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青岛眼科医院行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的28例(43只眼)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28例患者年龄(7±4)岁(2~12岁);男性14例,女性14例。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均成功夹持于晶状体后囊膜撕开区。术后随访6.0~12.0个月(平均8.4个月)。除1例(2只眼)患者无法配合检查视力外,其余27例(41只眼)中最佳矫正视力<0.1、0.1~<0.3、0.3~<0.5、≥0.5术前分别有17、17、4、3只眼,术后分别有4、4、5、28只眼,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末次随访等效球镜度数为(0.21±0.74)D。3只眼术后1周出现药物相关性高眼压,停用糖皮质激素性眼药后随访眼压正常。随访过程中全部患者人工晶状体均稳定夹持于后囊膜撕开区。全部患者均未发现视轴区混浊,未见虹膜前、后粘连及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晶状体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轴区混浊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343- 3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内障摘除术中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撕囊环直径设定值漂移的测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的撕囊环直径设定值与实际投影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Gullstrand眼模型,依据折射定律计算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中通过角膜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口理论直径。在前房深度(ACD)为2.0~4.0 mm和角膜曲率为40~48 D范围变化时,计算设定为直径5.5和6.0 mm的撕囊环投射至晶状体平面后的撕囊环直径。另选取40例(40只眼)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85岁患者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并按ACD分为3组:A组(13只眼),ACD<3.0 mm;B组16只眼,3.0 mm≤ACD<3.5 mm;C组11只眼,ACD≥3.5 mm。术后1周拍摄术眼眼前节图像,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际撕囊口直径,并与设定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时,代入Gullstrand眼模型的角膜曲率43.05 D进行计算,发现ACD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 P<0.001);设定ACD分别在2.5、3.0和3.5 mm时,撕囊环直径分别设定为5.5和6.0 mm,角膜曲率与投射至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均呈线性负相关( P<0.001)。撕囊环直径设定为5.5 mm时,代入患者术眼的ACD及角膜曲率数据进行计算,系统投射至A、B、C 3个组术眼晶状体平面上的撕囊环直径分别为(5.09±0.05)、(4.97±0.05)、(4.91±0.07)mm;撕囊环直径设定为6.0 mm时则分别为(5.56±0.05)、(5.44±0.05)、(5.37±0.08)mm。术后1周,实际测量A、B、C组撕囊口直径分别为(5.44±0.20)、(5.27±0.28)、(5.25±0.41)mm,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与设定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Callisto Eye眼科手术导航系统投射至晶状体表面的撕囊环直径较设定值存在缩减现象,其程度随ACD及角膜曲率的增加而增加,可达7.33%~10.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后倾角人工晶体术后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后倾角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PCO)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第一医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依据自愿原则,29例患者植入后倾角为5°FLEX晶体,作为FLEX组;38例患者植入倾角为0°AO晶体,作为AO组;33例患者植入前倾角为10°SKY晶体,作为SKY组;观察患者术后眼底、并发症、发生后囊混浊及屈光度、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三组患者都没有发生Ⅲ级后囊混浊,三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5个月发生PCO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5个月随访时,屈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象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中均未出现后弹力层脱落、切口撕裂、后囊膜破裂、角膜内皮损坏及玻璃体溢出等,患者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切口渗漏、视网膜脱落、人工晶体偏位青光眼或继发眼内感染等.结论 人工晶状体为后倾角和常规人工晶状体对患者术后后囊混浊影响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5例(10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观察组(n=40,49眼)和对照组(n=45,53眼).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观察并比较2组术眼的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治疗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和眼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眼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前房出血、囊膜撕裂和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10.20%、6.12%、4.08%和4.08%,对照组分别为18.87%、11.32%、1.89%、5.66%和3.7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2组术眼的裸眼视力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术眼的眼压均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1.49±2.55)mmHgvs20.41±2.36)mmHg, P< 0.05].结论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裸眼视力,降低眼压,且不会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早期开展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囊膜撕裂原因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前囊膜撕裂的原因.方法 统计在济南爱尔眼科医院眼科选择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86例(105眼).所有患者均使用飞秒激光辅助设计完成前囊膜圆形截囊,晶状体预劈核,而后继续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是同一名熟练手术医生完成,记录前囊撕裂的患者.结果 105眼中发生前囊膜发生撕裂的患者共6眼(5.71%),其中3眼(2.86%)膨胀期白内障患者在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时前囊膜撕裂,2眼(1.90%)白色白内障(晶状体全白的)患者在取出前囊膜时撕裂,1眼(0.95%)Ⅳ级核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前囊膜撕裂.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激光发射时或者超乳手术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前囊膜撕裂,尤其是白色白内障、膨胀期白内障等患者,通过挑选合适患者,精准规范的手术操作,可最大程度避免出现前囊膜撕裂的并发症,发挥飞秒激光手术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