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爪哇伏翼在广东分布的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调查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多样性情况,于2019年9月使用雾网采集到一批蝙蝠,其中5只伏翼(1♂、4♀)体型小,前臂长27.7~30.5 mm.头部及耳朵呈深棕色;被毛较密,背毛暗棕色,腹毛稍浅,基部褐色,毛尖灰白色;后足长约为胫骨长的一半,翼和尾膜深棕色;头骨粗壮,吻突宽平;颧弓窄而短,无眶上突,矢状嵴和人字嵴微弱;齿式:2.1.2.3/3.1.2.3=34.上述标本与爪哇伏翼Pipistrellus javanicus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也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本发现为爪哇伏翼在广东省分布的新记录,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极小种群广东含笑野外资源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掌握极小种群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的种质资源现状并评估其濒危等级,本文对广东含笑原生地——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结果 表明:(1)目前发现广东含笑有4个野外分布区,其中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珠岩段和英德上天堂为首次报道.(2)船底顶是广东含笑最集中的分布区,种群数量最多,约有1,100株;英德上天堂种群数量最少,只有20株.(3)依据IUCN全球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标准,广东含笑应当被评为濒危(EN,B1a+ B2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蝙蝠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研究于2017至2019年对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翼手目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主要为日栖息地与夜栖息地调查、网捕调查,共调查到翼手目动物4科9属31种.其中,菊头蝠科1属7种,占比22.6%,蹄蝠科1属4种,占比12.9%,假吸血蝠科1属1种,占比3.2%,蝙蝠科6属19种,占比61.3%.31种蝙蝠的区系组成以东洋型为主,共有19种,而南中国型和季风型较少,南中国型为7种,季风型为5种.以栖息类型划分,石门台保护区的翼手目动物可以分成3类,其中,洞栖型有12种,建筑物栖型有4种,树栖型有4种,另有8种蝙蝠的栖息地可包括洞穴和建筑物,3种的栖息地可包括建筑物和树洞.石门台保护区作为面积较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到蝙蝠种类31种,属于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保护区.本研究调查了石门台保护区的蝙蝠多样性数据,为以后深入探究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虎山次生林群落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在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老虎山南坡建设的大型林冠模拟氮沉降野外控制试验平台的植被组成特征,开展了18个样方的每木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积0.72 hm2中有维管束植物53科86属127种;胸径(DBH)≥1.0 cm的立木有2465株,平均密度为0.34 ind./m2,最高达25 m.群落以锥(Castanopsis chinensis)、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木荷(Schima superba)等为主要优势种类,且以高位芽、中小型叶、革质和非全缘叶植物为主要种类组成的常绿阔叶次生林.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在群落中占明显优势,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18个样方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0.851~0.936)和Shannon-Wiener指数(3.504~4.494)相近,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0.780~1.000),但Gleason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差异较大(分别为3.209~7.738和16.760~40.806),样方间有10~26种共有种(Sorensen相似性系数为0.377~0.722),而灌木层则相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变化较大,样方间只有0~10种共有种(Sorensen相似性系数为0~0.714).因此,灌木层的密度和种类差异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应充分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