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穿透肽递送的流感病毒M2胞外区通用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设计通用甲型流感病毒DNA疫苗,并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力.方法 合成含H1N1、H3N2、H9N2亚型甲型流感病毒M2(3M2e)胞外结构域的DNA序列,克隆至载体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3M2e.将质粒pVAX1-3M2e分别与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RVG9dR、Protamine、RVG9dR+Protamine 多肽复合物(质量分数1∶1)按不同质量分数混合(1∶0.5、1∶1、1∶2、1∶4、1∶8),进行凝胶阻滞试验,以确定DNA与CPPs的正确结合;并通过细胞荧光试验在细胞水平(293T细胞)检测CPPs的递送效率.选择RVG9dR+Protamine递送质粒pVAX1-3M2e经肌内免疫雄性BALB/c小鼠(多肽复合物两种剂量:25 μg pVAX1-3M2e+500 μg多肽复合物、50 μg pVAX1-3M2e+1000 μg多肽复合物,每组8只小鼠),检测通用甲型流感病毒DNA疫苗对3种亚型流感病毒(H1N1、H3N2、H9N2)的交叉保护作用.结果 DNA与RVG9dR、Protamine、RVG9dR+Protamine的最佳结合比分别为1∶2、1∶2、1∶1;RVG9dR+Protamine在1:20的质量分数下对质粒pVAX1-3M2e具有超强的递送效率;50 μg pVAX1-3M2e+1 000 μg多肽复合物对3种亚型流感病毒攻毒组小鼠的保护率均为100%.结论 由RVG9dR+Prot-amine多肽复合物递送的质粒pVAX1-3M2e在小鼠中提供了针对3种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抗HSV-1的siRNA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单纯疱疹病毒1 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一种能够在各类人群中携带和传播并能引起包括口唇疱疹、荚膜炎、角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体.虽然已有多种类型的HSV-1 疫苗处于研发的不同阶段,但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上市销售.临床上使用的特异性抗HSV-1 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等也面临严重的抗药性威胁,开发新的特异性抗HSV-1 药物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siRNA是一种长度为 20~25 核苷酸的双链RNA,通过在转录后水平上沉默基因表达发挥干扰作用.siRNA作为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抗病毒药物备受关注,发展也较为迅速.综述近年来siRNA在抗HSV-1 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靶向HSV-1 关键基因和HSV-1 互作的宿主细胞基因的siRNA设计、递送和靶向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疫苗候选抗原HBHA通过诱导IL-17发挥抗结核免疫保护效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探讨疫苗候选抗原—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通过黏膜接种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效应。动物实验均使用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30只小鼠接受不同的免疫接种策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SAT-6)滴鼻组、HBHA滴鼻组、BCG初免PBS对照组、BCG初免HBHA加强组,每组6只。通过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7A(IL-17A)等细胞因子水平;肺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RQ);肺三级淋巴结构的形成,及与其形成相关的趋化因子的检测;脾Th1、Th17细胞比例比较,从而分析免疫效应。BCG初免PBS对照组和BCG初免HBHA加强组(每组各30只小鼠),用BCG滴鼻模拟感染。在感染后预设的时间点做肺组织菌落计数,以评估细菌清除效率。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分析采用 LSD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显示,免疫后的小鼠血浆细胞因子IL-17A水平和肺IL-17A mRNA相对表达量,在BCG初免HBHA加强组[(14.76±4.73)pg/mL,RQ 为(12.27±6.71)]中最高,比对照组[(5.57±2.95)pg/mL,RQ为(1.30±0.97)]明显升高( t=4.213, P<0.001; t=5.984, P<0.001),也显著高于BCG初免PBS对照组[(6.81±2.18)pg/mL,RQ 为(1.44±1.16)]( t=3.646 P=0.001; t=6.185 P<0.001)。脾脏Th17细胞比例,与BCG初免PBS对照组(0.38±0.38)%比较,BCG初免HBHA加强组(1.02±0.34)%显著增高( t=-0.280, P=0.048),该组在肺部诱导形成了三级淋巴结构,并在感染的早期降低了肺细菌负荷。综上,HBHA通过黏膜递送可有效增强BCG接种后的免疫保护效应,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候选疫苗组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NA疫苗的开发及在流感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传统的以鸡胚为基础生产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生产周期长,且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漂移或抗原转变,常导致生产用的疫苗株和流行株表面抗原不相匹配,造成流感疫苗有效性显著降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的流感疫苗生产策略来克服这一局限性。近些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和各种递送系统的开发使得核酸疫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mRNA疫苗因其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性良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基于mRNA的疫苗免疫策略为预防流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此文就mRNA疫苗开发中的分子设计、递送系统及在流感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流感mRNA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2胞外域融合mR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脂质多聚复合物(lipopolyplex, LPP)递送平台和保守抗原开发的新型流感病毒mR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评价。方法:将4个拷贝的甲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胞外域(extracellular domain of matrix 2 protein,M2e)与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编码基因按照真核密码子优化,串联构建融合抗原并体外转录为4M2eNP-mRNA,利用LPP技术平台制备甲型流感病毒mRNA疫苗(LPP-4M2eNP)。转染真核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体外验证NP和M2e表达;BALB/c小鼠经肌肉注射10 μg、30 μg mRNA疫苗,间隔4周加强免疫一次,酶联免疫法检测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免疫斑点法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4M2eNP-mRNA转染真核细胞后NP和M2e正确表达。单针免疫可明显诱导抗原(NP和M2e)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在小鼠中诱发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呈Th1型偏向;NP细胞免疫应答显著提高,但M2e细胞免疫应答强度无明显改变。结论:本研究制备的LPP-4M2eNP疫苗在小鼠中单针免疫即可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可诱导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表明该疫苗具有较好的研发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疫苗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mRNA疫苗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推动了mRNA疫苗的大规模应用。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的疫苗成为全球抗疫的核心工具,验证了mRNA平台的快速设计、生产和强效免疫反应的潜力,展示了其快速反应和高效保护的独特优势。同时,mRNA技术仍然面临稳定性、靶向递送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提高mRNA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扩展其应用范围至更多传染病和癌症治疗。本文对mRNA疫苗的技术平台分类、疫苗设计、递送系统的开发、mRNA疫苗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进专业人员的认知,加快国内对于该技术在疫苗研发与应用的布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8L区功能性缺失降低重组痘苗病毒载体自身免疫原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痘苗病毒中和抗体表位D8L区为重组位点进行外源基因替换,从而降低载体自身免疫原性。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插入表达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序列,对D8L区进行替换,构建重组痘苗病毒流感疫苗,同时以表达相同HA的TK区重组痘苗病毒疫苗为对照。Western blot对HA的表达进行验证;小鼠实验、ELISA、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每次免疫后2周的血清抗体效价,攻毒保护试验评价重组痘苗病毒的保护效力。结果:Western blot表明构建的重组疫苗均能正确表达HA D8L蛋白。ELISA、血凝抑制试验显示,初次免疫后,D8L区突变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HA抗体效价略高于TK区突变的重组疫苗,并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免疫原性显著低于TK区突变的重组疫苗( P<0.05),随着免疫次数增加,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1N1pdm攻毒后保护效力评价结果显示,D8L区突变组可完全清除病毒,且小鼠肺部炎症水平更低、组织损伤更少。 结论:通过将外源基因插入到痘苗病毒载体中和抗体表位D8L区,有助于降低载体自身的免疫原性,并提高外源基因的免疫原性,为痘苗病毒载体在疫苗或基因治疗领域作为递送工具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阳离子类脂材料C1转染肿瘤抗原NY-ESO-1环状RNA刺激T细胞产生IFN-γ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分子表达NY-ESO-1抗原表位,并利用一种新型类脂材料C1制备circRNA肿瘤疫苗,初步评价其在细胞内的转染效率和对T细胞的激活情况。方法:体外转录合成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NY-ESO-1抗原表位的mRNA和circRNA,并转染COS7细胞,体外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C1材料和商用转染试剂TransIT-mRNA作为mRNA NY-ESO-1和circRNA NY-ESO-1的递送系统制备疫苗,比较其转染效率。 结果:mRNA EGFP、circRNA EGFP体外转染COS7细胞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EGFP表达。mRNA NY-ESO-1、circRNA NY-ESO-1转染COS7-A*02:01细胞后可以刺激靶向NY-ESO-1/HLA-A2的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s, TCR-T)分泌细胞因子IFN-γ。circRNA NY-ESO-1能够更持久地表达目的抗原并刺激靶细胞释放IFN-γ,在体外对细胞株共培养的条件下,C1材料的递送效果较商用转染试剂好。 结论:相较于线性mRNA,circRNA转染COS7-A*02:01细胞后能够更有效、更持久地激活T细胞,未来可能是一种更适合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分子。类脂材料C1能够有效递送线性mRNA分子和circRNA分子。本研究为circRNA肿瘤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枝杆菌噬菌体的基础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分枝杆菌引发的相关感染仍然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耐药性分枝杆菌的出现使其治疗愈发困难,寻找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在抗耐药菌方面,噬菌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自然界中的噬菌体数量庞大,目前已有超过2 400株分枝杆菌噬菌体的基因组被测序,结果显示分枝杆菌噬菌体的基因组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嵌合结构,其编码的抗结核活性多肽及蛋白质等物质在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在实际应用中,噬菌体既可以直接治疗细菌感染,又可以作为基因编辑的递送工具.此外,噬菌体的特异性使其用于治疗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综述了分枝杆菌噬菌体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分枝杆菌噬菌体的应用前景,同时分析了其在基础应用研究中的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NA递送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mRNA疫苗的成功研制为各类疾病治疗提供了基于mRNA疗法的新策略。与此同时,纳米材料也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纳米医学中备受关注。因此,将mRNA疗法与基于纳米材料的递送系统相结合,形成特有的mRNA递送系统来治疗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新策略。主要总结了mRNA当前递送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脂质载体、蛋白质mRNA复合物、聚合物载体和混合载体等,并描述了其与mRNA疗法如mRNA疫苗、基因组编辑等相结合后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