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多普勒痔动脉结扎及直肠肛管修复术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痔及对促炎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经多普勒痔动脉结扎及直肠肛管修复术(DGHAL-RAR)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0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痔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超声组(53例)与对照组(47例),超声组采用DGHAL-RAR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IL-6、IL-17、TNF-α水平变化及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超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9.467、10.054、10.630、16.464, 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的排便评分、排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11.634、18.448, P<0.05);超声组的手术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95.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9, P>0.05);超声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 χ2=5.371, P<0.05)。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术后1 d的升高幅度比超声组更明显,超声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4.851、4.958、8.652、5.033、4.874、3.995, P<0.05)。 结论:DGHAL-RAR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痔的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临床应用优势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PH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离体试验和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自动弹力线痔套扎吻合器套扎离体人直肠标本,探索自动痔套扎术(RPH)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的基本参数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观察RPH套扎10例离体人直肠手术标本,分析套扎点数、吸引压力、操作方式与肠粘膜紧缩效果、吸入肌层的关系;依据试验结果 ,对28例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行RPH治疗.结果离体人直肠壶腹部自然展开周径为6.8~8.5 cm,平均(7.6±1.2)cm;最大展平周径10.5~12.0 cm,平均(11.6±1.1)cm.单点套扎吸入粘膜直径1.8~2.8 cm,平均(2.3±0.4)cm,多点套扎后粘膜明显紧缩.套扎远端直肠粘膜时,通过抖动套扎器无肌层被吸入,持续吸引有浅层肌肉被吸入;套扎近端直肠粘膜,抖动套扎器无肌层被吸入,持续吸引则肠壁全层被吸入.28例患者中治愈25例,治愈率为89.3%.术后下腹部及肛门坠胀不适26例,肛门疼痛6例,肛门少量出血2例,经对症处理1周后均缓解,无创面感染、大出血、肠穿孔、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23个月,3例仍有排便不尽感,但较术前明显改善,排便造影亦显示粘膜脱垂减少1/3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 RPH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分型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8例,年龄14~83(49.8 ± 16.2)岁.患者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口服胃肠动力标记物胶囊一枚,于48 h后拍摄腹部立位平片,观察钡环标记物在分段结肠的分布情况,进而明确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并根据分型指导患者治疗.出口梗阻型患者明确有直肠前突及内脱垂者给予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慢传输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混合型及正常传输型便秘患者排便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的Bristol分级、大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65例患者中,慢传输型32例,出口梗阻型13例,混合型2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者18例.治疗4周后,失访7例.随访58例中,28例慢传输型患者、7例出口梗阻型患者、2例混合型患者及16例正常传输型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困难程度均较前改善,治疗有效;另5例无效.结论 结肠传输试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该疾病的临床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以直肠前突(或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为主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简介手术所用的肛肠吻合器.对58例以直肠前突(或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为主要病因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施STARR手术前后的主观感受、便秘评分、排粪造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所有病人主观感觉排便困难症状缓解,排便较术前畅通;术后1周、1月、3月与术前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月排粪造影结果提示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STARR手术是治疗以直肠前突(或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为主因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