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浸润式教育理论为导向的目标教学在精神医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浸润式教育理论为导向的目标教学在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级精神医学专业本科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人采取传统教学,研究组37人采取以浸润式教育理论为导向的目标教学,均教学半学期。对比教学结束后两组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创新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 结果:教学结束后,研究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技能考核成绩(体格检查、精神检查)、自学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创新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浸润式教育理论为导向的目标教学能提高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提升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Pender健康促进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对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对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基于Pender健康促进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在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着重探讨该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7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治疗,依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于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Pender健康促进理论下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术后躯体恢复(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术后控尿功能(包括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新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尿动力学检查残余尿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在术后康复进程方面,研究组各指标恢复(包括肛门排气、导尿管拔除、首次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新膀胱容量及膀胱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尿动力学检查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13.51%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10.81%,仅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即刻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控尿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SF-36评分,两组除躯体疼痛(BP)得分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之外,其他维度均较前有所提高,组间对比发现研究组SF-36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BP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nder健康促进理论下的健康教育在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同时有助于促进术后控尿功能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课程思政视域下PBL+Seminar教学法在社会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及反思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和研讨式(Seminar)教学法在社会医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发挥社会医学课堂育人作用,为协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BL+Seminar教学法开展社会医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授课及讨论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参与上课的176名本科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数据导出后以SPSS 26.0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79.29%的学生对该次课程表示满意,60.36%的学生对认为PBL+Seminar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趣,70.4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学到更多知识,62.1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学到的知识更牢靠;有81.07%学生体会到了爱国主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社会和谐等思政元素的教育,有75.15%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对课程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结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PBL和Seminar教学法结合使用,并浸润式地渗入多种思想政治元素,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素养,学生接受度高且教学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住院病人营养现状调查及模型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本院肝胆外科肿瘤病人的营养现状和营养管理情况,以及针对恶性肿瘤住院病人实施的营养评估及干预情况,开展营养日问卷调查,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合理决策提供理论实践基础.方法:根据世界营养日调查要求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对本院2016至2020年在营养日当日肝胆外科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除营养项目通用问卷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人的专科问卷.通过R语言软件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对营养风险进行预测.结果:本研究纳入男性病人103人,女性病人61人;问卷回访率97.6%;其平均年龄为(57.3±11.8)岁;平均BMI为(24.3±3.3)kg/m2.约25%病人MST评分大于2分,存在有营养风险.主要病人治疗目标为"积极治疗",肿瘤分期为"局部浸润"和"局部扩散",营养支持方案为"无特殊配餐",有一定比例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5年来肠内营养方式有所加强.在30日随访中,73.2%的结果为"出院回家".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结果远好于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模型.结论:对本院肿瘤病人的营养干预还未有效实施.医生、护士、药师和营养师营养相关理念和知识需要加强培训,对病人合理膳食和营养教育需要加强指导;对数据预测可选择支持向量机法,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