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现代人来源的考古学思考:证据与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现代人的起源与扩散是当今古人类学界极具争议的问题.目前,“多地区进化”假说和非洲起源为主的“同化”假说是该争议的两大阵营.在“多地区进化”假说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化石材料,吴新智提出了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的假说,认为中国的现代人主要由本地古老类型人类演化而来.本文从现代人扩散关键时段的考古材料出发,讨论氧同位素5~3阶段(大约13~3万年)考古材料在研究中国现代人形成中的作用和存在的挑战.首先,概括介绍现代人起源的主要假说和现代人扩散的假定路线——南线和北线的多重证据;其次,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境内考古材料的概括,分析不同石器技术可能反映的现代人来源;最后,简要探讨立足考古材料研究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的挑战.总体而言,氧同位素5~3阶段的旧石器考古材料支持中国北方南部和中国南方古人类的连续演化,同时也指示了非洲扩散而出的现代人人群自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该模式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假说,然而我们也认识到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的考古基础仍十分薄弱,使用考古学材料研究现代人扩散的理论基础也需探讨.目前,细化、完善基础考古数据仍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学者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人类化石与考古学证据融合,进而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更为全面地理解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DNA分子的现代人起源研究35年回顾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1983年,有学者首次发表现代人线粒体DNA进化树,认为现代人可能起源自亚洲.1987年,又有学者按照分子钟假说得到线粒体在10-20万年前出自非洲的推论.随后,以分子钟为前提的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DNA研究也支持了出非洲的结论,该结论逐渐成为分子进化领域的主流理论.2010年,对尼安德特人常染色体基因组的研究指出其对现代人有遗传贡献,这颠覆了人们先前关于现代人只来源自非洲,其他大洲的当地古人被完全取代的认知.目前,单地区起源说已经被修正为同化说.尽管学界对非洲人遗传多样性最高这一现象有共识,但是对该现象的不同解读却可以得出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现代人出亚洲说和出非洲说.大量研究证实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是有功能的,并处在遗传变异水平的饱和态,这质疑了中性理论以及由它推导的现代人出非洲说的合理性,而中性理论的提出恰恰是用来解释并非普遍存在的分子钟的.近年来已经有研究者从新理论的角度解读遗传多样性的饱和态和线性态,人们对现代人起源的认识将会进一步加深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东亚现代人起源与早期中原文明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7年11月18至19日,由郑州大学与复旦大学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东亚现代人起源与早期中原文明研讨会”在郑州大学新校区拉开帷幕.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的主旨在于发挥中原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古人骨资源优势,共同探讨东亚现代人类起源与中原文明进程等重大学术问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等20多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遗传学视角下东亚人群的起源和演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东亚是研究解剖学意义上现代人迁徙和演化的重要地带之一,该地区现代人群的起源及形成问题一直都是人类学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遗传学研究为重建东亚人群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见解.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表明,现代人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晚期智人,并于10万年前走出非洲,大约在5~6万年前沿海岸线快速到达东亚南部,进而扩散到整个东亚地区.早期智人可能对走出非洲的现代人有一定程度的遗传贡献.早期定居、文化同化、人群迁徙以及基因交流等,对东亚人群的起源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期的研究对东亚人群的源流历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然而这还需通过全基因组学和古DNA研究的进一步验证.本文从遗传学视角梳理和总结了东亚人群起源、迁徙和演化的历史,完善了对东亚人群演变的系统认识,并对未来东亚人群源流历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东新泰乌珠台人类牙齿的形态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些年在东亚发现的晚更新世现代人化石及其研究使得关于该地区现代人起源问题更加复杂,更多该时段人类标本的研究有助于对其有更清晰的认识.1966年在山东新泰乌珠台发现一枚古人类下颌臼齿,吴新智和宗冠福(1973)对其进行了报道,而后再无详细研究.本文将使用牙齿非测量性状的半定量化(分级)、齿冠外轮廓形状的几何形态测量、基于显微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或micro-CT)的釉质厚度、釉质厚度分布规律和齿质表面三维结构复原等方法对乌珠台人类牙齿进行综合研究,进而对东亚晚更新世古人类牙齿形态特征变异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结果 显示,乌珠台人类牙齿的形态特征基本与现代人接近,但其所表现出的三角座横脊、Y型齿沟排列、原附尖在现代人中出现率较低,而更多发现在直立人或尼安德特人中.相对于东亚其他晚更新世现代人,乌珠台M3所表现出的特征组合具有特殊性,增加了东亚晚更新世现代人的牙齿形态特征多样性.未来研究可尝试测定乌珠台人类牙齿的绝对年代,以更好的将其归入到现代人演化序列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文化现代性与行为超级适应性之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系列课程纪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是康纳德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做系列讲座的内容概要,包括对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方法的介绍,及其团队通过对四处重要遗址(群)长期发掘所研究的人类演化重要学术问题的成果:1)Sch(o)ninge遗址及相关问题;2)南非Sibudu遗址和其他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及早期现代人行为;3)T(o)nchesberg,Wallertheim等遗址的发掘与尼安德特人石器技术的多样性;4)Swabian Jura洞穴发掘和艺术、音乐的起源.通过此次系列讲座,他与中国学者分享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方法、旧大陆西部不同区域遗址的考古学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并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共同推进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记录构建的“现代人出自非洲说”(Recent Out-of-Africa)提出了挑战.新的古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出现于约100 kaBP的中国南方,可能(至少部分)是由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化而来.一些古老型智人表现出了与早期古人类镶嵌或过渡性的体质特征,并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杂交混合.同时一些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表现出了早期现代人类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中国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主工业和南方的砾石石器主工业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然而从约40 kaBP开始,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在中国北部,紧随其后的是这些地区骨制工具和个人装饰品的出现,这表明,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我国北部可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关系,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的迁移路线.人类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和适应的过程与机制可能与欧亚大陆西部有所不同.本文对有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和进展进行了总体回顾,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重要学术问题的看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旧石器考古学的目标、制约和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旧石器研究可以设法解决包括现代人起源和扩散在内的最重大的考古学问题,因此常常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想象.要重建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状况显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既有数据局限性导致的实践上的限制,也有试图理解发现本身时遇到的解释性的困难.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实验考古学和民族考古学可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但这也突显了考古学家所面临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古DNA的新发现支持现代人东亚起源说
编辑人员丨2023/8/6
1983年,科学家们根据线粒体DNA (mtDNA)系统发育树构建了首个现代人起源的分子模型,认为现代人起源于亚洲,但1987年非洲起源说的提出取代了这一亚洲起源说.非洲起源说所依赖的无限多位点假说以及分子钟假说后来被普遍认为是错误的且不切实际的.我们近几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子进化模式,即遗传多样性上限理论,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人类起源模型.这一模型与多地区起源说基本吻合,重新把现代人类起源地定位在了东亚.非洲说与东亚说在线粒体进化树上的主要区别是单倍型N和R的关系,非洲起源说认为N是R的祖先,东亚说则反之.本研究引用了已发表的古代人群mtDNA数据,重点分析了线粒体单倍群N和R的关系.结果 显示,三个最古老的人类(一个距今45000年,其他两个约40000年)都属于单倍群R;在距今39500到30000年前的人类样本中,绝大部分属于单倍群R下游的亚单倍群U,只有两例为单倍群N(Oasel距今39500年,Salkhit距今34425年).这两例所属单倍型位于单倍群N下游最基本的未分化亚型,不属于今天存在的任何N下游单倍型,所以可能靠近单倍群N的根部.这些古DNA数据揭示单倍群R比单倍群N古老大约5000年,进一步证实了亚洲起源说的正确性,非洲说的依据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北晚更新世的石片石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晚更新世华北地区石片石器发展历程;进而探讨石片石器与南邻的砾石工业,北部边疆地区新发现的莫斯特文化遗存,以及更晚来自西北方向的石叶/细石器技术的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晚更新世华北石片石器与现代人在该地区出现与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提出石片石器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主流,亦是追溯该地区现代人出现与发展课题至关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