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化聚醚醚酮在上颌骨缺损精确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定制聚醚醚酮(PEEK)在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13例行上颌缺损的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28.6岁。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及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均采用个体化PEEK置入修复。13例患者术前均拍摄颌面部CT,然后三维重建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6例上颌骨良性病变患者通过虚拟手术计划制定肿瘤切除范围,获得相应的上颌骨缺损模型,并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根据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并打印手术截骨导板。然后在截骨导板辅助下切除肿瘤,植入PEEK。7例上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通过术前颌面部CT三维重建直接获得上颌骨缺损模型,然后基于镜像技术进行PEEK假体的设计和制作。术中置入PEEK,如腭部缺损则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患者面部外形、咬合关系、眼球位置及活动度,统计患者满意度。术后1个月行CT扫描,将CT数据同术前虚拟手术设计数据进行拟合比较,评估PEEK置入位置的精确度;测量评估手术前、后眼球突出、上抬或内陷、下移的复位矫正情况,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3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顺利完成PEEK置入手术,其中2例患者PEEK置入时与眶下壁区缺损不完全匹配,经调磨后就位。一期重建的5例骨纤维病变患者术中行抽屉式切除术,保留了牙槽骨;7例二期重建患者中,2例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利用PEEK支撑眶底改善外形,3例上颌骨缺损患者同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腭部缺损,分割口、鼻腔。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个月复查时,患者面部对称性及眼球位置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眼球运动正常无受限,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CT图像拟合显示PEEK置入位置准确,误差为(0.68±0.12) mm。6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眶容积(26.37±0.94) ml,眼球高度(0.98±0.48) mm,眼球突度(1.10±0.28) mm,分别较术前的(24.06±0.85) ml、(3.83±0.81) mm、(2.53±0.67)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7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眼球高度(0.77±0.42) mm,眼球突度(0.61±0.31) mm,较术前的(2.03±1.07) mm、(2.01±0.34) 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随访时间1~27个月[(12.0±7.6)个月],出现1例感染排异、1例肿瘤复发,行PEEK拆除术,其余1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及PEEK感染排异。 结论:个体化定制的PEEK,在虚拟手术计划辅助下,必要时联合软硬组织瓣,可以精确恢复上颌骨外形,支撑眶底,有效提高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下游离骼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造成下颌骨病变的病因,包括口腔恶性肿瘤、下颌骨的先天性畸形、放疗后引起的骨质坏死以及头颈颌面部的外伤等。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骨的缺陷通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咀嚼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个体化、精准地修复重建下颌骨的缺损成为头颈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1例右侧牙槽骨深面滑膜肉瘤侵犯下颌骨的青年女性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及3D打印,采用游离骼骨肌皮瓣精准的个体化修复重建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打印个性化钛网在美学区牙槽骨缺损骨增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三维打印个性化钛网在美学区骨增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个性化钛网骨增量治疗的患者43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30.1±5.8)岁。根据患者术前锥形束CT数据,将43例患者按骨缺损类型分为水平骨缺损(14例)、垂直骨缺损(15例)及水平-垂直联合骨缺损(14例)3组。综合患者骨量及美学要求设计个性化钛网并进行三维打印。术中以1∶1比例混合自体骨与异种骨颗粒,联合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个性化钛网进行骨增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是否出现钛网暴露;术后6个月评估骨增量效果;种植体植入并修复后评估患者粉白美学指数。结果: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钛网早期暴露,未见明显感染。与术前相比,各组患者术后即刻骨量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前水平骨缺损组骨宽度、垂直骨缺损组骨高度、水平-垂直联合骨缺损组骨宽度和骨高度分别为(3.27±0.13)、(17.41±0.46)、(3.76±0.24)、(14.37±0.89) mm;术后即刻分别为(5.25±0.15)、(26.10±0.55)、(6.35±0.29)、(22.52±0.90) mm, P<0.01];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未见明显骨吸收[分别为(5.14±0.14)、(25.67±0.52)、(6.13±0.26)、(22.35±0.89) mm, P>0.05]。3组患者粉白美学指数评分均较高。 结论:个性化钛网修复美学区骨缺损效果显著,种植修复后可获得优异的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槽突裂修复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槽突裂是胚胎发育时额鼻突发育不良导致的先天性颅面畸形,导致患者牙槽骨缺损等多种问题,治疗以牙槽突裂植骨术为主。该文从牙槽突裂的不同治疗时机、移植骨材料、手术方式3个方面来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对牙槽突裂修复的影响,并对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牙槽突裂修复的效果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重度牙周炎造成的牙松动、移位常伴 创伤,而持续的 创伤又可进一步加剧牙松动。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可起到固定松动牙、便于去除菌斑、控制炎症的目的。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压入移动获得角形骨缺损,为牙周再生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道1例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在保存重度牙周炎松动牙、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等方面均效果满意,为牙周联合正畸保存天然牙提供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学科联合诊治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伴有错 畸形及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病情较复杂,其治疗应在完善牙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以达到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及改善前牙美观的目标。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整体移动、伸长、压低以及直立患牙等进行辅助治疗。本文报道1例多学科联合诊治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病例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分析正畸压低在改善前牙区美学缺陷中的作用,并探讨牙周再生性手术与正畸治疗时机的个性化选择,以期为重度牙周炎的多学科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度牙周炎患者牙槽骨丧失特点及后期种植治疗的考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重度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水平向和垂直向牙槽骨丧失,针对复杂的牙槽骨缺损,医师需要充分掌握重度牙周炎的牙槽骨丧失特点及牙槽骨增量术要点,从而选择合适的骨缺损修复方法,制订适合的手术方案,完成种植体植入与冠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这对患者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临床经验与文献回顾,概述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丧失特点,并针对后期种植治疗时机的选择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临床重度牙周炎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氟化猪骨羟基磷灰石修复犬植体周骨缺损的显微CT与组织形态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显微CT(micro-CT)和组织形态学分析探讨氟化猪骨羟基磷灰石(fluorinated porcine hydroxyapatite,FPHA)修复比格犬下颌种植体颊侧开裂型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两个时间点(骨增量术后4和12周)处理,每个时间点3只。拔除犬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术后12周下颌骨每侧制备4个种植窝洞,在窝洞颊侧骨壁制备开裂型骨缺损。将48个缺损位点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脱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DBBM)组、猪骨羟基磷灰石(porcine hydroxyapatite,PHA)组和FPHA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个位点)。种植体植入后,在缺损区分别植入相应骨替代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放置任何材料,各组均覆盖可吸收胶原膜后无张力缝合创口。分别于骨增量术后4、12周处死动物,获取种植位点标本,通过micro-CT分析获得新生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和骨小梁分离度(bone trabecular separation degree,Tb.Sp),进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评价材料对种植体颊侧开裂型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术后4周DBBM、PHA与FPHA均能成功维持缺损区牙槽骨外形轮廓,空白对照组缺损区牙槽骨轮廓塌陷;FPHA组BV/TV[(24.77±2.20)%]显著大于PHA组[(16.89±1.70)%]和DBBM组[(15.68±3.15)%]( P<0.05);FPHA组Tb.Sp(0.70±0.07)显著小于DBBM组(1.03±0.19)( P<0.05)。术后12周DBBM、PHA和FPHA组缺损区牙槽骨轮廓维持良好,空白对照组牙槽骨轮廓仍塌陷。DBBM、PHA、FPHA组BV/TV和Tb.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术后4周骨缺损中央区FPHA组材料颗粒周围新生骨含量和成熟度高于PHA和DBBM组,4组骨缺损区均可见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术后12周DBBM、PHA和FPHA组材料颗粒被大量成熟的新生骨包绕。 结论:FPHA可在引导骨再生的早期有效促进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影响牙周再生手术临床效果的相关因素剖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周炎可致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松动和脱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牙周再生手术是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牙周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全面了解影响牙周再生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能增强临床医师的牙周治疗理念,增加治疗效果的可预期性,提升临床综合诊疗水平。本文阐述牙周再生的基本原则和牙周创面愈合的要点,从患者因素、局部因素、手术因素以及再生材料选择方面全方位剖析影响牙周再生手术临床效果的各项要素,以期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PRF在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西院区收治的202例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1例,采用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治疗;观察组101例,采用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PR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牙槽骨形态变化、牙周指标、美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量体积增加值、高度增加值及宽度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及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红色美学指数(Pink ethetic score,PE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P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型钛网联合胶原膜及PRF在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促进牙槽骨形成,提供稳定的种植体环境,提高美学效果,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