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锑、硼和钒标准限值的制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我国锑、硼和钒矿产资源丰富,在环境水体和饮用水中均有检出。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修订过程中,着重对锑、硼和钒3个指标进行了研究评估,新增了钒指标,并调整了硼指标的限值。本研究对3个指标修订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包括锑、硼和钒的环境存在水平和暴露状况、健康效应、标准限值的制修订等,并对标准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海省囊谦县土壤、饮用水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囊谦县位于青海省最南端,总面积为12 741 km 2,总人口为1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9%以上,以牧业为主体经济;域内有金、银、铜、铁、铅、锌、锡、石膏、硫磺、石灰石、煤、盐等矿产资源,属于环境严重缺碘地区 [1]。同时,囊谦县也是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961至2020年某市职业性尘肺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1961至2020年秦皇岛市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2月,收集1961至2020年由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医疗机构诊断的秦皇岛市职业性尘肺病病例资料,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分别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tests和χ 2检验,多重比较用 LSD检验或Tambane T2检验。 结果:1961至2020年秦皇岛市共报告384例尘肺病患者,其中男性382例(99.5%),女性2例(0.5%);患者中位接尘工龄为15(9,25)年,最低接尘工龄为0.5年,最高接尘工龄为49年;尘肺病类型以矽肺(340例,88.5%)为主,尘肺病壹期273例(71.1%)、尘肺病贰期88例(22.9%)、尘肺病叁期23例(6.0%);患者主要分布在青龙满族自治县(187例,48.7%)和海港区(160例,41.7%);工种以凿岩工(166例,43.2%)和装出窑工(42例,10.9%)为主;贰期、叁期、以及接尘工龄较短的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型、小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集体企业。结论:秦皇岛市尘肺病病例分布集中,接尘工龄缩短,应根据当地矿产资源开发情况加强对重点地区、企业、行业、和工种的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云南干热河谷辣木(Moringa oleifera)对Cd-Pb-Cu-Zn四种复合重金属胁迫的响应及富集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我国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植物修复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方式,因此亟需开展耐重金属胁迫植物筛选和尾矿堆积区重金属修复的研究.本研究以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广泛引种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模拟不同浓度土壤复合重金属(Cd-Pb-Cu-Zn)胁迫,探讨了辣木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植株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对复合重金属胁迫的响应,揭示了辣木对复合重金属胁迫的适应机制和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复合重金属胁迫对辣木叶片光合能力、植株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特征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复合重金属胁迫对辣木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整体表现为低促高抑;辣木株高、地径、根长、根粗的生长都受到显著抑制,且随着胁迫的加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胁迫的加剧,辣木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至地下部分.适应重金属胁迫过程中,辣木将更多的重金属储存在地下生物量中.此外,辣木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不同,其中对Cu2+和Zn2+的耐受性较好,对Cd2+和Zn2+富集能力较强.综上,辣木对复合重金属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且生物量较大,生长较快,可考虑作为重金属污染较轻区域的辅助修复植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呼包鄂榆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素及其交互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增强呼包鄂榆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研究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耦合随机森林模型与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方法分析ESV驱动因素的重要程度、变化响应特征及其交互效应,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识别驱动因素的交互路径.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整体呈先增后减趋势,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ESV呈先减后增趋势且总体增加了 62.28亿元,ESV的增长主要是林地向耕地和草地扩张的结果.(2)最主要的ESV驱动因素为土地利用类型,其贡献度达到61.24%,其次是地形和气象,贡献度分别为17.59%和17.05%,社会经济的贡献度最低,仅为1.73%;ESV对驱动因素的响应呈非线性变化特征.(3)水域比例是最重要的交互项,交互作用在因素处于不同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交互效应.土地利用直接影响ESV,而地形、气象、土壤和社会经济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土地利用进而间接影响ESV,社会经济因素对ESV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别是负和正效应.研究建议通过完善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加强草地、林地和水域等生态空间保护并协调好与城镇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导向实施区域生态系统多因素协同管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内蒙古草原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内蒙古草原具有丰富的自然植被和矿产资源.本研究基于Landsat5/7/8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通过Sen+MK和Hurst指数对内蒙古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稳定性、空间分布和未来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使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分析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植被覆盖特征来看,2006-2020年内蒙古草原区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以高波动为主,植被具有轻微或明显改善特征的区域(64.8%)远多于轻微或严重退化特征的区域(23.2%).与过去15年相比,未来植被退化区域的面积占比预计将增加至36.6%,中部草原区的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中部、东部草原区呼伦贝尔的西部和鄂尔多斯市的西部以及西部草原区乌海都有退化风险,应重点关注.从驱动因素来看,降水是内蒙古草原区空间分异性的主导因素,其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和气温3个因子的协同作用最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序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一个蕴藏了丰饶的海洋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的聚宝盆.它3000多万年来悠久和独特的海洋沉积记录了海洋地球科学无限的奥秘.中国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的先民们就开始了在南海的航行和生活,不仅探索和获取南海的资源,同时也不断探索南海自然地理环境.到明清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南海诸岛屿的地图和史料记载.南海是我国自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通向印度洋与东非和欧洲国家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扩展(火用)方法在区域生态经济驱动机制及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分析区域生态退化的经济社会原因,针对以往扩展炯分析(EEA)应用以国家尺度为主,存在流通网络庞杂、规律辨识困难等问题,缩小空间尺度至县域,以宁夏彭阳为例,将生态经济系统划分为7个相互联系的部门,分别计算流通的物质、劳动力、资本的(火用)值,以分析驱动部门、要素和路径的扩展(火用)流特征并评价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彭阳县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由农业和居民部门驱动,部门间31条流通路径平均扩展(火用)流值为0.80 PJ,高于该值的仅有8条流通路径,主要通过“居民部门劳动力输出和其他部门支持居民部门需求”两条连续路径驱动发展.矿产资源开采规模大,但直接输出区域外,无法从内部推动县域发展,反而由于资源开采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县域2014年生态效率为68.1%,相当于10年前国内外国家尺度的中间水平,主要由服务和居民部门效率低造成.扩展(火用)分析有网络化、结构化的优势,可明确部门、要素和路径,突破驱动机制研究的“瓶颈”,对探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原理和选择优化模式具有一定适应性.区域尺度较国家大空间尺度分析更易识别生态经济系统驱动机制,能够明确指导区域管理部门改善生态环境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原对肺血管生物学及相关疾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球高原地域广阔,包括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玻利维亚高原、巴西高原等,常住高原人口达1亿4千万.而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从青海绵延至西藏,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以"世界屋脊"著称,因缺氧高寒的极端环境与北极、南极并列为地球的"第三极".由于青藏高原大气氧分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除已有生理适应能力的藏族人,其他大多数人都视此为"生命禁区".然而,广袤的高原地区蕴含巨大的资源,如水资源、太阳能、矿产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亟待开发;高原地区常位于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救援难度大;高原地区地处边陲,少数民族聚居,政治不稳定因素较多,维稳任务重;高原地区与多国接壤,在此地区曾发生过西藏解放战争、与邻国的战争事件等,其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点地区.但是,急性或慢性高原暴露可导致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或肺血管重构,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以及肺动脉压力升高,甚至右心功能不全,诱发高原肺水肿,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和作业能力.因此,探讨高原肺血管反应的生理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对于防治高原肺血管相关疾病、征服高原极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类活动的景观生态响应——以个旧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类活动会对区域景观格局以及生态过程产生影响,定量刻画其景观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景观格局的移动窗口法及基于电流理论的生态网络模型,分析了云南省个旧市2015年与1990年相比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与景观连接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影响显著,分离度指数增加、聚合度指数减小,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基于多物种电流理论的景观生态网络显示,2015年与1990年相比,无论是电流最大值还是平均值都有所下降,表明研究区的景观连接度情况变差;景观连接度的空间分异明显,研究区南部地区的景观连接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中东部则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基于Zonation模型确定的生态廊道网络显示,廊道总体上趋向破碎化且质量下降,中东部及北部廊道受影响尤为严重,部分原廊道区域退化为非廊道区域.研究表明,区域的人类活动导致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的同时,也降低了区域景观连接度.研究结果可以为个旧市未来道路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下的景观生态保护与保护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为类似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