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系统地掌握南丹县中药资源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走访栽培基地及相关的管理部门等方式,对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南丹县共有药用维管束植物1 222种,隶属174科691属;优势科为豆科、菊科、大戟科、蔷薇科、茜草科、百合科;生活型多以草本、灌木或小乔木为主;入药部位种类最多的为全草类,其次为根及根茎类.南丹县重点调查的植物药材67种,涉及基原植物63种.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中有6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物种有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濒危(EN)、近危(NT)、易危(VU)的物种有4种.结论: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但存在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等问题,且当地中药材种植尚未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议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制定有效措施,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数恒牙先天缺失多学科联合诊疗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以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余留牙不齐为临床表现的患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过程。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确定前牙位置并进行美学设计,正畸治疗排齐牙列,调整修复间隙,并通过数字化设计预测种植位点,最终完成种植修复并获得良好的疗效。文内总结并探讨以正畸-种植修复为核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多数恒牙先天缺失患者过程中的诊疗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超亲水种植体早期负重修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应用一种超亲水种植体早期负重修复1年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杭州口腔医院(平海院区)VIP诊室的41例牙列缺损患者,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52.3±13.1)岁,共植入74枚超亲水种植体,其中上颌27枚,下颌47枚。所有患者均无需行骨增量或软组织移植术,采用Thommen系统配套种植工具行常规种植,上颌于种植体植入后4周取模,6周负重,下颌于植入后2周取模,4周负重。种植体植入、取模和负重前均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取模即刻、负重即刻及负重1年后分别拍摄根尖X线片,测量并记录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水平的变化。结果:所有种植体在负重修复前均未出现生物学并发症,种植体存留率为100%(74/74)。2例下颌位点的种植体在术后2周时ISQ值低于65,延期取模修复。其余72枚种植体在植入时的ISQ值(75.22±4.32)与取模时(75.13±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负重即刻ISQ值(76.46±3.73)显著大于取模时ISQ值( P<0.05)。72枚早期负重修复的种植体在负重后1年复查,均未发生松动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100%(72/72)。X线片测量评估显示,早期负重修复1年后72枚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为(0.18±0.06) mm,其中下颌[(0.17±0.06) mm]与上颌[(0.19±0.0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负重修复1年后72枚种植体远中边缘骨吸收为(0.17±0.05)mm,其中下颌[(0.17±0.06)mm]与上颌[(0.16±0.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本临床研究有限的范围内,证实超亲水种植体早期负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长期负重后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数字化引导技术在口腔美学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数字化引导技术可帮助临床医师更轻松精确地植入种植体,获得精确的植入效果,为获得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种植外科阶段应用较成熟的数字化引导技术包括数字化导板和数字化导航两类。数字化导板的操作要点包括术前确认导板是否准确就位,术中时刻保持导板稳定并注意术区降温等。数字化导航的操作要点包括确保各部件间保持稳定连接,调整合适的工作角度,提高手眼配合能力,建立三维想象能力等方面。在设计、制作、操作精确的前提下,医师应根据临床实际选择适合的技术,辅助实现前牙区种植手术的精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的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设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于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而言,准确地选择植入位点和植入角度非常重要。前牙区连续缺牙时需先考虑种植牙位,根据美学设计,确定每个牙位上修复体在牙弓中占据的空间,并以此确定种植位点。理想种植位点的三维要求包括:近远中向位置在缺牙间隙正中或在满足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略偏远中;唇腭向位置偏腭侧,最理想的位置为舌隆突;垂直向高度为理想龈缘顶点的根方3~4 mm;理想的种植体长轴应与修复体长轴平行、整体偏向腭侧、从修复体舌隆突穿出、位于修复体切端舌侧。种植体植入位点的三维设计是前牙区种植美学修复设计中需首先考虑的关键点,不能轻易妥协和改变;而正确的植入角度可令整个治疗策略和治疗操作过程更清晰、简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Ⅲc期卵巢上皮性癌“卷地毯”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技术要点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Ⅲc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行包含广泛性腹膜切除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卷地毯”式CRS)的技术要点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行“卷地毯”式CRS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30例(“卷地毯”式CRS组),总结“卷地毯”式CRS的手术技术要点,即将腹膜外间隙作为卵巢癌手术的切入路径, 从盆腔腹膜外间隙开始游离盆腔内肿瘤,将盆腔内的原发肿瘤灶及壁层腹膜上所有种植转移灶或可疑潜在的转移灶一并彻底切除;选择同期行传统肿瘤细胞减灭术(CRS)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30例(传统CRS组)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比较两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卷地毯”式CRS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卷地毯”式CRS组、传统CRS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55.4±9.6)、(54.6±9.5)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新辅助化疗(NACT)、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PS评分)、腹膜癌瘤指数(PC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手术相关指标:“卷地毯”式CRS组30例患者均施行了理想的CRS,30例(100%)患者的肿瘤细胞减灭完整度评分(CC评分)均为CC-0分(即术后无肉眼残留灶,达到理想的CRS),传统CRS组30例患者中,23例(77%)患者为CC-0分,5例(17%)为CC-1分,2例(7%)为CC-2分,两组C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卷地毯”式CRS组、传统CRS组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315 min(252~446 min)、268 min (215~372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9 ml(300~900 ml)、450 ml(250~800 ml),中位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 d(1~7 d)、1 d(0~5 d),中位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4 d(9~17 d)、12 d(7~15 d),两组间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手术并发症:“卷地毯”式CRS组、传统CRS组术后分别有5例(17%)、3例(10%)患者发生了Clavien?Dindo分级为Ⅰ~Ⅱ级的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中均无需要再次手术者,围手术期无一例患者死亡。 结论:在有盆腹膜种植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行“卷地毯”式CRS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理想的CRS,且具有可以接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和成人上颌后牙区颊侧牙槽骨量的锥形束CT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颊侧的骨质情况,分析得出颧牙槽嵴微种植体植入的适宜位点以及不同年龄组骨量分布的差异。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111例曾拍摄锥形束CT的研究对象,测量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之间、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根之间以及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厚度和牙槽骨高度。结果: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距离牙槽嵴顶7 mm处颊侧牙槽骨厚度最大,为(3.74±1.13) mm。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颊侧牙槽骨厚度差异在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根之间距离牙槽嵴顶7 mm处[成人(2.78±1.27) mm,青少年(3.52±1.32) mm, P=0.004]、第一恒磨牙近远中颊根之间距离牙槽嵴顶9 mm处[成人(2.90±1.34) mm,青少年(3.82±1.78) mm, P=0.006]、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距离牙槽嵴顶7 mm处[成人(3.56±1.18) mm,青少年(4.05±0.98) mm, 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大于成年人。不同年龄组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①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的最佳植入位置位于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②青少年上颌后牙区颊侧牙槽骨厚度大于成年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种植支抗辅助口内Ⅲ类牵引对单侧唇腭裂患儿骨性Ⅲ类错合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估种植支抗辅助的口内Ⅲ类牵引和传统合垫基托式口外前方牵引,纠正单侧唇腭裂患儿因上颌骨发育不足而导致的骨性Ⅲ类错合的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正畸科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54例[男24例,女30例,年龄8~12(11.09±1.35)岁]分为3组:传统合垫基托式口外前方牵引组(A组)、种植支抗辅助口内Ⅲ类牵引组(B组)、对照组,每组18例。在矫治开始前(T1)及结束后(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Dolphin软件进行颌骨、牙齿以及软组织测量,将头影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组和B组牵引时间分别为(10.51±1.33)个月和(9.20±1.45)个月( P=0.146)。A组和B组A点平均前移4.08 mm和4.83 mm,ANB角(上牙槽座点A至鼻根点N连线与鼻根点至下牙槽座点B连线构成角)和Wits值(Ao点与Bo点间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上颌骨前移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U6-VRmx平均增加0.46 mm,U1-pp平均增加0.63 mm,均明显小于A组(均 P<0.001),提示种植支抗辅助的口内Ⅲ类牵引能减少磨牙前移和上颌切牙唇倾。 结论:种植支抗辅助的口内Ⅲ类牵引能明显减少磨牙前移和上颌切牙唇倾等不利的牙齿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四年前瞻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患者口内局部 力分布与咬合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咬合设计、调整和长期维护提供参考。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和3、6个月以及1、2、3、4年复查,采用咬合纸和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咬合,记录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和对照牙(种植单冠同颌对侧同名牙)的 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种植单冠咬合时间与牙列咬合时间的比值)。同时,通过牙线和金属邻接触检查片检查种植单冠邻接触情况,并记录种植修复相关机械并发症。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选取同时具备相邻随访时间点结果的患者数据,分析种植单冠、近中邻牙、对照牙 力百分率以及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的相邻随访时间点差异;统计所有数据,比较相同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 力百分率的差异。应用“对数-补对数”模型,以性别、年龄、修复时间为控制变量,分析修复体饰面瓷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的相关关系。 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2.8±12.9)岁(23.9~70.0岁);共纳入37件种植单冠,随访(38.3±15.2)个月。修复后2周至3个月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从(7.0±4.2)%显著增加至(9.9±6.8)%( P<0.05),对照牙 力百分率则从(13.1±6.1)%显著减少至(11.4±5.5)%( P<0.05);修复后1、2、3年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均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 P<0.05)。修复后3和6个月种植单冠咬合时间比分别显著大于前一时间点( 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的咬合时间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同时间点的比较中,修复后2周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7.5±4.2)%]显著小于对照牙[(13.8±6.0)%]( P<0.01),修复后4年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16.7%(8.6%,32.4%)]显著大于对照牙[9.5%(4.9%,18.0%)]( P<0.05);其余各时间点种植单冠与对照牙 力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修复后4年37件种植单冠68个邻接触位点的邻接触丧失累计发生率为32%(22/68),修复体松动发生率为8%(3/37),饰面材料破损发生率为16%(6/37),且饰面材料破损与否与种植单冠 力百分率呈弱相关关系( r=0.26, P<0.05)。 结论:后牙种植单冠修复后4年内,局部牙列咬合接触随时间发生变化,表现为种植单冠 力的增加和咬合时间的提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种植瘤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方法:取SKH-1小鼠、C57BL/6小鼠各7只,于背部皮下接种5 × 10 6 B16F10细胞,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每3天用精密游标卡尺测量瘤体,计算肿瘤体积。肿瘤的长径> 15 mm或出现恶病质或溃疡时判定为伦理学死亡。取5只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5 × 10 6 B16F10细胞,观察小鼠的活动度、营养状态和生存时间,观察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并称量肺质量,对所有小鼠肺部行组织病理检查。实验重复3次。 结果:SKH-1小鼠在皮下接种后第6天接种部位皮肤开始出现黑点,渐发展为圆形黑色结节,直至肿瘤破溃、出血、死亡,伦理学死亡时间20 ~ 33 d。C57BL/6小鼠皮下接种第4天开始出现2 ~ 3 mm黑色小结节,发生伦理学死亡的时间为12 ~ 18 d。SKH-1小鼠第1 ~ 3次实验生存时间分别为(26.57 ± 4.03)、(27.86 ± 4.53)、(27.43 ± 5.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14, P = 0.87);第27天时肿瘤体积分别为(1 367.9 ± 150.2)、(1 452.0 ± 50.1)、(1 490.3 ± 69.0)m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0.92, P = 0.46)。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后第25天开始出现活动度减少、厌食等表现,第31天开始出现呆滞、消瘦、腹水、死亡等,伦理学死亡时间31 ~ 40 d;解剖后肺部见多处黑色结节,第1 ~ 3次实验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34.20 ± 2.58)、(36.40 ± 2.60)、(34.80 ± 2.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1.01, P = 0.39);小鼠肺部质量(156.1 ± 18.5)、(164.0 ± 19.6)、(172.0 ± 17.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 3.18, P = 0.72)。所有小鼠全部成瘤,皮下肿物及肺部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黑素瘤。 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SKH-1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具有成瘤率高、成瘤稳定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