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椎弓根双螺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腰椎椎弓根双螺钉技术是指在同一椎弓根内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和皮质骨轨迹螺钉,已被证实在骨质疏松椎体固定中能提供更高的固定强度,对邻椎病翻修置钉也是一种创伤更小的手术选择。针对双螺钉技术目前已开展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索,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本文就双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供同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骶骨翼螺钉内固定在腰骶部退变疾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骶骨翼螺钉在腰骶区L 5/S 1节段固定融合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腰椎管狭窄症于北京朝阳医院行L 5/S 1单节段经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数据及随访期间疼痛及功能评分。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随访X线及腰椎CT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内固定位置、有无松动等并发症及融合情况。 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计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69.6±5.2)岁,随访时间(16.2±1.7)个月。患者手术时间(144±21)min,术中出血(103±20)ml,术后引流量(80±34)ml。患者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0.9±0.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1±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0.9±0.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66.2%±8.0%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6.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切口感染,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失败、融合器移位等情况,术后6个月融合率为68.8%(11/16)。 结论: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骶骨翼螺钉对腰骶部进行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来治疗腰骶部椎管狭窄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后路经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皮质骨轨迹螺钉(CBT)是近年来新兴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BT内固定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软组织显露范围小、失血量少、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目前临床上对其术前评估方式、手术技术关键、并发症防治、术后随访等还存在不少争议,导致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明确。为规范CBT技术的应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法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上规范开展和推广CBT技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皮质骨轨迹螺钉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一直以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融合术都被认为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中,该术式常不能使患者获得长期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皮质骨轨迹螺钉的出现成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另一种选择。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有助于提高固定强度、降低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本文基于目前的循证研究与临床应用体会,分析皮质骨螺钉的研究热点问题,介绍临床实践中的体会,为同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和骶骨翼螺钉(SAS)内固定技术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7.9±8.2)岁,随访时间(2.6±0.4)年。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和再次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4例患者中近端ASD患者14例,远端腰骶部ASD患者8例,近端远端同时ASD 1例,上下融合中间节段ASD(“夹心”ASD)1例。邻近椎体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T值)为-1.98±0.91,其中10例T值<-2.5。手术时间为(125±36)min,术中出血量为(85±33)ml。术后下地时间为(3.1±1.9)d,住院日为(9.0±2.6)d。术前患者腰痛VAS为(5.2±1.0)分,腿疼(6.8±1.9)分,ODI评分56.6%±12.8%。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为(1.4±0.6)分,腿疼(0.9±0.4)分,ODI评分13.8%±6.3%。末次随访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在末次随访中,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尚未再次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 结论:CBTS及SAS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腰椎ASD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对于骨量降低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ASDis)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常需行手术治疗。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可在不拆除原先内固定的同时行单纯减压及镜下后路固定融合,或与其他入路固定融合技术相结合,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因术中容易对邻近关节突关节造成损伤,是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应用经皮质骨轨迹(CBT)置钉技术治疗 ASDis,不仅能减少置钉过程中对关节突关节的损害,还能保留原内固定物,减少手术创伤。在三维打印导板、CT导航和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辅助下植入CBT螺钉,可更精准地完成邻近节段的“双钉”固定融合,对符合临床融合指征的ASDis患者是一种可考虑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固定结合后路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F)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骨科应用CBT结合MIDLF技术治疗的16例MIDLF术后邻椎病翻修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8±6)岁。手术原因:神经根痛4例、间歇性跛行10例、顽固性腰痛2例;初次手术融合的节段数:1节段11例,2节段5例,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5±2.0)年。翻修手术节段:1例L 2/3,6例L 3/4,7例L 4/5,2例L 5/S 1。患者术前均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各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30)min(120~240 min);术中出血量(220±45)ml(100~280 ml)。1例峡部轻微劈裂,微调进钉点后顺利置入螺钉,1例术中脑脊液渗漏,术后予去枕平卧、加强抗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时间(19.5±1.3)个月。术前VAS腰痛评分(2.9±1.7)分,末次随访为(1.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9±1.5)分,末次随访为(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前ODI评分(34.5±3.2)分,末次随访(12.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CBT内固定技术结合MIDLF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手术效果良好,可作为邻椎病翻修手术方案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腰椎后路融合术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内固定与PS内固定进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节段(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变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SD)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节段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节段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 t=6.78, P<0.05)。CBT组邻近节段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 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 2=4.35, 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显著退变程度大于CBT组( Z=-2.14, P=0.03)。 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单节段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限元分析对骨质疏松条件下L5/S1斜外侧椎间融合与两种后路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评估在骨质疏松条件下,行L5/S1 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at L5/S1,OLIF51)及其联合双侧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和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BPS)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招募 1 名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志愿者,获得其腰骶椎三维CT数据,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完成L4~S1 三维模型,采用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TP)固定的OLIF51 手术模型、OLIF51+CBT和OLIF51+BPS手术模型的构建,分别命名为A、B、C、D模型.通过赋值、设定条件、施加载荷,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顺利完成 4 种有限元模型的构建.4 种模型在所有运动中的平均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趋势为A模型>B模型>C模型>D模型;其中,与A模型相比,B模型降幅为 84.21%~94.42%,C模型降幅为 88.12%~96.40%,D模型降幅为 90.07%~96.49%(P均<0.05);与B模型相比,C模型降幅为 7.41%~52.38%,D模型降幅为 27.78%~58.33%(P均<0.05).3 种手术模型在所有运动中的融合器(Cage)平均最大应力变化趋势为B模型>C模型>D模型;其中,与B模型相比,C模型降幅为 12.89%~57.62%,D模型降幅为 36.43%~73.11%;D模型和C模型相比,除左侧弯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模型降幅为21.83%~37.67%.3 种手术模型在所有运动中的内固定平均最大应力变化趋势为B模型>C模型>D模型;与B模型相比,C模型降幅为 3.55%~65.47%,D模型降幅为 18.58%~84.41%;CBT应力大于BPS应力(P<0.05).结论 在OLIF51 手术中,补充后路内固定可以增强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并减轻TP上的应力.不建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单独进行OLIF51 手术,使用 BPS 辅助固定可达到最佳生物力学特性.接受CBT辅助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需要佩戴支具,并尽量避免融合部位的右侧弯曲运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3D打印导向模板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3D打印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导向模板在腰椎CBT内固定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与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龄68~74岁,平均(69.82±5.73)岁.其中导向模板组(导板组)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68~73岁,平均(70.24±3.83)岁.徒手螺钉组(徒手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8~74岁,平均(69.51±3.52)岁.收集两组患者疾病诊断、性别和年龄以及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螺钉位置影像学评估.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置入螺钉失败或破壁等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92±8.57)个月.导板组手术时长(98±17)min,徒手组(223±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3);导板组出血量(80.00±12.65)mL,显著低于徒手组(230.00±38.70)mL(t=-36.62,P=0.03);导板组术中放射次数(3次)比徒手组(12次)明显减少(t=-5.65,P<0.01).术后导板组与徒手组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P=1.00).末次随访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0.79,P=0.28、P=0.36).结论 导向模板CBT置入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减少出血量、降低患者与医护人员辐射伤害等优点,是更经济、快捷、有效的CBT置入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