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十二号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医疗救护新特点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我国空间站任务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经验,分析神舟十二号医疗保障任务新特点,采取相应对策,确保航天员医疗救护保障有力。方法:查阅国内外航天员返回搜救和急救医学相关资料,总结神舟五号至神舟十一号医疗保障经验,结合神舟十二号乘组人员在轨时间长、着陆场位置调整以及周边地形相对复杂的新特点,提出相应救护策略。结果:本次医疗保障任务航天员在轨飞行90 d。主着陆场和发射场处于同一区域,医疗保障包括了发射段、运行段和返回段三部分。增加了沙漠救援模式、模拟了十种伤情并将每种伤情急救程序标准化。结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医疗救护保障方案经过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保证了全新任务环境和复杂地形下航天员意外伤害全流程、全天候、全地形的急救和后送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舟十三号飞船医疗保障任务中特殊环境对外周静脉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段医疗保障任务环境特点,评估特殊环境对外周静脉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结合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段航天医疗救护实践,分析实战训练环境特点,评估特殊环境对外周血管充盈度、血管弹性及血管可视性的影响。选取航天特殊环境寒冷、微光两个主要因素,查阅文献,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骨髓腔穿刺三种输液通路建立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总结航天医疗保障任务经验,为后续任务培训提供应对策略。结果: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段医疗保障任务具有寒冷、微光、风沙及地形复杂等环境特点。特殊环境下外周静脉血管充盈度、血管弹性及血管可视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血管可视性受影响最大。文献分析提示骨髓腔穿刺为寒冷微光环境下适宜的输液通路建立方法。结论:航天发射任务特殊环境对外周静脉有较大影响,后续航天医疗任务培训中应巩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强化特殊环境下救治能力培训,配备先进的临床辅助设备,确保完成载人航天医疗保障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院前急救病历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和解放军63600部队医院承担航天员院前及院内医疗救护任务。为圆满完成任务需要,本研究设计了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院前急救病历,并应用于任务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院前急救病历设计理念、特点、结构内容,阐明病历在院前医疗救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中的不足及以后的优化改进措施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载人航天医疗救护保障任务交接工作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通过神舟十二号与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医疗救护保障任务医疗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实践,分析载人航天医疗保障任务条件对交接工作的影响,论述医疗救护分队轮换中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的前期准备及交接组织和实施方法,总结交接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载人航天医疗救护队顺利交接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间站载人航天任务发射场及着陆场医院卫勤保障做法及成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空间站建造任务在轨时间长、技术状态新、保障要求高,在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医院紧贴实战状态,通过精准携行物装、延伸救治前沿、固定角色岗位、模块分配物资等途径,利用动态秋千摆锤、动物活体实验等方式,解决极端困难条件下静脉通道建立等实战需求的系列做法取得较好成效,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舟"飞船上升段航天员远海应急溅落医疗救护特点与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载人飞船上升段应急溅落的返回舱搜索打捞和航天员救援是海上卫勤保障任务的重点之一.根据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远海医疗保障任务的经验,笔者重点阐述了航天员海上医疗救护的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医疗救护策略与流程,探讨了航天员应急溅落海上主要伤病情如低温症、海水浸泡伤及海水淹溺等及其处理原则,对后续航天员应急溅落的海上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探究性教学实践——以"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依据神舟十三号天空课堂中储存的苹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通过探究实验,辅以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自制微视频等方式,将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可视化,构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理解其实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建立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乃至航天事业的联系,渗透教学的"育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