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复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并认为当属本虚标实,且"阳微阴弦"是冠心病的经典阐释.研究表明,痰浊与血瘀为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也是病理产物,痰瘀互结作为冠心病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是冠心病主要证型,临床研究也证实中药复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具有确切疗效.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从经典方剂、经验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复方与西药合用、中药复方联合其他中医疗法等方面对中药复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选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研究热点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 5.3.R8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进行文献分析,并借助GraphPad Prism 6.07软件绘制相关作者及机构发文量的分布图。结果:研究共纳入356篇文献,其中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医疗单位;研究者以林小丽及杨雨竹为主;对58个关键词聚类后挖掘出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的6个研究热点:情志护理重要性;不同施护形式探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临床应用价值体现;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结论:在胸痹心痛(冠心病)辨证施护的6个研究热点中,情志护理、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是近几年(2011—2018年)的研究热点。另外为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须加强作者、机构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补充完善辨证施护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证候要素理论胸痹心痛服药护理的古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胸痹心痛病古籍文献的整理分析,挖掘疾病的相关中药方剂、方剂所对应的主要证候要素以及服药护理内容。方法:以《中华医典》数据库(第5版)为数据源,检索相关古籍条文,建立数据库,提取相关中药方剂、证候要素及服药护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及探讨。结果:所纳入的102首方剂中共提取出主要证候要素4个,分别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所对应的服药护理措施具体包括服药温度、时间、频次、送服溶液及食忌等5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服药温度主要为温服、热服;服药时间主要为食前、食后、空腹、空心、日午、临卧、不计时候服等;服药频次主要为日二服、日三服、日三夜一服等;中药送服溶液以酒、粥/米饮、姜汤、橘皮汤、陈皮汤、醋汤等为主;服药食忌主要是忌生葱、猪肉、生冷、菘菜、羊肉等。结论:通过对基于证候要素理论胸痹心痛服药护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疾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可促进服药护理的规范化,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能力,为中医临床的服药护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枳实薤白桂枝汤辨治胸痹思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参考历代医家论述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认为临床应用《金匮要略》之枳实薤白桂枝汤时应把握胸阳不振之主证,以及痰阻气滞而致的“胸满而痛,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等,应注意辨别虚实病性,勿急于求功;既要继承原方配伍思想,也需根据患者当前病情合理加减。临床中,还需注意与相似方剂鉴别,如本方以除满为主,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为主,瓜蒌薤白半夏汤以祛痰为主;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偏实,阴寒邪气较著者,而人参汤主要用于治疗胸痹偏虚,中焦阳气衰减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iteSpace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探索其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收录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研究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5.R2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纳入文献1 512篇,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发文较多的作者有王阶、毛静远、毕颖斐、王伟、王贤良、张鹏、何庆勇等;高频关键词有"高血压""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胸痹心痛""血脂"等,且生成11个聚类标签,25个突现词.[结论]目前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研究领域不断发展,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团队,但合作多以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跨区域的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目前研究热点集中证候要素、临床疗效、介入治疗等方面,但中医证候研究大多停留在单个症状或单一治疗手段上,缺乏系统性.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病因病机,注重从整体性的角度探究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及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余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情况、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痰浊闭阻组、痰瘀互结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对照组;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FIB、TT水平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联合西医治疗应用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其更适用于痰瘀互结证和痰浊闭阻证两种证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王行宽辨治冠心病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王行宽教授认为,冠心病可从"胸痹"论治;心之气营亏虚为胸痹病证之本,痰瘀互结为病证之标,肝木失疏、气机失调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应以"肝心同治"思想辨治胸痹;治疗上予以补益气营,豁痰化瘀,佐以疏肝解郁,运用经方或创制的经验方心痛灵方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明显.文章总结王行宽教授辨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体现其"多脏调燮、综合治理、杂病治肝"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氧化应激学说探讨从痰论治冠心病合并抑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双心疾病"已逐渐在国内外医学界受到重视.抑郁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兼而并见、互为影响.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冠心病、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靶点之一.冠心病、抑郁症归属于中医学"胸痹""郁证"等范畴,痰浊是冠心病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关键枢纽.该文拟从氧化应激学说出发,立足于中医痰浊理论及现代研究,通过阐明痰浊的演变形成与氧化应激致病特点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在冠心病与抑郁症中的调节作用,对中医从痰论治冠心病合并抑郁进行理论探析,以期为中医治疗双心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活血利水方药理论与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津血同源,津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液;血液运行失常,形成瘀血,痰瘀互结,疾病发生.活血利水法,基于"血水同治"思想,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利水渗湿,相辅相成,广泛用于"水肿""虚劳""胸痹""癥瘕"等中医范畴的病证.通过结合"血水相关"理论溯源及活血利水法临床应用,阐述津血失常所致疾病的病机与活血利水方药效用;总结了经典活血利水方剂的现代实验研究,如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并通过活血利水与养血、益气、温阳、养阴等功效拓展结合,从活血化瘀利水、养血活血利水、益气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养阴活血利水 5 个方面探讨了经典名方多方合用的临床研究,以此来验证活血利水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并为开发活血利水新方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