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亚滨从瘀痰虚论治胸痹
编辑人员丨2023/8/6
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标实在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两者相互影响.胸痹的病位在心及血脉,涉及他脏.认为"祛瘀通脉、涤痰逐瘀、温阳散寒、益气通络"为胸痹的主要治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针对标实以通利血脉为主,缓解期针对本虚以培补"阳脏",改善体质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崔应麟运用温阳通脉祛浊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促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特征是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可以有效地反映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严重狭窄伴软斑块形成是卒中的高危状态,其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又多无前驱症状.因此,应当及早诊断、提前干预.西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动脉内皮细胞损害、白细胞黏附和增值、血小板活化及脂质代谢异常等,他汀类药物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2].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瘀血、痰浊,与脉浊、脉痹等相对应,丁元庆等命名为"人迎脉积"[3].中医药辨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疗效好,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李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即各种原因导致胸中阳气虚衰,不能温煦、推动血液,同时寒、痰、饮等阴邪趁虚侵袭,痹阻心脉的本虚标实之证.李军教授在心绞痛的治疗上强调要顾护阳气、通利血脉,并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若患者处于心绞痛的发作期,表现为邪实偏盛,血脉不通之标实证,当以祛邪疏通为要,针对性地采用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散寒通脉、通腑降浊等治疗,在患者心绞痛得到缓解的阶段,则以益气、温阳、滋阴等治本之法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严夏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严夏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系统中收集严夏主任医师在门诊诊治的冠心病患者的有效病例的医案处方资料,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处方671首,涉及中药191味,中医证型主要分为8类.痰浊闭阻型常用药有茯苓、陈皮、石菖蒲、法半夏等9味,药性偏温,多为甘味药,主要入脾、胃经;心血瘀阻型常用药有川芎、赤芍、郁金、丹参等9味,无明显药性偏向,多为苦味药,主要入肝经;气滞心胸型常用药为川芎、陈皮、枳壳等5味,药性偏温,多为辛味药,主要入肝、脾经;寒凝心脉型常用药为细辛、桂枝、熟附子3味,药性温热,药味无明显偏向,多入心经;气阴两虚型常用药为五指毛桃、白术、党参等6味,多为平性药,药味多甘味,主要入肺、脾经;心肾阴虚型常用药为白芍、山茱萸肉、金樱子、麦冬等6味,药性偏寒凉,药味无明显偏向,主要入肝、肾经;心肾阳虚型常用药为淫羊藿、杜仲、菟丝子、熟附子4味,无明显药性药味偏向,主要入肝、肾经;肝阳化风型常用药有全蝎、蔓荆子、钩藤3味,无明显药性药味偏向,主要入肝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强关联药对有9对,如"法半夏-陈皮""法半夏-石菖蒲""枳壳-赤芍""法半夏-赤芍""石菖蒲-五指毛桃""陈皮-川芎"等.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聚为4类.[结论]严夏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基于通脉活血、调和气血的平衡气血治则,运用补脾助运、疏肝养血、温阳运气、活血祛瘀、燥湿化浊等治疗方法进行辨证选药,符合冠心病"阳微阴弦"的致病机制,体现了中医学平衡阴阳以防治疾病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