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医学的学术导向性团队建立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团队和团队工作模式已成为重症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是指以共同目标为基础,由数名具有不同能力特点、作用互补又彼此依赖的个人组成的团体。团队工作模式是指团队中每一位成员作为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共同的知识体系为基础,按照统一的思维方式,通过协同作用完成同一目标的工作方式。随着重症医学学科特点的凸显,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症医学的团队发展经历了混沌期、成型期、激发期和成熟期。团队的建立和团队工作模式的普及为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混沌理论在优化孕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混沌理论在优化孕产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08例,采用整群抽样法分为混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管理,混沌组在此基础上以实施基于混沌理论的管理模式。统计两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分娩体验及产后抑郁情况。结果:混沌组孕产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由体位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娩体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无或轻微抑郁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产后轻度及中重度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混沌理论对孕产妇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能帮助医护人员提升管理质量与效果,通过多方面的积极管理引起连锁反应,从而提升孕产妇的分娩体验与分娩结局,并对产后抑郁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失眠患者日间脑功能状态改变及其与血清生物学标志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CID)患者日间脑功能状态及其与血清生物学标志和客观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科就诊的CID患者60例和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睡眠志愿者30名(健康对照组)。用“脑功能状态定量测量系统”评估日间脑功能状态,ELISA法检测血清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CID组还检查多导睡眠图(PSG)。分析得出CID组具有显著性改变的脑功能状态指标,并且分析这些指标与血清生物学标志、客观睡眠质量的一致性。结果:CID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健康对照组中男15名,女15名。CID组脑功能状态指标中4个即脑惰性[ M( Q1, Q2)][196.0(163.0, 258.0)]、脑混沌[5.0(1.0, 10.0)]、内专注[31.0(13.0, 45.0)]、内源性焦虑值[12.0(4.0, 18.0)]高于健康对照组[168.5(148.8,182.5)、0(0,2.0)、2.0(0,27.5)、0(0,6.5),均 P<0.05],1个指标即脑抑制值[47.0(32.0, 58.0)]低于健康对照组[59.0(46.3,66.3), P<0.05]。脑混沌值与血清GFAP浓度正相关( r=0.374, P=0.006),脑惰性值与血清CRH浓度正相关( r=0.299, P=0.031),脑抑制值与睡眠潜伏期正相关( r=0.284, P=0.042);内专注值与睡眠效率( r=-0.276, P=0.048)、1期持续时间( r=-0.341, P=0.024)负相关。 结论:CID患者脑电波中脑功能状态指标有显著性改变,且与血清生物学标志和客观睡眠质量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在肌电信号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神经肌肉系统是一个实时变化的复杂系统,不仅受运动类型和收缩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还受中枢神经控制、外周体液调节等系统内各部分错综复杂的交互影响.应用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ic signal,EMG)的传统线性分析方法监测神经肌肉系统活动会忽略神经肌肉系统在实际收缩过程中的复杂变化,存在众多局限.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可综合考虑系统的实时变化性和复杂性,量化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本研究梳理了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的发展历程,探讨神经肌肉系统EMG的非线性特征,并总结了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在EMG中的应用及未来研究展望.结果显示:1)神经肌肉系统属于复杂系统,EMG具有混沌和分形的特征;2)在诸多实际条件下,EMG非线性分析方法的信效度高于传统线性分析方法,可提取到传统线性分析方法无法监测到的EMG特征;3)非线性分析方法在运动领域还有很大应用潜力,未来研究可集中于EMG信号与其他生物信号非线性特征的联合分析,这有助于建立综合全面的神经肌肉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对于进一步揭示人体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系统的深层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整体观中的分形与混沌特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中医学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智慧,是一种跨越宏观、中观、微观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它属于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单纯的还原论与构成论不满足对中医整体观的描述与研究,需要一种宏观、整体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跨越鸿沟推进中医现代化研究.系统论从整体看局部,而分形理论弥补了系统论的不足,从局部分形元生成发育成整体,提供了从局部认识整体的科学方法与工具.中医理论与思维中蕴含了诸多自相似性、无标度性、内齐次数性等分形特征,递归性为中医具象提供了可能.混沌具有初值敏感依赖性、有限预测性和内部有序性等特征,混沌吸引子就是一种分形结构.人体的功能状态具有明显的混沌特征,分形与混沌普遍存在于中医整体观认知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动力学视角下复杂生物神经网络的特性及建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能够帮助人体处理、解决复杂的外部信息.近年来,从动力学角度对神经网络的建模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前沿性课题.由罗晓曙、韦笃取、蒋品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复杂神经网络的建模与动力学行为研究》,系统介绍了复杂生物神经网络的建模,并对复杂生物神经网络的兴奋特性、随机共振、相干共振及最优同步和混沌涌现特性进行研究,其数值模拟成果可为国内外研究该领域提供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生态文明背景下三生空间研究:内涵、进展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3/2
"三生空间"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空间载体,是一个多要素交互作用、多尺度空间嵌套的复杂空间系统.科学认识"三生空间"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核心命题,更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空间协同管控问题.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探讨了"三生空间"的科学内涵、研究进展与对策;通过历史溯源梳理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三生空间"从"混沌"到"协同"演进过程与趋势,探究了"三生空间"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科学性与学理性;遵循"根本性-规律性-操作性"的逻辑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三生空间"的研究成果;从关系机制、方法体系、空间表征、管控方案四个方面探讨了"三生空间"协同管控的对策.未来"三生空间"研究应是着眼复杂的国土空间现状与协同的空间管控模式,提升对空间本质的认识维度,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范式,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混沌理论的吸烟习惯形成——改变动力学机制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探讨吸烟行为习惯形成及改变的混沌动力学机制.方法 以混沌理论为依据,综合应用典型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吸烟-戒烟行为的混沌特征、混沌过程等行为形成和改变的动力学机制及混沌控制策略.结果 吸烟习惯形成和改变过程符合混沌的典型特征.由心理认知、行为驱动以及外部环境/情景/场合三个水平上的要素构成的"个体吸烟行为信念"是诱导和控制吸烟行为发展、演化、消失的"吸引子"."情景-动机"耦合机制是吸烟行为的动力源泉,多个"情景-动机"耦合机制协同支配行为,使行为发生频率逐渐增高而进入混沌状态,混沌系统的稳定性使习惯长期维持不易戒除.戒烟需要从根本上打破行为的混沌状态并解构混沌吸引子中的多个"情景-动机"耦合机制.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吸烟习惯形成和改变的混沌动力学机制,这为深刻认识、解释和干预其他健康相关行为习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为个体戒烟以及控烟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通气不畅或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的检测方法是多导睡眠仪,检测过程较为复杂,影响患者正常睡眠.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血氧饱和度信号的引入交叉变异的全局混沌人工蜂群(cross global chaos artificial bee colony,CGCABC)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SAS检测方法.方法 从数据集ISRUC-SLEEP中提取 25 名SAS患者整晚 8h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数据,经预处理后对每段数据计算 5 种非线性特征,包括近似熵、模糊熵、信息熵、排列熵和样本熵.比较发病片段信号特征和未发病片段信号特征之间的差异,使用CGCABC算法优化的SVM模型进行分类检测,并与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麻雀搜索(sparrow search,SS)算法优化SVM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使用CGCABC算法优化的SVM模型在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以及收敛时间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优于ABC算法、PSO算法和SS算法优化SVM模型的检测.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对SAS这一疾病的识别和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在医疗领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R(o)ssler混沌模型的神经电刺激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R(o)ssler混沌模型的神经电刺激系统的实现方法,介绍了设计原理、实现过程及测试方案.混沌信号的规则性保证了电刺激的舒适感,混沌信号的内随机性保持了电刺激的多样性,并通过变化混沌方程中的参数,获得了丰富的电刺激效果.为了探索混沌电刺激的应用优势,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混沌电刺激能使青蛙腿部保持较大的幅度持续抖动,具有潜在应用优势,而连续波与疏密波的持续刺激使青蛙腿部的抖动幅度衰减更快,这可能是由于混沌电刺激延缓了耐受的产生或者是降低了电刺激的疲劳程度.混沌模型使得电刺激的规则性与多样性得到统一,可改善当前市售电针仪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其统一的数学模型为规范当前电刺激仪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