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豹猫、亚洲狗獾和猪獾的活动节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物种之间生态位分化、认识种间共存机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借助红外相机技术,于2017年全年对分布于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活动节律进行比较研究.在35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8 400个相机日,获得豹猫独立有效照片393张、亚洲狗獾682张、猪獾797张.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3种动物的月活动节律随季节变化,初夏和初秋存在活动高峰.3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存在一定重叠,但具有各自不同的活动峰值:豹猫和猪獾在夜间活动强度较大,但猪獾的活动峰值较豹猫有所推迟,亚洲狗獾则在昼夜交替时期活动最频繁.3种动物通过活动节律峰值的差异产生了生态位分离,从而有利于同域分布下的共存.本研究从活动时间维度的峰值差异认识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生态位分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同域物种共存机制,为进一步开展3种动物行为生态适应研究、制定栖息地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红盲高原鳅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红盲高原鳅(Triplophysa erythraea Liu&Huang,2019)是2019年发表的一种真洞穴鱼类,具有重要的洞穴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意义以及物种保护价值.2021年7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大龙洞采集到2尾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1尾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分析,该线粒体DNA呈双链闭合环状结构,全长为16 585 bp,共含有37个基因,其中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以及两段非编码区,即L链复制起始区OL和H链复制起始区OH,碱基组成为 A(31.2%)、G(15.8%)、C(26.0%)、T(27.0%),A+T 的含量为 58.2%.基于蛋白编码基因使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高原鳅属系统进化树,确定了红盲高原鳅在进化树上的位置.本研究为高原鳅属鱼类的进化研究以及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江西省资溪县为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独具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促进该类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资溪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在调节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氧气提供、碳固定、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空气净化、物种保育)及文化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景观游憩、教育)基础上,增加负氧离子、康养等指标,并引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构建独具森林资源优势的GEP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估了研究区2010、2017和2020年GEP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弹性指数及价值损益分析方法量化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GEP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7和2020年资溪县GEP分别为167.88、268.17和384.07亿元.各生态系统GEP占总GEP比例依次为森林>湿地>农田>草地>城镇.研究期间,GEP增加值主要来源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对GEP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8501.88 hm2.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依次为草地(-2811.17 hm2)>城镇(1428.06 hm2)>森林(1357.67 hm2)>湿地(1031.05 hm2)>农田(-1005.01 hm2).各类用地的绝对变化主要发生在2017-2020年.各测算指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弹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说明GEP对林地面积变化的敏感性最高.价值损益分析表明,城市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GEP,林地、湿地的保护促进了 GEP增加.2010-2020年,资溪县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导致GEP增加18.65亿元,说明资溪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对生态的影响是正向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溪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后的绿色发展成效,也为研究区今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GEP核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鸟类分布新记录种——欧亚攀雀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4年1月27日,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管护站附近发现集群觅食的攀雀(Remiz sp.).通过网捕环志,检视其形态特征,测定并比对线粒体Cyt b序列,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为欧亚攀雀(R.pendulinus)雌鸟.此次发现为中国首次记录该物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雪豹栖息地廊道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流石滩等山地生境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对维持高山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雪豹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但多种因素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仍对雪豹的种群生存造成威胁.建立廊道可将分散的栖息地斑块连接起来,提高雪豹抵抗干扰的能力,并为雪豹的长期生存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及其15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张掖分局保护片区雪豹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模型对雪豹栖息地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划定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代价路径原理识别雪豹廊道.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 432.066 km2,分布在片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 086.195 km2,占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的52.756%.崎岖度、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季节降雨变异系数是影响雪豹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最终划定9个生态源地用于后续廊道识别规划.在研究区域内共识别10条潜在生态廊道,廊道最长为18.725 km,最短为0.368 km,平均廊道长度为5.676 km.其中3条廊道连接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斑块,5条廊道连接该片区与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在提升片区内雪豹适宜栖息地之间整体连接度的同时,与青海省共同开展跨界保护工作,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与管理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广西歧舌苔属植物研究及一中国新记录种毛缘歧舌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歧舌苔属植物在广西的实际分布情况,为广西苔藓植物研究增加新资料的同时,也为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添加必要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标本的核查,获得歧舌苔属植物研究材料,经室内形态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物种多样性.[结果]发现广西歧舌苔属植物标本10份,最终确认广西歧舌苔属植物3种,分别为毛缘歧舌苔[Schistochila sciurea(Nees)Schiffn.]、大歧舌苔[S.aligera(Nees & Blume)J.B.Jack & Steph.]、阔叶歧舌苔[S.blumei(Nees)Trevis.].[结论]歧舌苔科以及歧舌苔属均为首次在广西记录的科属,其中毛缘歧舌苔是中国新记录种.文章对毛缘歧舌苔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对另外2个种主要形态特征进行归纳,并提供各个种的引证标本信息、地理分布以及彩色图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及NLRP3/caspase-1/GSDMD焦亡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小鼠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及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焦孔素D(NLRP3/caspase-1/GSDMD)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脓毒症+凉血活血方组(CLP+LXHX组),每组10只。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AKI小鼠模型;Sham组仅进行开腹处理。制模前2 h,CLP+LXHX组给予凉血活血方水煎剂(6 g/kg)灌胃治疗;Sham组及CLP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制模后24 h,麻醉处死小鼠,取结肠和肾组织及结肠内新鲜粪便。光镜下观察小鼠肾组织和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肾脏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肾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表达;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肾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加,肾脏空泡化,肾脏组织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及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显著,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肠球菌和埃希菌-志贺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回肠杆菌属、拟普雷沃菌属、毛螺菌属、克雷伯菌属和副萨特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与CLP组比较,凉血活血方可以显著减轻脓毒症小鼠肾脏组织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并降低病理评分(分:肾脏组织为1.75±0.43比3.50±0.50,结肠组织为1.25±0.43比4.50±0.50,均 P<0.05),改善肠道菌群组成,降低肠球菌和埃希菌-志贺菌的相对丰度,并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和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肾脏组织中IL-1β和IL-18的mRNA表达〔IL-1β mRNA(2 -ΔΔCt):1.59±0.05比4.61±0.88,IL-18 mRNA(2 -ΔΔCt):1.69±0.17比2.86±0.63,均 P<0.05〕及NLRP3、caspase-1和GSDMD的蛋白表达(NLRP3/GAPDH:0.71±0.04比0.89±0.01,caspase-1/GAPDH:1.04±0.04比1.48±0.04,GSDMD/GAPDH:0.90±0.01比1.41±0.02,均 P<0.05)。 结论: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所致AK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从而抑制肾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焦亡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两种及以上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老年患者两种及以上多重耐药菌(MDRO)混合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20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与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DFU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分泌物的病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结果以及两种及以上MDRO混合感染类型。根据分离培养创面分泌物检出的MDRO种数分为两种及以上MDRO感染、单种MDRO感染与非MDRO感染组,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老年DFU患者发生两种及以上MDRO混合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945例老年DF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两种及以上MDRO混合感染率为11.01%(104/945)。非MDRO感染组、单种MDRO感染组和两种及以上MDRO感染组患者分别为652、189和104例,3组患者间合并骨髓炎、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用抗菌药物种数、更换抗菌药物种数、换药次数、慢性肾脏病(CKD)、周围动脉病变(PA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手术病灶清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更换抗菌药物种数、糖化血红蛋白、联用抗菌药物种数、入住ICU时间、PAD、DPN是老年DFU患者两种及以上MDRO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换药次数、手术病灶清除次数是老年DFU患者两种及以上MDRO混合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控制PAD与DPN的发生,减少入住ICU时间,持续控制血糖,避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加强换药,及时清除病灶可减少老年DFU患者两种及以上MDRO混合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华鲟物种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中的旗舰物种.IUCN在2009年就将其评估为极度濒危.2013年首次发现中华鲟没有野外繁殖.此后,虽然在2014和2016年有再次野外繁殖,但是自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7年没有发现中华鲟野外繁殖,中华鲟已经面临野外灭绝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华鲟物种保护的历程、难点和方向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其保护工作对于我国水生生物保护策略及政策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自葛洲坝工程论证以来,中华鲟物种保护便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1—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