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带状疱疹合并动眼神经炎及视神经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70岁,因"右侧额颞部疼痛50 d,伴右眼睁眼困难1个月"收住聊城市人民医院眼科。患者自述50 d前因带状疱疹应用抗病毒及神经营养治疗后额颞部疼痛减轻;1个月前突然出现右眼上睑下垂,伴复视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冠心病病史16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全身查体:右侧颞部、额部见少量淡红斑及色素沉着;双侧角膜反射存在,右额部针刺感减退。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矫正无助),左眼0.5(矫正无助);右眼眼压9.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右上睑完全下垂(图1),轻度红肿,眼球外展位,右眼向上、下、内运动不能(图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结膜混合充血、水肿,角膜基质弥漫性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前房闪辉(+),虹膜纹理欠清,部分后粘连,瞳孔约为4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图3),眼底窥不清;左眼前后节检查未见异常。眼科B超检查示:右眼玻璃体混浊(炎症)、右眼后巩膜炎、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示:右侧动眼神经自脑池段至眶内段均明显强化,视神经鞘及周围组织可见强化(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糖尿病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视神经受累时称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ON)。DON可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目前国内外眼科医师对DON的认识尚存在不足,而早期干预会给患者视功能恢复带来更多益处。因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织专家针对DON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共识性意见,旨在促进广大眼科医师认识并高度重视DON,做好DON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以期延缓DON的发生和发展,努力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母源性平衡易位致反复胎儿异常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5岁,孕3产1。2017年7月早孕期自然流产1次,未查流产物染色体。2018年10月在当地医院因"孕38 +周胎儿发育迟缓"剖宫产一男婴,体重2220 g。后者因肺炎被转至外院儿科,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智力运动发育滞后,4个月时死亡。诉患儿通过染色体检查被诊断为猫叫综合征,夫妻双方染色体正常。夫妻双方表型正常,孕妇系独生女,其父母无异常孕产史,孕妇的丈夫有一兄,已生育一女,健康。此次妊娠为自然受孕,末次月经2019年7月26日,于我院建档规范产检,因不良孕产史于孕19周行羊膜腔穿刺术,G显带(320条带)核型分析结果未见异常( 图1)。孕23周超声发现胎儿双顶径<均值-SD,股骨长<均值,单脐动脉,小脑横径<相应胎龄第10个百分位(小脑发育不良?),室间隔回声薄弱,双眼距略小。孕25周磁共振成像胎儿脑实质测量径线小于相应孕周,右侧脑室宽1.0 cm(正常值上限)。于孕25 +周再次行羊膜腔穿刺,提取羊水细胞DNA,进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结果为seq[hg19]del(5)(p15.33-p15.1),seq[hg19]dup(6)(p25.3-p23),即5p15.33p15.1区缺失17.08 Mb,6p25.3p23区重复14.22 Mb,缺失范围涉及猫叫综合征的全部区域( 图2)。孕妇于孕28 +周被收入住院,引产分娩一女性死婴,身长40 cm,体重1140 g。引产儿外观无明显畸形。胎盘病理学检查提示绒毛间质致密,小血管淤血,绒毛膜板中度炎,单脐动脉。尸检结果:胎儿大小相当于平均孕龄,心脏未见发育异常,面部发育异常包括额头稍前凸,双眼轻度下陷,眼距略窄;脑部发育异常:小脑形态欠规整,右侧脑室宽约0.8 cm,其余脏器均见不同程度的组织自溶,细胞肿胀,未见明显发育异常。回顾前次患儿家系染色体结果,夫妻双方CNV检测正常。采集孕妇夫妇的外周血样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查(探针购自美国雅培公司),结果提示孕妇携带5号与6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的平衡易位( 图3),其丈夫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痛证采用眼针治疗的近十年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文章回顾了近十年来以眼针或者眼针配合其他各种疗法治疗痛证的眼针研究文献,从痛证的病因病机以及痛证在人体被感知到的产生机理,从眼针疗法八区十三穴分区定位着手,浅析疼痛的古今治疗方法之异同,了解治疗疼痛疾病不止局限于循经取穴以及"阿是穴"等方法,眼针治疗同样有显著效果,该文总结分析了眼针单独诊疗、眼针体针结合诊疗、眼针带针运动诊疗、眼针联合口服中药汤剂诊疗、眼针结合温针灸、雷火灸等特殊疗法诊疗等方面治疗痛证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上下肢痛、头胸腹痛、术后痛等.从而总结得出眼针是一种适应性广泛、治病性广、有效便捷、安全易理解、简便易学、疗效显著的微针疗法,尤其在治疗疼痛疾病等方面已然成为了一种优势治疗手段,值得医者们在临床上强加推广以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眼针带针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背景 已知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常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短期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常用的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复发性心肌梗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MACE发生,但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不能持续有效地改善PCI预后.而眼针可有效减少胸痛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疗法可增强心脏和血管功能,二者相结合的眼针带针运动在PCI术后的应用有待探索.目的 探讨眼针带针运动对冠心病(CHD)患者PCI后HRV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2022 年 8 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 32 例PCI后中、低危的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1∶1 的分配比例随机分为眼针带针运动组或药物治疗组.眼针带针运动组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带针运动,药物治疗组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 2 周干预.收集患者以下资料:(1)基线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呼吸频率、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教育水平、职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患基础疾病数量.(2)主要指标:采用 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PCI后 24 h内和 2 周干预结束当天HRV.记录全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 5 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值(LF/HF).采用MACE评估干预后 2、4、8 周的预后.通过电话和门诊会诊记录心源性或全因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重度心力衰竭、复发性心肌梗死、再次PCI、胸痛等情况.(3)次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I(hs-TnI).(4)安全性指标:PCI后皮下血肿、皮肤病变、肌肉酸痛、呼吸异常、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局指标均在PCI后 24 h内和 2 周干预结束当天测量.结果 治疗 2 周后,两组LF/HF、SDNN、SDANN、SDNN index、LF、HF、RMSSD、PNN5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F/HF、SDNN、SDAN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周后药物治疗组CRP高于眼针带针运动组(P<0.05);两组NT-proBNP、CK-MB和hs-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带针运动组MACE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眼针带针运动在改善PCI后CHD患者的HRV方面比药物治疗更有效,MACE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预后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眼表面线圈联合Propeller技术在眼部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26
MRI对软组织结构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不受屈光介质影响,在临床诊断眼部病变中,MRI 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眼部含有眼球及其附属的许多精细结构,解剖结构错综复杂,所以在常规使用头线圈进行眼球MRI检查存在一定不足[1].常规 3 .0TMR眼部扫描采用 8 通道相控阵线圈或16 通道相控阵线圈,虽然该线圈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但是扫描范围、扫描视野相对较大.由于眼部组织结构细小复杂,建议使用眼部成像的专用针对性线圈,从而满足高分辨、视野小的成像要求[2].同时眼部MRI扫描存在眼球运动伪影常规序列难以抑制,给诊断带来一定影响,propeller 螺旋桨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运动伪影问题.本研究观察 Propeller螺旋桨技术在 8 通道 360 度全景眼表线圈眼部3.0TMR成像效果进行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2017年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宝安区小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现况,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深圳市宝安区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上,各随机抽取2所小学,每个学校一至五年级各随机抽取3个班,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对抽中学生进行视力筛查、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筛查学生6485人,总体视力不良率为35.0%(2272/64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1.16)、≥四年级(OR=2.61)、父亲近视(OR=1.34)、母亲近视(OR=1.44)是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正确写字姿势(OR=0.78)、经常做眼保健操(OR=0.84)、经常运动(OR=0.86)、近视知识知晓(OR=0.77)是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 结论 宝安区应对高危群体(女性、高年级、父母亲近视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视力防控措施.同时,学校和家长相互配合,监督学生要以正确姿势写字、经常做眼保健操,鼓励和带动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减少近视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1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病史资料及临床录像资料进行整理,选择与联带运动相关的3个解剖部位(额部、眼部及口部),观察3个联带运动动作(眉弓抬高、眼裂缩小、口角牵动)及5个自主动作(抬眉、皱眉、闭眼、示齿及噘嘴),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人口学特点、联带运动临床特点、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及个数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发病年龄(56.07±12.40)岁,病程(54.90±59.96)个月.针对47例5个基本动作完备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联带运动类型相关分析,其中口-眼联带运动模式最常见[55.32%(26/47)],噘嘴是最容易引起联带运动的自主动作[55.32%(26/47),P<0.01],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57.45%(27/20),P<0.05],其中噘嘴引起睑裂缩小是最常见的联带运动类型[55.32%(26/47)],联带运动严重程度和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同时联带运动个数多少与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面肌痉挛联带运动发生占一定比例,其中噘嘴引起的睑裂减小、噘嘴引起的眉弓抬高、闭眼引起的口角牵动是最常见的三种联带运动模式,眼裂缩小是最常出现的联带运动动作,可为临床上联带运动的识别和面肌痉挛精细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联带运动是一种独立的现象,临床中应该重视对其的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针带针康复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平衡功能影响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眼针带针康复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全部病例均为本院康复中心脑病康复2科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共160例,将全部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眼针治疗,留针期间同时进行运动疗法,对照组仅单独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病例神经功能恢复和平衡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重心偏移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WDI和SI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平衡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孕不育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不孕不育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本研究从不孕不育流行病学、病因构成及主要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连续性保健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在生命周期中的胎儿期、新生儿期及儿童期、青春期及育龄期可不同程度受到风险因素如药物、感染因子(如沙眼衣原体、奈瑟氏淋球菌)、内分泌干扰化学物、不健康生活方式(烟酒毒品及运动缺乏)等对于生育力的破坏和影响;提出针对生命周期中可防可控风险靶点,采取相应有效的不孕不育防控措施,降低人群不孕不育患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