被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分析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对策.结果显示,广东省湿地维管植物共有96科240属352种,大部分为被子植物,其中含属数和种数较多的科有菊科、禾本科,含种数较多的属有莎草属Cyperus、蓼属Polygonum、母草属Lindernia、簕竹属Bambusa.出现频率较高的物种主要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ch.、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铺地黍Panicum repens L.等.从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总种数的71.59%,居主要优势;从生态类群来看,湿生植物占总种数的43.47%,居主要优势;从植物来源来看,本地物种占总种数的90.63%,居主要优势.入侵植物有41种,占总种数的11.66%.已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共204种,占总种数的57.6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垦、采砂、排污等人为活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使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植物种类大大减少;用于园林绿化和净化污水的植物种类较少且多为外来种.建议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加强外来物种的监控,多利用本地植物资源进行园林绿化和净化污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哈尔滨城市森林土壤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明城市森林不同林型土壤对污水净化能力,为水岸防护林的配置提供依据,选择哈尔滨市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代表性的3种人工林(蒙古栎、黄檗、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将无植被生长的裸地作为对照,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法,定期采集马家沟污水进行室内模拟浇灌,对土柱中淋滤液进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所选的3个林型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显著(P<0.05),各林型土柱吸附的铵态氮量以及各林型与对照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个林型及对照土柱淋滤液中硝态氮量与未经土柱过滤的污水相比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滤出的硝态氮量随着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3个林型土柱淋出的硝态氮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林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3个林型及对照土柱淋滤液的pH值均显著低于未经土柱过滤的污水;各林型土柱淋滤液中溶解氧均高于未经土柱过滤的污水,但差异并不显著,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除蒙古栎人工林外,其他两个林型及对照土柱淋滤液的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总溶解固体与未经土柱过滤的污水相比均显著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不同湿地植物对COD、总氮、总磷和铵态氮的去除能力,为生活污水净化的相关植物筛选提供依据.选择美人蕉(Canna indica)、香蒲(Typha latifoli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菖蒲(Acorus calamus)、水葱(Scirpus validu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共7 种常见湿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考察不同植物在7 个月内对COD、总氮、总磷和铵态氮的去除率,同时考察7 种湿地植物的氮磷累积能力.结果显示,香蒲、芦苇和水葱具有较高的COD 去除率,水葱、千屈菜和芦苇具有较高的总氮去除率,香蒲、水葱和千屈菜对总磷的去除率较高,水葱、香蒲和千屈菜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较高.7 种植物对COD 的去除率在4~8 月份呈逐渐上升趋势,此后开始下降;而对总氮的去除率则从4~8 月份整体呈上升趋势,8~10 月去除率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植物对总磷的去除率基本呈升高的趋势;不同植物对铵态氮的去除率在4~7 月期间显著上升,此后去除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7 种湿地植物对氮的累积能力均显著高于磷.香蒲、水葱、芦苇和千屈菜对4 种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不同植物对4 种污染物的去除过程至少需要3 个月,并且均在7 和8 月份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美人蕉和芦苇与其他湿地植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氮磷累积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