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内障摘除术中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撕囊环直径设定值漂移的测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的撕囊环直径设定值与实际投影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Gullstrand眼模型,依据折射定律计算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通过角膜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口理论直径。在前房深度(ACD)为2.0~4.0 mm和角膜曲率为40~48 D范围变化时,计算设定为直径5.5和6.0 mm的撕囊环投射至晶状体平面后的撕囊环直径。另选取40例(40只眼)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85岁患者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并按ACD分为3组:A组(13只眼),ACD<3.0 mm;B组16只眼,3.0 mm≤ACD<3.5 mm;C组11只眼,ACD≥3.5 mm。术后1周拍摄术眼眼前节图像,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际撕囊口直径,并与设定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时,代入Gullstrand眼模型的角膜曲率43.05 D进行计算,发现ACD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 P<0.001);设定ACD分别在2.5、3.0和3.5 mm时,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角膜曲率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 P<0.001)。撕囊环直径设定为5.5 mm时,代入患者术眼的ACD及角膜曲率数据进行计算,系统投射至A、B、C 3个组术眼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分别为(5.09±0.05)、(4.97±0.05)、(4.91±0.07)mm;撕囊环直径设定为6.0 mm时则分别为(5.56±0.05)、(5.44±0.05)、(5.37±0.08)mm。术后1周,实际测量A、B、C组撕囊口直径分别为(5.44±0.20)、(5.27±0.28)、(5.25±0.41)mm,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与设定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投射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较设定值存在缩减现象,其程度随ACD及角膜曲率的增加而增加,可达7.33%~10.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组织光学透明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组织光学透明技术是一种将完整的不透明的生物组织器官经过光学透明处理后实现高透明且完整的新技术,可进一步结合光学成像技术实现完整组织器官的荧光/吸收三维立体成像,具有传统切片技术无法替代的性能,是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组织光学透明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步骤,介绍了其在生物医学尤其是脑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部分成果,比较了各方法不同参数的优劣,并就未来的挑战和发展应用研究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赫兹波辐射生物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太赫兹波频率位于宏观电子学和微观光子学之间,因此,这种辐射既表现出类似光子特性,又表现出类似电子特性,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力发展,太赫兹源与检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国际科技界认为,太赫兹波可能引发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近年来,太赫兹波辐射对生物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新课题.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均属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就太赫兹波特性、生物医学应用、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太赫兹波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