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 R t)估计进行分析。 结果: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株的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 R0)=5.1, R 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 结论: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鄱阳湖白鹤越冬期不同阶段食物组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鄱阳湖是IUCN极危鸟类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以前白鹤在鄱阳湖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为食.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白鹤的食物组成发生了变化,稻谷(Oryza sativa)、莲藕(Nelumbo nucifera)、蓼子草(Persicaria criopolitana)等已成为白鹤的主要食物.由于鄱阳湖食物资源丰富度存在较大的年内波动,白鹤的食物组成也可能随之变化,目前对于白鹤的食物组成随越冬期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为此,基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越冬季采集的45份白鹤粪便样品,采用DNA宏条形码方法,对越冬期不同阶段白鹤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白鹤的生境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越冬期不同阶段白鹤的食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在越冬前期(10月-11月),白鹤主要以莲藕((47.93±45.15)%SD)和蓼属(Persicaria;(47.63±43.43)%)为食;在越冬中期(12月-翌年1月),白鹤主要以蓼属((49.22±33.83)%)、莲藕((26.20±32.58)%)和水稻((19.08±35.18)%)为食;在越冬后期(翌年2月-3月),白鹤主要以蓼子草((23.94±16.75)%)、水稻((20.82±17.09)%)、莲藕((19.08±37.42)%)和禾本科((13.07±15.18)%)为食.NMDS和ANOSIM分析结果表明越冬期不同阶段的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白鹤的食性生态位宽度在越冬后期最宽(4.72±0.78),在越冬前期最窄(1.18±0.04).白鹤食物组成的变化与生境利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鹤在越冬前期主要利用藕塘,在越冬中期主要利用稻田和藕塘,在越冬后期对自然湿地的利用程度增加.越冬期不同阶段食物资源丰富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了白鹤食物组成的变化.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解析白鹤的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白鹤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长江干流鱼类功能群空间分异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河流是一个连续而整体的系统,大型河流中的鱼类物种组成沿河流纵向随环境梯度的分异而变化.本研究采用从长江上游金沙江起点直门达至下游入海口的168种淡水鱼类分布数据,根据鱼类的体型、形状、食性和生活史策略划分功能群,利用层次聚类分析和排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干流鱼类功能群分布格局及其对不同尺度的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长江干流鱼类功能群的分布存在一级和二级的空间分异:一级分异以龙开口为分界点;而二级分异以石鼓、龙开口和白鹤滩坝下为分界点.自上游到下游,鱼类功能群的变化规律是:体型从小型过渡到中型和大型,形状从仅有纺锤形和圆柱形过渡到出现侧扁形,食性从杂食性过渡到更多样性的食性,生活史策略从机会策略过渡到周期策略和均衡策略.鱼类功能群的分布格局是适应不同尺度环境因子空间分异的结果:在大尺度的整条长江干流中,与气候特征相关的海拔和气温是主导影响因素;而随着研究的空间尺度缩小,与地形特征相关的河段坡降的影响显现,在中尺度的I-1段中作为主导.本研究对认识长江干流的鱼类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环境适应性特征具有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无人机调查白鹤种群数量和越冬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唯一一种极度濒危(CR)鹤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是评估其濒危程度的重要参数.无人机调查作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调查方法,为查明白鹤的越冬分布、种群数量及幼鸟比例,于2022年1月使用地面监测结合无人机调查的方法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湖泊和农田中开展越冬白鹤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白鹤5607只,网络信息检索在调查区域外的8个地点记录白鹤9只,合计记录越冬白鹤5616只.其中江西鄱阳湖记录到越冬白鹤4813只,占总数的85.7%,主要分布在康山垦殖场、五星垦殖场和成新垦殖场;山东黄河三角洲记录到越冬白鹤625只,占总数的11.1%.安徽、湖南、湖北分别记录到越冬白鹤34,63和72只.对部分群体的白鹤幼鸟数量进行统计,4680只白鹤中,记录到幼鸟674只,幼鸟比例为14.4%,其中湖南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高,达28.6%,山东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低,为11.5%.调查刷新了白鹤种群数量,证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是目前除江西鄱阳湖外最重要的白鹤越冬地,缓解了白鹤越冬期过度集中的压力.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推测目前白鹤的种群数量已超过5500只,成年个体数量已超过3000只.未来,其受胁程度需要更细致的评估.研究为无人机调查在水鸟监测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案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洱海入湖河流水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土地利用与入湖河流水质的关系存在时空差异.以洱海西部入湖河流及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手段,探讨两者随空间尺度和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小流域、河岸带30m缓冲区、河岸带60m缓冲区和河岸带90m缓冲区4种尺度下,对入湖河流水质影响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和植被(包括林地和牧草地),影响最大的空间尺度为小流域尺度,河岸带30m缓冲区次之;小流域尺度下,建设用地面积百分比与入湖河流COD和TP浓度呈正相关,植被面积百分比与NH~-N浓度呈负相关,响应土地利用的主要水质指标为TN和TP,回归调整系数分别为0.624和0.579;季节性关联分析表明建设用地与COD、NH4-N、TP的回归关系在雨季强于旱季,植被与COD、TP的回归关系在雨季强于旱季,雨季建设用地和植被面积变化引起COD浓度变化更快.在流域管理中,针对植被覆盖率低、建设用地占比高的白鹤溪和中和溪应重点加强雨季土地利用管控,增加植被覆盖率,合理开发建设用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鄱阳湖围垦区藕塘越冬白鹤的时间分配与行为节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6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越冬期的行为,共扫描2560次,23219只次,包括18031只次成鹤和5188只次幼鹤.结果表明,觅食(41.78%)、警戒(25.02%)、修整(15.00%)和休息(10.84%)是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与自然生境相比,藕塘生境中白鹤主要采取多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来节省能量支出.成鹤的觅食行为(35.29%)显著低于幼鹤(62.42%)(F112=45.977,P<0.01),警戒行为(28.66%)则显著高于幼鹤(10.26%)(F1.12=38.975,P<0.01).家庭群成鹤觅食行为(43.96%)极显著高于非家庭群成鹤(27.04%) (F1,12=60.169,P<0.01).家庭群成鹤需要喂食幼鹤,它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觅食弥补能量的消耗.行为节律上,白鹤各时段觅食行为占总行为的比例均较高,11:00-11:59出现明显高峰,占总行为的48.64%.警戒行为无明显的低谷和高峰.成鹤在各时段的觅食行为比例均明显低于幼鹤,成鹤和幼鹤的觅食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即觅食比例的升高和降低比较同步.成鹤在各时段的警戒行为和修整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幼鹤,成幼鹤的休息行为比例在各时段差别不大,均在14:00-14:59有个明显的高峰.家庭群成鹤的觅食行为比例几乎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非家庭群,家庭群成鹤的修整行为和休息行为在大部分时段均低于非家庭群成鹤.因此家庭群成鹤采取多取食,少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同时保证对后代的抚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鹤藤中的1个新生物碱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白鹤藤Argyreia ace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MCI GEL CHP 20P反相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白鹤藤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乙酯(1)、粗毛豚草素(2)、槲皮素(3)、东莨菪苷(4)、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5)、甘露醇(6)、橙皮苷(7)、华佗豆丙碱-4'-O-β-D-(6-O-反式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假荆芥属苷(9)、高车前苷(10).结论 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鹤藤碱.化合物2、3、6、7、9、10为首次从白鹤藤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鹤芋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组织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以白鹤芋品种‘Mojo’的根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胚性愈伤及体胚的诱导配方.其后采用体式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体胚发生途径中的典型时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4 mg/L2,4-D与0.5 mg/L KT作用时,白鹤芋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达87.44%;体细胞胚胎诱导的最佳配方为1.0 mg/L6-BA+0.2 mg/L TDZ+0.2 mg/L NAA.白鹤芋是单子叶植物,其体细胞胚胎的形态形成过程与单子叶植物胚的形态形成过程类似.研究结果表明,白鹤芋体细胞胚胎的形态形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胚性细胞、胚胎、球形胚、椭圆形胚、盾形胚、子叶型胚、成熟体细胞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鄱阳湖越冬白鹤在农业用地的食物组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IUCN极危物种,全球仅存3 500~4 000只,其中约98%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以前白鹤在鄱阳湖主要在浅水生境挖掘苦草(Vallisneria spp.)的冬芽为食.然而,近年来农业用地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目前对于白鹤在农业用地的食物组成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粪便显微镜检法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采集的70份白鹤粪便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鹤的食物来源于10科15种植物,其中,水稻(Oryza sativa)、莲藕(Nelumbo nucifera)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为最主要的食物,这3种植物在检测到的食物中的相对密度分别为34.34%、22.99%和10.61%,而白鹤的传统食物苦草冬芽所占的比例极低(2.05%).由此可见,白鹤的食物组成已经发生变化,农作物已成为白鹤的重要食物来源.白鹤在农业用地中觅食使该物种的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希望为白鹤提供安全、稳定的觅食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鹤方对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MP-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裸鼠建立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方组、5-氟尿嘧啶(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白鹤方组给予白鹤方(0.2 g/ml)0.5 ml灌胃,1次/d;5-FU组予5-FU稀释液(6 mg/ml)0.2 ml腹腔注射,1次/周;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予白鹤方(0.2 g/ml)0.5 ml灌胃,1次/d,同时予5-FU稀释液(6 mg/ml)0.2 ml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予0.9%NaC1溶液0.5 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结束实验,观察各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测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情况.结果 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抑瘤率分别为48.65%、47.64%和54.39%;电镜下观察发现,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胃癌细胞均出现凋亡表现;白鹤方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低于5-FU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移植瘤组织MVD,抑制微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表达而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