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用于鉴别凝血筛选试验中APTT延长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凝血抑制物。该试验有助于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APTT延长异常的原因,以及针对性选择下一步实验室检查项目,所以是有重要价值的凝血试验。目前,因该试验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暂无统一标准,实验室应用较为混乱,结果缺乏可比性,也限制了其应用和普及。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出凝血检验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推进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的标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灰区”解决方案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解决APTT纠正试验Rosener指数“灰区”的方法,建立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的临床应用路径。方法:收录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TT单独延长的患者样本,借助ROC曲线探索不同方案的最佳判断界值,建立联合应用1∶1和4∶1混合解决“灰区”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判断的临床应用路径;收录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同类样本验证该方案和路径的诊断效能。结果:传统Rosener指数判断标准对因子缺乏和抑制物的区分效能较低,建立组和验证组共49例(15%)样本位于“灰区”;建立1∶1混合纠正试验Rosner指数判断因子缺乏的最佳界值为5.0%,判断抑制物的最佳界值为9.1%,对于5.0%~9.1%的样本进行4∶1混合纠正试验能明显提高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率;借鉴Rosner指数建立孵育后延长时间百分比-P(1∶1混合时>10.8%和4∶1混合时>13.5%)用于判断抑制物具有时间依赖性较共识推荐的2种方案诊断效能更高。联合1∶1和4∶1混合纠正试验对于因子缺乏和抑制物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90%,将抑制物误判为因子缺乏的比例从20.9%(9/43)下降到7.0%(3/43),将判断时间依赖性抑制物的特异性由54.2%提高至100%,准确度由63.3%提高至97.4%。结论:1∶1和4∶1混合纠正试验联合应用可较好地解决“灰区”问题,建立的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路径,有助于APTT纠正试验的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奥西呱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O水平、 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利奥西呱联合一氧化氮(NO)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O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安康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奥西呱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利奥西呱联合NO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两组血浆NO含量,以及采用右心导管检测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心房平均压(mR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PVR)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2%,试验组血浆NO浓度(42.51±11.97)μmol/L比对照组血浆浓度(30.41±5.19)μmol/L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RAP、mPAP、PV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mRAP、mPAP、PV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PCWP、Sv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奥西呱联合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能快速纠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血浆NO水平,有效降低肺动脉平均压和血管阻力,提高血氧饱和度,且治疗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的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妹妹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情况.①家系表型分析:在IL-ALC TOP700血凝分析仪上采用凝固法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亲、妹妹的凝血酶原时间(PT)、PT纠正试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因子Ⅱ活性(FⅡ:C)、因子Ⅴ活性(FⅤ:C)、因子Ⅶ活性(FⅦ:C)和因子Ⅹ活性(FⅩ:C),采用ELISA法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亲、妹妹的FⅦ抗原(FⅦ:Ag);在HITACHI 7600-020型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酶法检测先证者及其父母亲、妹妹的肝功能与肾功能.②基因突变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FⅦ(FⅦ)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突变并以Sanger测序验证上述突变位点;ClustalX2.1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氨基酸是否有害;SWISS-MODEL建立蛋白模型,并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 ①家系实验室表型分析结果:先证者PT延长(49.00 s,能被健康人混合血浆完全纠正),INR增高(3.86),PTA下降(10%),FⅦ:C降低(0.60%),其他指标均正常;先证者父亲FⅦ:C降低(42.70%),其余指标均正常;先证者母亲FⅦ:C降低(29.70%),其余指标均正常;先证者妹妹所有指标均正常.②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Ⅶ基因第8外显子发生c.722C>A(p.Thr241Asn)杂合错义突变和FⅦ基因第7内含子发生c.681+1G>T杂合剪接位点突变,先证者父亲携带p.Thr241Asn杂合错义突变,先证者母亲携带c.681+1G>T杂合剪接位点突变,先证者妹妹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表明,Thr241残基保守性较低;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p.Thr241Asn突变可能为有害突变或影响FⅦ蛋白功能;蛋白建模显示,突变型FⅦ蛋白发生了较大的折叠及空间构象变化.结论 先证者及其父母FⅦ:C均降低,尤以先证者FⅦ:C降低最为显著,先证者妹妹FⅦ:C正常;先证者发生FⅦ基因第8外显子p.Thr241Asn杂合错义突变与FⅦ基因第7内含子c.681+1G>T杂合剪接位点突变,先证者父亲携带p.Thr241Asn杂合错义突变,先证者母亲携带c.681+1G>T杂合剪接位点突变,先证者妹妹为野生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