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结肠冗长症诊断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难治性便秘是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常并发结肠冗长症。结肠冗长症表现为长期便秘和大量粪便潴留,进而造成肠道蠕动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通过灌肠造影可判断结肠定位及形态是否异常,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结肠测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辅助诊断难治性便秘。目前,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结肠冗长症如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采取顺行节制性灌肠、骶神经刺激以及手术治疗。本文对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儿巨结肠同源病中的结肠解剖畸形与肠神经系统病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disorders of Hischsprung's disease,AHD)患儿中出现结肠冗长和屈曲等解剖畸形的诊断治疗和肠神经元病变的相关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25例AHD伴结肠解剖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8.65±4.10)岁。25例患儿均有顽固性便秘,且症状随年龄增加以及社会活动增加逐渐加重,需长期药物助排便,病程超过3年,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儿术前均通过肠系造影检查和72 h结肠传输试验而确诊。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2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结果:术前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检查阳性3例,阴性22例;所有患儿均存在肛门直肠抑制反射。92%(23/25)的患儿结肠传输试验72 h的标记物排出率为0。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14例,节细胞减少症11例。术后随访时间>1年,23例患儿便秘症状消失,行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中2例复发后再手术治愈。结论:结肠解剖畸形是严重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肠传输时间延迟与便秘程度呈正相关。畸形肠道的肠神经元病变在结肠壁广泛分布,病变范围与结肠传输试验所提示的动力受损肠管范围高度相符,提示手术切除范围和病理学检查的重点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高分辨率全结肠测压探讨225例不同亚型便秘患者肠道动力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STC与OOC混合型和正常传输型便秘(NTC)4种亚型便秘患者的高分辨率全结肠测压(HRCM)结果,探讨不同亚型便秘患者的肠道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日至2020年9月20日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就诊的22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HRCM结果,根据结肠传输试验结果将225例患者分为STC组(108例)、OOC组(36例)、STC与OOC混合型(混合型组,28例)和NTC组(53例)。比较4组患者的便秘Wexner评分等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便意减退、肛门直肠堵塞感、需手助排便、自发排便频率<3次/周),以及高幅蠕动收缩波(HAPC)的发生率、1 d内发生次数(以下简称频率)、平均速度、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平均收缩长度、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和低幅蠕动收缩波(LAPC)的频率、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STC、OOC、混合型和NTC组的便秘Wexner评分分别为(13.17±4.04)、(13.97±4.55)、(11.36±4.03)和(11.58±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879, P=0.010);STC、OOC组的Wexner评分均高于混合型、N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 P均<0.05)。STC、OOC、混合型和NTC组患者的便意减退、肛门直肠堵塞感、需手助排便和自发排便频率<3次/周占比分别为47.2%(51/108)、36.1%(13/36)、14.3%(4/28)、20.8%(11/53),42.6%(46/108)、75.0%(27/36)、46.4%(13/28)、64.2%(34/53),31.5%(34/108)、38.9%(14/36)、3.6%(1/28)、18.9%(10/53),90.7%(98/108)、77.8%(28/36)、82.1%(23/28)、62.3%(3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93、12.463、13.437、18.927, P均<0.01)。STC组患者的便意减退占比高于混合型和NTC组,自发排便频率<3次/周占比高于OOC和N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14、10.518、4.418、19.016, P均<0.05)。OOC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堵塞感占比高于STC和混合型组,需手助排便占比高于混合型和N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511、5.486、10.948、4.363, P均<0.05)。STC、OOC、混合型和NTC组患者中,HAPC的发生率分别为39.8%(43/108)、36.1%(13/36)、57.1%(16/28)和60.4%(3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880, P=0.031)。STC组和OOC组的HAPC发生率均低于N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41、5.050, P=0.014、0.025)。4组发生HAPC的患者间的HAPC频率、平均速度、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平均收缩长度、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以及4组患者间的LAPC频率、平均波幅、平均持续收缩时间和平均压力的动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医师能通过HRCM更清晰、直观地观察不同亚型便秘患者的肠道动力学特征。HRCM为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骶神经调节术治疗慢性便秘的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术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就诊、并在西安马应龙肛肠医院完善结肠慢传输试验、直肠肛管测压以及排粪造影确认便秘类型的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已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ROC-16008945)。纳入标准:(1)根据罗马Ⅲ标准诊断便秘;(2)传统治疗(包括教育、饮食调整、泻药、生物反馈治疗)失败至少1年;(3)没有便秘相关的器质性疾病。排除患有神经源性疾病,包括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症后,共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女性11例(52.4%),平均年龄50.9(14~76)岁。对本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后,先进行体验治疗,如果2~3周后便秘症状改善≥50%,就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术治疗。比较治疗前、体验治疗完成后2~3周和完成永久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每周自主排粪频率、每周自主排粪天数、排粪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分数越低表示便秘症状越严重)评分和克利夫兰诊所便秘评分(CCCS,分数越高表示便秘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变化采用SF-36问卷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结果:21例患者中有18例(85.7%)在体验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其中2例并不满意治疗效果而停止治疗。16例(76.2%)接受了永久性骶神经调节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双侧体验治疗植入。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术治疗后,16例患者平均随访56(34~72)个月,13例(61.9%)治疗持续有效(包括3例出口梗阻型便秘,1例慢传输型便秘,9例混合型便秘)。与接受骶神经调节术治疗前相比,接受永久性置入后末次随访时,每周自主排粪中位次数从1.0(0~7)次增加到7.5(0~10)次,每周自主排粪中位天数从1.0(0~7)次增加到4.5(0~7)次,中位排粪时间从19.0(8~40) min下降到4.0(3~31) min,CCCS中位数从20.0(13~30)分下降到9.0(6~30)分,中位VAS评分从9.0(7~40)分提高到80.0(15~90)分(均 P<0.001)。SF-36问卷各领域评分均上升(均 P<0.05)。 结论:骶神经调节术治疗顽固性便秘安全可行,中期疗效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味结肠舒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加味结肠舒方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老年肝郁肾虚型STC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 2 组,每组各 50 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加味结肠舒,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均进行为期 2 个月的治疗,分别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中医证候积分、结肠传输实验结果、肠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T)的水平和肠道菌群水平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 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 7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肠传输试验残留标志物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 5-HT水平提高(P<0.05),肠道菌群的水平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数量增加而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加味结肠舒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于治疗老年肝郁肾虚型ST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益生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时骶神经调控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比较临时骶神经调控术(SNM)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和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非植入性SNM治疗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32例,根据运输指数(TI)分为OOC组(13例)和STC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标记物残留数及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乙结肠区域治疗前后标记物残留数.比较FC患者治疗前后结肠各区域标记物残留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标记物残留数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总标记物残留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TC组患者治疗后右半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标记物残留数低于治疗前(均P<0.05).OOC组患者治疗后直肠乙状结肠标记物残留数低于治疗前(P<0.05).直肠乙状结肠区域传输功能障碍的OOC组治疗后标记物残留数低于治疗前,且低于STC组(均P<0.05).结肠区域传输功能障碍的STC组治疗前后标记物残留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C患者总标记物、右半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标志物残留数低于治疗前(均P<0.05).左半结肠标记物残留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直肠乙状结肠与右半及左半结肠标记物残留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时SNM对STC及OOC患者均有治疗作用,但对OOC的治疗效果可能优于ST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养荣润肠舒合剂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D大鼠结肠5-HT、VIP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黏膜5-羟色(5-hydroxytryptophan,5-HT)、血管活性肠多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 peptide,VIP)的含量,以明确中药制剂养荣润肠舒合剂对大鼠结肠5-HT、VI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6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模型组10只、莫沙必利组10只、养荣润肠舒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应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2 mL/200 g体质量)以复制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每天1次,连续10 d).期间记录大鼠首次排便时间,并收集粪便、测量粪便剂量、含水量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复制模型成功后进行药物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然后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测大鼠结肠5-HT、VIP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结果 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延后,且新鲜粪便的剂量、含水量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养荣润肠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大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均提前,且粪便的含水率、重量除使用养荣润肠低组外均有所增长(P<0.01).③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养荣润肠舒合剂中组剂量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最好,首次排便时间最接近莫沙必利组且较短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粪便剂量最接近莫沙必利组且较重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水量明显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荣润肠舒合剂高剂量组大鼠排便状况与莫沙必利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沙必利组大鼠排便状况明显优于养荣润肠舒合剂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组的大鼠一般状况更佳,而低剂量组的大鼠状况较差,新鲜粪便的剂量、含水量较小.⑤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近端结肠组织5-HT、VIP的含量显著降低,OD值缩小(P<0.01).⑥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及养荣润肠舒合剂低、中、高剂量SD大鼠结肠5-HT、VIP含量显著升高,OD值增加,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⑦治疗后与莫沙必利组比较,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大鼠结肠的5-HT、VIP含量及OD值增加,最接近莫沙必利组且较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荣润肠舒合剂高剂量组大鼠状况及大鼠结肠5-HT、VIP含量与莫沙必利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与养荣润肠舒合剂高剂量组比较,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组大鼠结肠5-HT、VIP含量更高,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养荣润肠舒合剂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的5-HT、VIP含量相对较低,与养荣润肠舒合剂中剂量组相比OD值也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HT作为脑—肠轴的关键神经递质,VIP作为存在于中枢神经和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在慢性传输型便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方剂养荣润肠舒合剂能有效提高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5-HT、VIP含量,增强5-HT、VIP的表达有关;因此,作者认为养荣润肠舒合剂可能是通过这一机制改善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以补治秘"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健脾理气润肠法治疗STC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肠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研究健脾理气润肠法应用于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20例S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跟踪随访1个月后,脱落5例,最终115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58例接受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者设为对照组,57例接受健脾理气润肠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入院时、治疗7d、治疗1个月后的便秘主要性状评分、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Bristol评分、肠神经递质水平[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治疗24 h、48 h、72 h的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残留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和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ristol评分分别为(21.35±5.69)分、(15.63±3.8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6±4.19)分、(20.20±4.52)分,PAC-SYM评分分别为(5.96±0.88)分、(6.33±0.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5±0.87)分、(5.69±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S水平分别为(18.52±3.44)ng/mL、(14.20±3.5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3.69)ng/mL、(18.41±3.66)ng/mL,VIP水平分别为(36.52±5.58)ng/mL、(25.63±7.4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0±5.20)ng/mL、(31.20±6.85)ng/mL,SP水平分别为(40.52±6.88)ng/mL、(55.52±7.4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3±4.20)ng/mL、(44.52±8.5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72 h后观察组患者的肠传输实验标志物残留率分别为(60.00±4.20)%、(30.00±5.10)%、(15.00±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5±5.52)%、(40.00±5.55)%、(20.00±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理气润肠法应用于STC患者中,可明显改善肠神经递质水平,患者短时间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且传输实验标志物残留率低,利于减轻不适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5-HT探究枳术汤改善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枳术汤调节肠道菌群及 5-羟色胺(HT)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 12 只大鼠分为模型组、莫沙比利组和枳术汤组,每组 4 只,建立功能性便秘模型,另取 4 只为对照组.建模成功后,莫沙比利组和枳术汤组分别灌服莫沙比利剂和枳术汤,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排便情况,计算胃肠排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采用生物电记录仪检测大鼠结肠肌电振幅和频率.计算肠道各类菌门相对丰度,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特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 5-HT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 5-HT3R、5-HT4R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建模各组胃肠排空时间明显延长,粪便含水率明显降低,结肠肌电振幅明显增高,频率明显降低,血清 5-HT含量明显升高,结肠组织 5-HT3R、5-HT4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枳术汤组胃肠排空时间明显缩短,粪便含水率明显增高,结肠肌电振幅明显降低,频率明显升高,血清 5-HT含量明显降低,结肠组织 5-HT3R、5-HT4R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莫沙必利组和枳术汤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枳术汤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抑制 5-HT表达,改善大鼠功能性便秘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全结肠切除术与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比较次全结肠切除术(SC)与全结肠切除术(TC)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由两名独立的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使用Stata16.0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7篇,非RCT 16篇,共1 500例患者,其中行TC患者730例,SC患者7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手术在术后便秘复发率、手术时间、术后满意度、手术有效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57,95%CI:0.44~0.74,P<0.001)、术后肠梗阻发生率(OR=0.64,95%CI:0.45~0.93,P=0.020)均低于TC,TC术后围手术期止泻药物使用率(OR=3.51,95%CI:2.26~5.45,P<0.001)高于SC,且住院时间(WMD=-2.22,95%CI:-2.99~-1.46,P<0.001)更短.结论 SC治疗STC在降低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安全性更高,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