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SIVCI)患者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为认知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小组讨论和临床调研,构建SIVCI患者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12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建立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12/12),第2轮咨询中,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14,重要性赋值为4.67~5.00分,专家权威系数为0.9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67( P<0.05)。最终形成了关于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SIVCI患者的沉浸式认知训练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患者的认知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为规范有效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747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认知训练或护理措施相比,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可以提高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SMD=0.97,95%CI(0.44,1.50),P<0.05],亚组分析显示,干预周期<8 周[SMD=1.79,95%CI(0.50,3.00),P<0.05],干预总时长≥15 h[SMD=1.49,95%CI(0.64,2.33),P<0.05],半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SMD=3.59,95%CI(3.34,3.85),P<0.05]效果更显著;虚拟现实认知训练改善执行功能[SMD=-0.89,95%CI(-1.62,-0.15),P<0.05];注意力[SMD=0.81,95%CI(0.24,1.39),P<0.05];生活质量[SMD=0.61,95%CI(0.33,0.88),P<0.05];但在记忆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8,95%CI(-0.19,0.95),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建议采用半沉浸式虚拟现实干预,干预周期少于8周,总时长至少15 h;虚拟现实技术对执行功能、注意力、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但无法强化其记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痴呆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环境进行作业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进行作业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MMSE总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中定向力维度,注意力和计算力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升日常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VR的老年癌症患者认知评估和沉浸式怀旧疗法康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应对全球老龄化以及满足老年癌症患者日益增长的认知康复需求,研发基于虚拟现实(V R)技术的老年癌症患者认知评估和沉浸式怀旧疗法康复系统.方法:该系统包括VR认知评估和康复训练,其中VR认知评估包括癌症相关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评估两个模块;VR认知康复训练包括一般认知康复训练和针对有轻度痴呆风险患者的沉浸式怀旧疗法两个模块.在37名老年受试者中进行了轻度痴呆评估.结果: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R认知测评为9.5分及以下为有轻度痴呆风险.V R轻度痴呆评估过程中未出现与评估和干预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将VR技术应用于老年癌症患者中进行轻度痴呆风险的评估是可行和安全的,但VR轻度痴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沉浸式怀旧疗法的有效性仍需要在老年癌症患者中进行进一步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沉浸式虚拟现实认知训练对认知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IVR)认知训练对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PsycINFO等11个中英文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1年4月27日.纳入IVR认知训练对SCD、MCI、AD患者认知功能等的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4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VR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MCI或AD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SMD=0.37,95%CI(0.15,0.60),P=0.001],短期记忆[SMD=0.62,95%CI(0.19,1.04),P=0.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MD=0.84,95%CI(0.57,1.11),P<0.001],但在执行功能[SMD=-0.24,95%CI(-0.56,0.08),P=0.140],长期记忆[SMD=0.00,95%CI(-0.42,0.41),P=0.99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负性情绪方面的干预效果尚不明确.此外,目前尚缺乏IVR认知训练对SCD人群的干预研究.结论 IVR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MCI或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及干预任务有一定的异质性,上述结论尚待更多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此外,IVR认知训练在SCD人群中的干预效果尚待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沉浸式虚拟现实训练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沉浸式虚拟现实训练(VR)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D-MCI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各16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常规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VR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连线测验(TMT)、连线测验(TMT)、画钟试验(CDT)、数字广度测验(DST)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oCA、CDT、DST-顺背和DST-倒背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TMT-A和TMT-B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P<0.05);且观察组MoCA、CDT、DST-顺背和DST-倒背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MT-A和TMT-B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认知训练,沉浸式VR对于改善PD-MCI患者认知功能可能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跨专业教育理念的创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沉浸式创伤急救场景,开发多角色协同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开展试运行,测试项目稳定性和实用性.方法 基于跨专业教育理念,根据真实病例设计实验内容,采用Unity3D技术和游戏引擎开发创伤急救多角色协同训练虚拟仿真实验.通过线上招募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5名,组成5个跨专业合作学习小组,完成至少3次实验.开展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效果评价以及建议.结果 5组的小组成绩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为71分,运行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技术故障,项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有助于熟悉操作流程,强化使命感、团队合作意识,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在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开展跨专业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不同专业间学生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开展跨专业合作实践的自信心.同时,学生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希望有教师参与指导,加深对不同专业的知识、技能的理解.结论 虚拟仿真实验提供了高质量的跨专业合作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跨专业合作实践核心能力的认知,对护理跨专业教育的系统化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需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虚拟现实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虚拟现实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虚拟现实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支撑沉浸式、主动性、高效率的学习,并为学生学习提供精准的教学指导.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拓展训练等多种场景,在"教""练""探""拓""评"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拓展教学内容,变革教学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