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西北高寒区一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动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了查明高寒地区建植一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动态,2019年4月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县境内建植了黑麦草和燕麦两种一年生单播人工草地,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2019-2022年每年9月下旬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开展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结构在3种草地及年际间差异显著;2)土壤节肢动物密度、类群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3种草地间差异不显著;3)随着年限增加,3种草地的土壤节肢动物密度显著波动;黑麦草和燕麦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均匀度指数仅在第4年显著降低;天然草地的Shannon指数呈显著波动,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变化;4)草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是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在高寒地区种植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有显著影响,对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年限对群落组成结构、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累积生态风险与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考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健康青少年的累积生态风险、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抑郁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51例纳入抑郁症组,本地区某中学与抑郁组年龄匹配的172名健康青少年纳入对照组,分别进行累积生态风险、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 两组在家庭功能风险、学校联结风险、师生关系风险、同伴侵害风险、越轨同伴交往风险及累积生态风险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及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杀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保护性行为与健康妥协行为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青少年累积生态风险指数与自伤自残行为及抑郁呈正相关,抑郁与自伤自残行为呈正相关;对照组青少年累积生态风险指数与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残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及抑郁呈正相关,抑郁与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残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及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呈正相关.结论 需全面关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促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学校及同伴生态环境中支持性资源的结构化和有序化,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及治疗,并减少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植物有效吸附和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同时也遭受着由颗粒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探明植物与大气颗粒物的互作效应是深入理解生态平衡、微环境气候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目前系统阐述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及响应机制的综述性文献较少.基于此,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大气颗粒物的成因和组成,以及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方式和影响因素,并阐述了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表型特征、生理特性和分子机制.最后,针对现存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1)选择适应能力强、滞尘量大的植物物种,综合考虑植物群落结构、街道形态、栽种空间等因素,提出普适性强的绿化滞尘方案;2)未来应该将研究范围从城市延伸到农牧区的多种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系统分析不同植物配置群落的综合滞尘能力;3)应将植物滞尘量与其自身抗性有效结合,探索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生理、分子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4)利用原位标记检测技术从细胞水平上灵敏地示踪、量化大气颗粒物在植物有机体内的动态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沉积硅藻记录的近40年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生态水文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为水文调控正深刻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缺乏长期监测记录,目前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人为水文调控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基于神农架大九湖五号湖的一根长44 cm的沉积岩芯多指标记录,重建了近40年来大九湖生态水文变化过程,并探讨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五号湖的硅藻群落经历了 3个主要演化阶段:1980-2008年以底栖硅藻为主,2008-2016年浮游硅藻迅速增加,2016年以来小型脆杆藻占主导.冗余分析表明,硅藻组合变化与总有机碳、总氮和Mn/Fe值显著相关.2008年以来硅藻组合变化反映了五号湖由早期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地向浅水湖泊转变,主要响应筑坝提升水位;2016年以来底栖和附生硅藻增多,响应大九湖移民搬迁后水生植物扩张、水体透明度增加的过程.沉积硅藻记录揭示了大九湖的环境变化过程,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VOZ转录因子在植物开花调控及胁迫响应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开花和应激反应是至关重要的事件.VOZ(vascular plant one-zinc finger)转录因子是存在于维管植物及苔藓植物中的一类植物转录因子.它于2004年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被鉴定出来,并已被证明在成花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VOZ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VOZ基因成员在不同物种中的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VOZ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包括促进植物成花诱导和果实发育、提高植物对生物胁迫的耐受力、降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以及调控种子萌发等方面,并阐述了VOZ转录因子在不同调控途径中与相关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本文总结了VOZ转录因子发挥不同功能时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植物开花和逆境胁迫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准确监测和评估地震扰动下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九寨沟县2017年"8·8"地震,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分析地震对区域植被破坏情况,基于GEE平台测算地震前、后及3年恢复期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地震扰动下四川省九寨沟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生态质量恢复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寨沟县植被覆盖度由震前的0.71减少到震后的0.69,高覆盖区面积减少310.78 km2,其余区域面积增加.RESI均值由震前0.50下降为震后0.42,3年恢复期后上升到0.45;震前、震后、恢复期的生态环境质量均以良和中等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山脉和东部河谷地区.年降雨量、高程、湿度、绿度是九寨沟县生态质量恢复分异的主控因子,各因子间交互增强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的空间分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北干旱区绿洲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绿洲分类,使用趋势分析、重心迁移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西北干旱区绿洲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北干旱区绿洲面积呈线性增加趋势,绿洲面积年均增速为1079.66 km2·a-1.绿洲面积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拉善、南疆、河西走廊和北疆地区.西北干旱区绿洲主要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在天山南北麓、昆仑山、祁连山北麓和阿拉善高原,北疆绿洲面积变化表现为北部增加、南部减少;南疆绿洲主要沿河流扩张,但部分绿洲边缘出现退缩;河西走廊绿洲的扩张与退缩均发生在西北部河流沿岸;阿拉善绿洲呈散点状扩张,无明显退缩区域.北疆和南疆绿洲的重心大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河西走廊绿洲重心沿西北方向迁移,阿拉善绿洲重心呈南北向波动迁移.农田生产潜力对北疆绿洲和河西走廊绿洲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最强,分别为43.6%和45.3%;影响阿拉善绿洲分布变化最敏感的因子是降水(解释能力为27.6%);南疆绿洲分布响应最敏感的环境因子是土壤类型(解释能力为44.9%).西北干旱区绿洲中,人类活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为主,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潜在途径:巨噬细胞极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2型糖尿病普遍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慢性微炎症状态是DKD个体肾脏组织损伤加重的重要因素.巨噬细胞是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角色,其根据微环境的差异,可瞬态、可逆地极化为促炎的M1表型及抑炎的M2表型.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紊乱可导致炎性细胞因子聚集在肾小球及肾间质,加剧DKD的病情进展,因此恢复巨噬细胞极化的平衡,是改善DKD慢性微炎症状态的重要途径.巨噬细胞极化是一个多样化、可塑性的复杂动态过程,在极化过程中涉及的多种信息分子和细胞因子在DKD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表型的作用,与DKD代谢、炎症、纤维化、线粒体自噬等多种机制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极化作用协调炎症反应,在代谢相关性疾病炎症的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巨噬细胞极化所涉及的复杂的通路网络与中医药多通路、多靶点的治疗模式相吻合.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均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实现对DKD的干预,通过减轻肾脏炎症修复肾脏组织,促进肾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已不鲜见.因此,该研究基于现有证据,针对中医药靶向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改善DK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挖掘巨噬细胞极化在调控DKD方面的潜力,希冀为DKD的中医药临床诊治及生物学机制的探索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tp53对肿瘤免疫的调控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p53是人体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研究发现,p53在近一半的肿瘤中均发生了突变.突变p53(mtp53)发挥着促进肿瘤的作用,在肿瘤免疫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研究证明,mtp53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肿瘤免疫过程中的诸多环节.本文介绍了 mtp53的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了mtp53对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的调控,重点阐释了 mtp53在促进肿瘤免疫逃逸、促进机体氧化应激、调控肿瘤相关炎症信号网络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募集以及分化4个方面的分子机制.最后,本文总结了 mtp53对肺癌、三阴性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mtp53在癌症PD-1/PD-L1抑制剂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表达mtp53癌症的免疫治疗提供合适的方向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峨眉山及周边区域脆蛇蜥种群状况及其生境选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脆蛇蜥(Dopasia harti)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受胁爬行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到目前为止,脆蛇蜥野生种群资源和生境偏好尚缺乏系统研究.作者在2020年对峨眉山及周边区域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2023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脆蛇蜥出现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设置样方以探究脆蛇蜥的生境选择.对调查问卷结果及实地调查的各生境因子占比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在峨眉山及其周边地区,脆蛇蜥野生种群数量因人为捕捉和栖息地变化等原因普遍下降,其分布已退缩至峨眉山市高桥镇、绥山镇、龙池镇、黄湾镇,夹江县华头镇和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峨眉山地区脆蛇蜥偏向选择位于中低海拔地区(主要为800~1 200 m)、半阴半阳坡、距离水源大于50m、草本高度大于6cm且植被覆盖率为10%~75%土壤疏松的阔叶林中.根据此次调查,脆蛇蜥受到的干扰因子主要为道路建设和种植业.在脆蛇蜥保护方面,建议优化道路建设,避免破坏脆蛇蜥栖息地;推广生态友好产品种植,推广自然生态旅游,减少对脆蛇蜥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加强对周边民众的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