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大肠癌病机及论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肠蕈""肠瘤"等范畴.其病变过程复杂,涉及诸多脏腑,但总体与气血津液功能失常相关.玄府作为气血津液运行通路,幽玄不可见,遍布全身,玄府开阖有度,气液流通,各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玄府开阖失司,则引发各种疾病.正气亏虚,玄府失养,开阖失常为大肠癌发病基础.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瘀郁闭玄府是大肠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临床治疗方面,通过扶正以荣养玄府,调畅气血津液运行以开通玄府,祛邪外出,达到治疗大肠癌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率、病死率高已成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结直肠癌发病隐匿,预后较差,目前多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但仍然面临不良反应大、并发症多及生活质量差等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间信号级联,调控细胞发育、增殖和凋亡以及基因组的稳定性,Notch的异常表达或基因突变会引起各种恶性肿瘤(包括结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在研药物虽多,但仍未有明确有效的上市药物,因此需要对Notch途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国多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领域中以Notch信号通路为切入点,进行针对各种中药单体或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实验性研究,并观察到中医药能够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从抑制肠道炎症、抑制肠癌的迁移和转移、增强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搜集并梳理了2011-2023年有关中医药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结直肠癌作用的文献,综述了Notch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并总结目前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PGIL)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胃和小肠,中老年常见,儿童少见 [1]。此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差,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的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儿报道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细胞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门静脉癌栓(PVTT)是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PVTT肿瘤学特性较强,极易发生肝外转移,并发门静脉高压,导致消化道出血或肝衰竭,引起死亡。本文通过综述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局部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微环境方面的形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癌筛查现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筛查是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也是防治的重要策略。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对国内外胃癌筛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胃癌筛查地区主要在亚洲东部,筛查方法以胃镜检查和指示性活检为主,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及以上。开展高危人群筛查,是中国胃癌防治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脉麻醉对诊断性胃镜检查中病变检出率的影响——基于倾向性得分匹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对诊断性胃镜检查中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诊断性胃镜检查的受试者9 071例。从胃镜质控系统收集受试者年龄、性别、检查医师、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方式、退镜时间、留图数目、活检次数、活检部位、胃镜诊断、病理诊断等资料,根据检查方式分为麻醉组和普通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排除混杂因素,分析两组受试者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方面的检出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过PSM,两组各纳入1 655例受试者,在病变部位方面,麻醉组对胃体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普通组( P<0.05),对食管病变的检出率低于普通组( P<0.05);在病变类型方面,麻醉组对胃息肉、黏膜隆起性病变、黏膜萎缩、肠化等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普通组(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静脉麻醉是诊断性胃镜检查中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1.338,95% CI:1.070~1.674, P<0.05)。 结论:静脉麻醉是诊断性胃镜检查中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检出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能提高上消化道病变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术前病理结果诊断为胃恶性肿瘤;(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1分:(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5)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为Ⅰ~Ⅲ期;(6)手术方式为完全腹腔镜或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7)消化道重建方式为uncut Roux-en-Y或Billroth-Ⅱ+Braun手术。排除新辅助治疗、中转开腹、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合并症以及病例资料不完整者。根据上述标准,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129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运用1∶1倾向评分匹配(PSM)后,两组各有40例入选,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腹腔镜辅助组相比,完全腹腔镜组手术主切口长度更短[(4.1±1.0)cm比(8.5±2.8)cm, t=9.375, P<0.001],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更早[4.0(3.0,4.8)d比5.0(4.0,6.0)d, Z=2.167, P=0.03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6.0(6.0,7.0)d比7.0(6.0,8.0)d, Z=2.323, P=0.020],但术后第1天和第2天疼痛评分更高,分别为[2.5(1.0,3.0)分比1.5(1.0,2.0)分, Z=1.980, P=0.048]和[2.0(1.0,3.0)分比1.0(1.0,2.0)分, Z=2.334, P=0.02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以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粪时间、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术后总住院时间和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最大径、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清扫总数目和淋巴结阳性总数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5.0%(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01, P>0.999)。 结论:与腹腔镜辅助技术相比,老年远端胃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手术具有切口更小、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更早以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的优势,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应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化道微创手术:砥砺前行30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微创技术进入我国已经30年,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视觉系统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从二维视觉到三维视觉,再到荧光显影导航。腹腔镜手术从良性病变脏器的切除或功能修复,到恶性肿瘤的根治,再到根治基础上更多功能保护,应用范围也已普及到消化外科各专科领域。笔者回顾微创技术过去30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致敬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携手共进之20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食管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食管癌筛查的效果。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食管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食管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食管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血压、心率变化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后5 min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双肺通气恢复、双肺通气恢复10 min后的血压分别为(74.75±4.93)mmHg、(72.79±4.60)mmHg,对照组分别为(82.44±3.62)mmHg、(75.70±5.14)mmHg,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48、2.562,均 P<0.05);观察组双肺通气恢复的心率为(70.75±4.21)次/min,对照组为(75.91±3.89)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76, 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5.74±0.69)分、(26.13±1.49)分、(27.90±0.77)分、(28.26±1.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88±2.30)分、(22.85±0.96)分、(24.38±1.21)分、(24.35±1.63)分( t=14.844、11.256、14.929、11.819,均 P<0.05)。 结论:在老年人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七氟烷吸入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可避免血压、心率波动过大,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