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令海黄线狭鳕的生活史特征及资源利用状态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研究以采自白令海峡的230尾黄线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为测量样本,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渔业资源评估软件FISAT Ⅱ,研究其年龄及生长特征;进一步分析了该物种近40年的历史捕捞量,并对白令海峡种群的资源利用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全长优势组主要集中在41.3~54.8 cm,空壳重优势组为422.74~782.74 g.在生长过程中,雌性和雄性并无显著性差异.鱼体空壳重(W)和全长(L)的关系为W=0.045608L246,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渐近全长L∞为74.86 cm,渐近空壳重W∞为1860.78 g,生长系数K为0.17;总死亡系数Z为0.67,捕捞死亡系数F为0.40,开发率E为0.59.此开发率虽然高于0.5,但远低于我国目前沿海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重要的经济鱼类,捕捞压力较近海为轻.通过分析过去40年的历史捕鱼量,我们进一步对该物种的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捕捞量的监测和分析显示,得益于国际组织对远洋渔业的监管,黄线狭鳕种群资源的利用相较于20世纪末更趋于合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本研究为制定或采取与国际接轨的远洋渔业监管策略,促进中国远洋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令海与楚科奇海鱼类营养级与营养生态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正发生改变,其稳定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鱼类作为北极海洋食物网中营养传输与转运的重要枢纽,了解其摄食习性以及种间营养关系是掌握食物网结构与功能变化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第6次(2014年)和第8-11次(2017-2020年)北极科学考察拖网调查所获得的鱼类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白令海与楚科奇海(Bering Sea-Chukchi Sea)海域鱼类稳定同位素比值大小、营养级范围和营养生态位宽幅与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鱼类8科21属29种,所有鱼类样品的δ13C均值为-19.36‰(-23.88‰至-15.78‰),δ15N均值为16.16‰(11.80‰-20.37‰),营养级范围为2.42-4.62,均值为3.74.营养生态位结果显示,基本每种鱼类的营养生态位都与其他几种鱼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多数物种间并无完全重叠,保持一定的独特性.白令海北鳕(Boreogadus saida)校正后的标准椭圆面积(corrected 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最大(SEAc=5.51);大西洋钩杜父鱼(Artediellus atlanticus)的营养生态位宽幅最小(SEAc=0.85).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北极海洋食物网结构以及深入分析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营养生态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