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祛弱"合理性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围绕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所产生的"自主性"和"脆弱性"的伦理争议提示我们,其中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祛弱"问题.祛弱权在平等关照他人脆弱性的前提下,尊重个体的合理祛弱需求,以"个体祛弱"和"社会祛弱"为目的对技术的价值合理性提出道德要求.以代孕为例,在个体祛弱层面,医学目的的妊娠型代孕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道德和伦理支持.在社会祛弱层面,不管是商业性代孕还是利他性代孕,都缺乏必要且充分的现实条件,禁止商业性代孕、谨慎对待(医学目的的妊娠型)利他性代孕以维护弱者的尊严,这是代孕的价值合理性的根本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医生道德形象与医患关系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医生道德形象是医生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包括医生对所从事职业道德属性的认识,关心与帮助患者的道德价值追求,为患者健康服务的道德责任,它引导着医生的行为内容和行动方式.同时医生的道德形象要受到患者评价,评价影响着医生道德形象坚持或改变,所以医生道德影响也隐含着医生与患者彼此的要求与期待,是医患关系的投射.在当前社会中,医患之间在对医生道德形象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分歧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对医生道德责任边界定位的差异.医务人员倾向以"守规则"来解释责任,使责任具体可把握,却可能在规则未至之处有意无意地"祛责";患者则希望医生都是美德楷模,但要求过高会使医生对责任心生距离即"怯责".二是医患双方在技术话语与道德话语上的博弈.医者希望将道德形象简单化,凸显技术形象,以强化医师在医疗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而患者则希望自身需求和意见能够受到医师的重视,对道德形象有更高要求,以弥补自身在医生技术权威下的弱势.三是道德与利益间的权衡.主要是医生是否该求利,求利的程度,求道德名声还是物质利益等义利问题上的矛盾.要消弭分歧以建设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在观念及行为上进行协调.首先,将"好人医生"作为形象建设的定位."好人"一方面明确医生职业所具有的道德属性,另一方面需以做得好与活得好相结合为旨归,兼具内在与外在善.其次,医患双方接纳医生道德形象的层次性.对医生道德形象的不同层次的认识、要求都应该得到尊重与包容.第三,实现技术话语与道德话语相交融.医生在诊疗中应以患者为主体,技术话语为患者服务,注重患者在道德话语中的要求;同时又根据患者情况与情境,选择两种话语融合的方式,体现主导性.第四,设计相应机制进行保障.包括各方的平等对话机制、保障权责统一的机制和起"公正旁观者"作用的监督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眼底黄斑水肿之三阴辨治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眼底黄斑水肿可由多种眼科疾病引起,能造成患者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等.目前西医疗法尚不理想,中医药疗法显示出独特优势.笔者依据《内经》"三阴结谓之水"之论,从三阴经辨证角度探讨眼底黄斑水肿的中医病机和治疗.笔者认为眼底黄斑水肿多因肺脾肾三阴寒结,温煦失职,气化不利,水湿停聚,上犯于目而致.治疗首当详辨三阴,温补三阴之脏阳虚气弱以治本,并用宣肺、运脾、渗利、化瘀之法以祛水停、血瘀之标实.平治权衡,标本兼顾,方可取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黜浊培本"理论从中焦论治前列腺癌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肾虚是前列腺癌发病内在因素,当代医家多通过补肾治疗前列腺癌,然而部分补肾中药有类雄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前列腺癌发展,是临床治疗矛盾点.肾中精气有赖脾化精微以充养,故肾虚亦可从脾论治.前列腺癌的治疗立足于"虚、浊、毒"等核心病理因素,以"黜浊培本"理论为指导原则,以"健脾利湿、解毒祛瘀"为治疗之法,以"平"为期,根据病情分期以及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程度,调整攻补法度,动态辨治,权衡攻补,顾护中州调理脾胃,形成前列腺癌的特色治疗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