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锑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碘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水中碘的锑铈催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方法:利用碘对锑铈催化动力学的褪色反应原理测定水中碘含量,在0 ~ 100 μg/L碘质量浓度范围,开展新方法的线性关系、定量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国家水碘一级标准物质GBW09113f、GBW09114f测定及加标回收实验)等方法学评价;并与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NRL)推荐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水碘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实验。结果:新方法在0 ~ 100 μg/L碘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均> 0.999 0,定量检出限为0.15 μg/L(取样量为1 ml);低、中、高3种碘质量浓度水样测定碘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 2%;标准物质GBW09113f、GBW09114f测定均值分别为8.32、54.54 μg/L,均在参考值范围内;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6% ~ 99.2%,总平均回收率为96.4%。新方法与NRL推荐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99, P > 0.05)。 结论:新方法无需使用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反应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合水碘检测的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金属污染物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诱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然环境和工业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引起不良健康效应,已有很多文献证实金属污染物具有神经毒性。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金属污染物诱发的神经毒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近期国内外有关铅、汞、镉、锑、铜等金属物质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引发神经毒性的最新进展,为金属污染物的神经毒性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锑、硼和钒标准限值的制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锑、硼和钒矿产资源丰富,在环境水体和饮用水中均有检出。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修订过程中,着重对锑、硼和钒3个指标进行了研究评估,新增了钒指标,并调整了硼指标的限值。本研究对3个指标修订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包括锑、硼和钒的环境存在水平和暴露状况、健康效应、标准限值的制修订等,并对标准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黑热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黑热病可误诊为结缔组织病,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存在免疫学异常,易漏诊、误诊。本文报告1例本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误诊为SLE的黑热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断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Ig)G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影像学提示肝大、巨脾、多发淋巴结肿大,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不佳。询问流行病学史,反复骨髓穿刺及活检吞噬细胞可见利杜体,确诊为黑热病,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锑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碘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锑铈催化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本方法)测定水碘的应用。方法:利用碘催化锑铈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0 ~ 100 μg/L碘质量浓度范围内测定水碘含量,从本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水中碘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113j和GBW09114j测定及加标回收实验)等方面进行效果验证;并与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方法比对实验。结果:在0 ~ 100 μg/L碘质量浓度范围内,本方法的定性和定量检出限分别为0.81和2.70 μg/L(取样量为35 μl)。精密度实验中,不同碘质量浓度水样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2% ~ 4.0%。水中碘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9113j、GBW09114j测定结果均在给定的标准值范围内;低、中、高碘质量浓度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101.0% ~ 106.0%,总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2%。方法比对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水碘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 0.78, P = 0.779)。 结论:本方法的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性好,适合碘缺乏病病情监测中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酸碱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19种元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直接稀释法的酸性或碱性稀释剂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量全血多种元素结果的影响,探讨2种稀释剂是否在元素测定结果上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8年8月份收集到的162份人全血样本,使用不同的稀释剂将全血样本进行稀释后离心,使用ICP-MS测定样本上清液。分别对使用酸性稀释剂(0.1%硝酸+0.01%曲拉通溶液)和碱性稀释剂(0.05%正丁醇+0.01%曲拉通+5%氢氧化铵溶液)的2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方法学特性评估,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2种稀释剂测定的全血中19种元素结果的相关性,通过Passing-Bablok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图评估162个全血样本中19种元素使用2种稀释剂的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使用2种稀释剂的19种元素方法学技术指标数据良好,19种元素使用酸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1~15.8 μg/L;碱性稀释剂定量限范围为0.3~19.2 μg/L,19种元素酸、碱稀释剂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除锶、镉、锡、铊外的元素回收率范围均在80%~120%,所有元素在酸性、碱性稀释剂的批内、批间的总变异系数范围为0.5%~12.4%。2种稀释剂对铬、锰、钴、锌、铜、砷、硒、锶、钼、银、镉、锑、钡、汞、铅测定值的相关性较强( R2均>0.8),钒、镍、锡、铊相关性较弱( R2均<0.8)。钒、镉、锡、钡、汞的斜率95%置信区间<1。铬、镍、砷、银、钡、汞,截距95%置信区间包含0点。Bland-Altman图显示,钒、铬、砷、锶、银、镉、锡、汞使用酸性和碱性稀释剂的一致性较好。 结论:不同元素之间使用2种稀释剂测定的均值结果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替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内脏利什曼病41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儿童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特征,为该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1例VL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转归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合并HLH分为单纯VL组和VL+HLH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曼-惠特尼 U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41例VL患儿分别来自陕西省[70.73%(29/41)]、甘肃省[14.63%(6/41)]、山西省[12.20%(5/4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44%(1/41)],农村患儿占87.80%(36/41),高发年龄为>1.0~3.0岁[63.41%(26/41)],全年散发。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发热[97.56%(40/41)]、脾大[95.12%(39/41)]、淋巴结肿大[82.93%(34/41)]和肝大[60.98%(25/41)]等。经1次、2次和3次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者分别为36例、4例和1例。血常规显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占100.00%(41/41)、78.05%(32/41)和58.54%(24/41)。单纯VL组(28例)与VL+HLH组(13例)的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6, t=2.64, Z=-2.66, t=7.15, t=-5.76, t=3.86,均 P<0.050),单纯VL组肝大比例和骨髓涂片发现噬血细胞比例均低于VL+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47、10.93,均 P<0.050)。12例VL+HLH患儿使用锑剂6 d方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余均采用锑剂6 d方案,锑剂1个和2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92.68%(38/41)和4.88%(2/41),1例在1个疗程基础上将锑剂加量1/3并延长治疗至8 d后治愈。随访时间为(41.36±31.49)个月,3例患儿治愈后5~8个月复发,再用锑剂治疗1个疗程后均治愈。 结论:VL患儿以农村为主,临床常见发热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受累等相关非特异性表现。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阳性率高,少数阴性病例需重复骨髓穿刺。锑剂规范治疗效果好,合并HLH者可考虑联用免疫球蛋白。个别病例出现复发,锑剂再次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滋病合并内脏利什曼病二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内脏利什曼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机会性感染而导致漏诊,具有误诊率高、复发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现报道2例以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为主要特征的HIV感染合并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均有传统内脏利什曼病疫区居留史,骨髓检查发现杜氏利什曼原虫。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骨髓涂片未再找到杜氏利什曼原虫,但患者病情多次复发,最终均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职业性锑暴露与肺癌相关性及其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职业性锑暴露与肺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三价锑致实验动物肺癌的证据充分,在人类原代细胞和实验系统中已具备有力的机制证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三价锑列为很可能人类致癌物(2A类),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认为三氧化二锑(Sb 2O 3)是一种人类致癌物。锑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染色体断裂和/或DNA损伤,氧化应激致DNA氧化损伤、抑制DNA损伤修复可能是锑致癌作用的主要机制。本文综述了职业性锑暴露与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及锑暴露致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总结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认知功能损伤与主要金属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识别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损伤的主要金属,分析主要金属暴露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关联。方法:对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2017—2018年)中1 568名年龄80岁及以上的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研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研究对象血液中九种金属(硒、铅、镉、砷、锑、铬、锰、汞和镍)的水平,使用中国版本的简易认知功能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对认知功能损伤影响主要的金属,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进一步识别主要金属和认知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1 568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91.8±7.6)岁,其中女性912名(58.2%),认知功能损伤者465名(29.7%)。基于随机森林模型(袋外错误率为22.9%)对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进行五次十折交叉验证特征筛选后发现,对认知功能损伤影响的金属为硒,其他8种金属未能纳入模型。在调整协变量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硒水平每提高10 μg/L,认知功能损伤的风险有降低趋势( OR=0.921,95% CI:0.889~0.954);与血硒 Q1组相比, Q3和 Q4组的 OR(95% CI)值分别是0.452(0.304~0.669)和0.419(0.281~0.622)。RCS模型显示,血硒与认知功能损伤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非线性>0.05)。 结论:血硒与中国高龄老人认知功能损伤呈负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