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Ecopath模型的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特征及鲢、鳙生态容量评估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为明晰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估算滤食性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的生态容量,探究鲢鳙增殖放流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2022-2023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漳泽水库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联结程度相对紧密,整体上稳定性较差且处于不成熟阶段.鲢、鳙的生态容量分别为161.5和70.3 t/km2,分别为当前生物量的3.549和1.947倍,渔业生物量增长潜力显著.鲢、鳙增殖至生态容量过程中,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值分别降低0.47和0.15,系统连结指数(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PL)略有增大,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生态系统复杂性和成熟度趋于提高.考虑将鲢、鳙生物量分别调整为最大可持续产量80.75和35.15 t/km2,提高鲢鳙生产量的同时,有助于生态系统成熟度的提高.以上结果反映了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同时可为渔业增殖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5小时前
-
米拉贝隆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米拉贝隆联合微生态制剂在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OAB的104例老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Ⅰ组单独给予米拉贝隆(50 mg,1次/d);Ⅱ组给予米拉贝隆(50 mg,1次/d),联合微生态制剂(3.5 g,早晚各1次),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阶段(4周、12周),其每日的尿急、夜尿、白天排尿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及膀胱容量,并进行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记录其治疗期间的下尿路感染次数。对上述指标组间及组内采用Dunnett-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OAB症状均明显改善。联合用药组在24 h排尿次数[(6.6±0.7)次和(7.1±1.2)次, t=3.435, P=0.001],24 h尿急次数[(0.6±0.6)次和(1.1±0.7)次, t=3.589, P<0.001],24 h夜尿次数[(0.8±0.7)次和(1.3±0.6)次, t=3.297, P=0.002]和生活质量评分[(1.2±0.7)分和(2.3±0.8)分, t=6.232, P<0.001]四项明显优于米拉贝隆组,且联合治疗组下尿路感染及便秘发生率明显减低。 结论:米拉贝隆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OAB效果优于米拉贝隆单种药物治疗,且不良事件感染及便秘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湿地生态系统网络模型鲁棒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强烈干扰和破坏,研究遭受干扰后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演化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和生态系统特征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的网络模型,同时基于生物的谢尔福德耐受性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出了一种考虑过载和欠载状态的湿地生态网络结构的演化模型.从初始负载、负载容量、负载冗余范围和负载重分配四个方面对遭受攻击的生态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同时利用鲁棒性指标揭示物种遭受干扰消亡后对湿地生态系统鲁棒性的影响.针对Teacapan湿地生态系统数值仿真,发现不同营养级的关键物种消亡对生态系统结构和鲁棒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初级生产者中的关键物种(红树林的碎屑和水中物质)消亡会导致Teacapan湿地生态网络结构迅速崩溃,生态系统鲁棒性指标迅速下降为0;而消费者中的关键物种消亡对生态网络结构波动和系统鲁棒性的影响较小,生态系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二次平衡,此时湿地生态系统仍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这一结果体现了红树林中的碎屑作为支撑食物链的主要食物来源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建成区扩张下的西安市热环境空间分异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深入研究建成区扩张下的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性,对于更好地认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以西安市建成区为例,基于2005、2010及2016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提取建成区范围,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来研究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在此基础上,基于城市热岛足迹与多维直方图的信息容量分析方法探究建成区扩张下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范围变化及其空间分异性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6年西安市建成区扩张强度剧烈,不透水性表面显著增加;城市建设加剧了西安市城市热岛强度和级别,致使高温区域增多并向外蔓延,逐渐呈现片状分布格局;西安市城市热岛足迹的空间分异性显著,从2005年至2016年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足迹范围逐渐变小;信息容量能够反映城市扩张对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性的影响,研究期间西安市建成区内城市热岛空间分异性随着热岛强度增加变得更加复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变异敏感度高、灾变承受能力低,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Meta分析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得到如下结果:本区域土壤动物隶属于5门15纲31类;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6.0× 103-1.9× 104 m-2;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表现为夏秋高、冬春低,土壤动物表聚性明显;喀斯特石漠化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密度和类群数量.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类群数量较为丰富,个体密度较低但可能被低估.在今后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中,应注重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个分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的最佳值分别为1.74万人·d-1 1.42万人·d-1、2.15万人·d-1、1.16万人·d-1;(2)由于神农架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并运输至景区外进行统一处理,所以生态环境容量暂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3)根据“木桶原理”,选择最小分量作为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得到日旅游环境容量的最佳值为1.16万人,年旅游环境容量最佳值为208.37万人.以上结果可为遗产地游客人数及分流、接待设施存量、旅游产品设计及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不同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分析——以琉璃河湿地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索不同阶段保护目标下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以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为研究区域,基于琉璃河湿地工程的特殊性,在同一工程项目中不同阶段创新应用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在截污工程完成前满足水质要求的河道内环境需水量和截污工程完成后满足以生态修复及维系为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①在考虑景观娱乐水量的情况下,二者一次生态需水量均为196.78万m3;②以消纳污水为目标的河道内,在考虑河道稀释及自净能力的情况下,利用水环境容量法计算净化需水量为30.39万m3/d,景观娱乐需水量为180.43万m3,河道内的土壤储水量为16.136万m3,水体年蒸发量为78.03万m3,日均0.21万m3,水体渗透量21.69万m3,日均渗漏量0.03万m3;③以生态修复及维系为目标的河道中,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为71.73万m3.④在截污工作未完成之前,琉璃河内需每日注入30.39万m3/d的湿地出水以保持水质.在不同保护目标下,如何依据河流实际情况,满足不同的需求,完善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将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河口邻近水域贝类生态容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黄河口邻近水域是著名的贝类生产区,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文蛤等是该海域重要的增养殖品种.目前,贝类底播养殖最高年产量达30万t,实现产值15.4亿元.然而,贝类过度增殖,将引起海域环境的变化,继而导致贝类死亡率的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的贝类生态容量评估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黄河口邻近水域生态系统营养通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生态系统功能群间的相互影响、生态系统的总体状态,并评估了贝类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3.45、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为38.91,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28)、较高的剩余生产量961.24 t·km-2·a-1和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38),说明该系统目前处于发育的不稳定期.贝类生物量的增加对虾虎鱼、虾类和蟹类有正影响,对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海蜇、浮游动物等功能群有负影响.当前贝类的生物量是5.5 t·km-2,有一定的增殖潜力.模型估算得出的贝类生态容量是18.22 t·km-2,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口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菊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高通量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在GeneBank数据库中己获得了27种菊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尽管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在捕获进化事件的功能方面是有一定分歧的,但由于其高度的保守性和较低的进化速率,使其在不同物种间的系统进化研究中具有更好的统一性,从而使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成为一个更适合研究分子系统发育与分子生态学的宝贵工具.本研究对27种菊科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内容包括全基因组序列的大小,基因组容量,LSC,SSC,IR-LSC/SSC边界,假基因和DNA条形码等.基于上述信息,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菊科植物的分类鉴定和定位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拉萨河干流城市段水环境容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拉萨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拉萨河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对维持流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拉萨河流域内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成为威胁河流水质的潜在因素.明确拉萨河河流水质现状,核定水域的水环境承载力,对于未来拉萨河河流管理和经济规划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流断面、流量、水位和水质现场监测,污染物排放、水文和水质历史资料收集等工作,利用MIKE11模型,对拉萨河城市段干流水动力和水质进行了模拟,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计算了拉萨市干流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1)拉萨市干流河段化学需氧量COD容量较小,氨氮NH4-N具有较大容量:上游达孜断面按照地表水Ⅱ类水体要求的浓度标准限值输入时,拉萨市干流段COD容量约为3461 t/a、NH4+-N容量约为602 t/a;若上游达孜断面按照2017年5月1日-2017年5月30日连续30日测定月均值输入,则拉萨市干流河段COD容量约为797 t/a、NH4+-N容量约为1145 t/a.(2)对拉萨市干流河段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化、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上游来水水质和河流自净能力:2014年以后拉萨河流域的暖干化趋势,很可能带来枯水期流量降低,从而改变水环境容量计算中的设计水文条件,使水环境容量降低;拉萨河沿岸灌区取水,旁多水利枢纽、直孔电站运行调度也是影响下游水环境容量的重要因素;流域内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有机质和养分在气候暖干化背景下加速矿化,可能是造成上游水体中COD浓度较高的重要原因.(3)为加强拉萨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应加强上游草甸和湿地水环境效应监测、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