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嘉庆御医汪必昌考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汪必昌是清代少有的起于民间,而后供奉内廷,且有所著述的御医.他生于乾隆年间,于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左右进入太医院,任职九年后辞官返乡,留下《聊复集》《伤寒三说辨》等医学专著.2017年,汪必昌晚年遗著《聊复集·怪症汇纂》等4种未刊稿本现世,将这位几乎已被遗忘的传奇医家重新带回大众视野.文章将结合新发现史料,从其生平、医术、近闻等三个方面考证其人,以期补充现有研究之空白,还原一代御医的神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毒涎"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验一则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治病必察其主证,审明主因,知其癥结所在,辨证用药方能中的.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亡故者尸检报告获知,患者肺中充满黏液[1],或称之为透明状液体,亦即中医所称之"痰涎".痰、饮、涎、沫既相关联,也有明确的界定.清人汪必昌《医阶辨证》中有《痰饮涎沫辨》,云:"稠浊为痰,津液凝聚;清稀为饮,水饮留积;绵缠为涎,风热津所结;清沫为沫,气虚液不行."简洁明了.汉代张仲景将饮证分为四: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为后学所宗.至于涎证,则以宋代《史载之方·涎论》最为精详.史氏认为"世之疾病,其所以残伤性命之急者,无甚于痰涎""痰涎一生,千变万化",并将痰涎分为风涎、热涎、冷涎、病涎、虚涎、毒涎六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