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AH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睡眠时气道塌陷而引起反复缺氧、白天嗜睡等症状,且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OSAHS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OSAHS作为CHD的重要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OSAHS引起CHD的发病机制,OSAH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联系,OSAHS合并CHD的不良预后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恶性中心气道狭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73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5 kg,BMI 19.7 kg/m 2,ASA分级Ⅳ级。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气促1 d"入院,主要诊断为:1.右侧中央型支气管鳞癌;2.气管中段重度狭窄;3.Ⅱ型呼吸衰竭;4.强直性脊柱炎。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0余年。查体:T 36.0 ℃,HR 95次/min,RR 28次/min,SpO 284%,BP 132/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浅快,三凹征,存在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音,双肺可闻及呼吸双相干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H值7.3、PaO 2 51 mmHg、PaCO 2 55 mmHg、HCO 3-30 mmol/L、BE -2.3 mmol/L。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中段气管内软组织突向腔内,大小约15 mm×10 mm(见图1)。胸部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影,气管中段严重狭窄,最狭窄处气管直径2 mm(见图2-3)。支气管镜:距离隆突约3 cm见菜花样新生物,肿物长度20 mm(见图4);气道阻塞程度达90%。术前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病情重,若不尽快解除气道梗阻有窒息风险。经多学科联合会诊,拟急诊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行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Ⅱ级,脊柱驼背畸形,胸椎向背侧凸起,颈椎成前屈状态,活动度受限,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困难,无法平卧,以侧卧为主,少许半卧位。有活动性义齿,无小下颌畸形、巨舌,未见睡眠呼吸暂停。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4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夜间呻吟症患者颅颌面解剖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影像学手段和鼻阻力测试对夜间呻吟症(catathrenia)患者颅颌面解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该病病因并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2年8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夜间呻吟症患者5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31.1±10.9)岁,体重指数(21.7±2.7)kg/m 2。所有患者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呻吟指数为4.8(1.8,13.0)次/h。其中10例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夜间呻吟症合并OSAHS组),其余47例为单纯夜间呻吟症组。对全部患者进行鼻阻力测试,除1例孕早期患者外,对其余46例患者拍摄锥形束CT,对颅颌面、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进行头影测量,测量颅底倾斜度、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上牙槽座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软腭后气道径(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喉咽气道径(会厌谷底-下咽壁距)等项目,并与课题组前期测量的正常参考值(来源于北京大学招募的144名正常 大学生及于北京地区6所大学招募的100名无鼾症正常 成人)进行比较。 结果:鼻压差150 Pa时57例夜间呻吟症患者鼻部吸气相总阻力值为(0.26±0.08)Pa·cm -3·s -1。夜间呻吟症患者总体上下颌硬组织发育良好:相比正常参考值,夜间呻吟症患者颅底倾斜度显著增大,下颌平面角显著减小,上中切牙-上牙槽座角和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显著增大( P<0.05)。夜间呻吟症患者锥形束CT头颅侧位截面软腭后气道径[(19.2±4.5)mm]显著大于正常参考值( t=8.44, P<0.001),喉咽气道径[(17.4±6.4)mm]显著小于正常参考值( t=-2.79, P=0.006)。夜间呻吟症合并OSAHS组患者较单纯夜间呻吟症组表现为软腭和舌体更长、舌骨位置低下。 结论:夜间呻吟症患者颅颌面总体表现为颌骨矢状向发育良好、鼻阻力低,上下切牙唇倾;上气道上段矢状向气道径偏大,但喉咽狭窄。呻吟声可能与睡眠状态喉咽狭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6月某医院气道狭窄患者104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支架置入手术治疗,采用围手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CFS)对患者术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疲劳组与非疲劳组。查阅两组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合并基础疾病、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支架置入术前根治性手术史、术前放化疗、狭窄程度、狭窄类型、浸润隆突、支架置入部位、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等,对疲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均完成术后疲劳评估,ICFS总分为(82.16±8.07)分,术后疲劳、注意力、活力、精力、日常活动及总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气道狭窄患者104例患者中术后疲劳28例,发生率为26.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体力活动、病理分期、浸润隆突、支架术后再次介入治疗是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气道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疲劳发生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订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术后疲劳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面麻醉气管支架联合清醒插管在甲状腺肿瘤致严重气管狭窄中的应用:2例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与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密切相关。甲状腺肿瘤[气管外和(或)气管内肿瘤]致气管严重狭窄将加剧气道管理的难度。文章报道2例经气管支架联合清醒镇静表面麻醉成功处理甲状腺肿瘤所致气管严重狭窄合并Ⅲ至Ⅳ度呼吸困难气道的案例,为此类患者的气道管理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道狭窄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气道狭窄是指由良恶性病变引起的中心气道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气道狭窄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发病状态和个体对疾病耐受力不同,故治疗方法应趋于个体化、精准化,使每位患者获益最大。现良恶性气道狭窄的常用治疗方法有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等。近年来气道狭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气道狭窄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支气管腔内孤立新生物表现的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60岁男性,因“发现肺结节10余天”到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衰竭病史,长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专科查体: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入院时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内见实性结节影突出管腔,直径约8 mm,根部有蒂与气道软骨环相连(图A、B),纵隔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未见肿大。支气管镜检查见:左肺基底段管口新生物生成(图C),予以肿物圈套切除,圈套中发现蒂部质地坚硬,圈套后发现肿物硬如枣核,肿物蒂部与气管相连处见软骨环样结构(图D)。病理回报:(左肺下叶管口新生物)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伴黏膜上皮鳞状化生。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是一种特殊的以气管黏膜下多发骨质或软骨结节状增生的良性病变,结节起源于气道软骨环,因此气道后壁常未被累及。典型CT特征是气管支气管前壁、侧壁高密度影,部分呈多发结节突入管腔,严重者可致管腔狭窄或变形。结节肉眼外观由正常黏膜覆盖,质地坚硬难于取活检等特点均有助于与其他结节样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目前文献报道均为多发,单发非常罕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良性气道狭窄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良性气道狭窄指因各种良性病变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导致死亡。良性气道狭窄涉及不同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不同的发病机制涉及不同的通路或因子,治疗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将对良性气道狭窄原因、发生机制和治疗等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导丝引导与胃镜辅助用于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导丝引导与胃镜辅助用于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120例(胃癌梗阻40例,食管梗阻39例,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纵隔瘘26例,食管及胃外科术后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1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实施胃镜引导下置管,研究组实施DSA联合导丝引导下置管。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营养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耗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观察患者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成功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65.00%)(χ 2=7.68, P=0.006);研究组患者肠内营养置管操作耗时为(28.61±3.3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75±4.61)min( t=-8.92, P < 0.001);置管操作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等均较置管前显著升高( t=5.07、6.85、4.96,均 P < 0.001),且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 t=3.45、3.29,均 P < 0.001);研究组置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χ 2=6.70, P=0.010)。 结论:DSA联合导丝引导技术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增加患者置管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降主动脉移植术在主动脉畸形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移植术应用于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压迫的疗效分析。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应用降主动脉移植术矫治主动脉弓部畸形导致远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狭窄11例,术前均行心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位年龄55(23~540)天,中位体质量4(2.1~9.0)kg。其中特殊类型血管环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5例(左弓右降2例、右弓左降3例);外院主动脉弓离断行传统弓部手术后造成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主动脉缩窄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主动脉缩窄术前即有左主支气管狭窄3例;手术方式: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离断降主动脉,近端缝闭,远端从右肺动脉及气管隆凸下方穿过,与升主动脉右后侧行端侧吻合,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如气管狭窄受压解除后无改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中位体外循环180(136~337)min;中位主动脉阻断51(30~84)min;中位降主动脉阻断34(21~50)min。5例气管受压有效解除,6例因压迫时间长,解除压迫后气管仍软化狭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术后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例出现降主动脉移植后吻合口狭窄,暂未手术,其余吻合口通畅。随访(18.0±9.4)个月。结论:降主动脉移植术能有效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的压迫,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