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梳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的进展、优缺点、注意事项和未来趋势。方法:以流行病学、教学、虚拟仿真作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论文检测系统,筛选并采用叙述整合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类、整合和分析。检索国内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筛选纳入现有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进行整合和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章(中文7篇,英文15篇),大多为面向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教学项目。检索到国内流行病学虚拟仿真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24项,省级一流课程21项。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交互程度多为中等,主要用于3类场景:提高复杂概念和结构的可视化程度,借助低风险、低成本的虚拟环境培训操作技能,作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的有效补充。效果方面,利于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相关现象和原理,具有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教学成本和风险、提高学生专注度和满意度等优势。但也面临起步阶段基础不足,部分学生出现抗拒心理和生理不适等问题。未来需优化开发流程、程序设计等方面,同时应对成本测算、效果评价、课程整合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论: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流行病学教学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一环,鼓励结合医防融合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相关权益保护——精神卫生法实施10年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将满10年,该法规定了精神障碍患者自愿医疗的基本原则,规范了非自愿住院的标准和程序,以国家立法的方式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最基本的合法权利,促进了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持续增加以及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高了对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同时,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模糊的空间,笔者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阐述,以期望对未来该法律的修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学伦理审查必要性探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在立法上对医师超说明书用药给予合法性确认,但未明晰其是否需要医学伦理审查才能适用.从以下四个维度论证医学伦理审查并非超说明书用药的必备前置程序:现行法律规范并未有强制性要求;行业并未形成统一共识与规则;比较法考察不能提供参考与支撑;从风险视角审视,超说明书用药所涉利益群体明确,风险相对可控.但是,超说明书用药对患者而言仍有一定风险,因此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要求,限定在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明晰患者受益大于风险、坚守充分的知情同意、有循证医学支撑和经过医院内部审核等才能适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国肿瘤》关于伦理审查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的相关规定以及国际通行的动物福利和伦理准则,为进一步规范医学领域研究程序,保护研究对象的合法权益,本刊对相关论文的投稿提出如下要求:(1)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包括前瞻性研究、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研究等),作者应当说明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复印件以及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国肿瘤》关于伦理审查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的相关规定以及国际通行的动物福利和伦理准则,为进一步规范医学领域研究程序,保护研究对象的合法权益,本刊对相关论文的投稿提出如下要求:(1)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包括前瞻性研究、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研究等),作者应当说明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复印件以及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除此之外,凡涉及临床试验研究(前瞻性研究),作者原则上均应在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s://www.who.int/ictrp/en/)或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index.aspx)进行注册,并在论文中标注临床试验注册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肿瘤》关于伦理审查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的相关规定以及国际通行的动物福利和伦理准则,为进一步规范医学领域研究程序,保护研究对象的合法权益,本刊对相关论文的投稿提出如下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管理实践探析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取消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资质审批,转为备案管理.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的任一种类型,不具备"一般禁止"的前提;其核心逻辑是"公法积极作为义务",不禁止行政相对人实施特定行为,主要为信息收集,服务于后续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强调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体现了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战略举措,具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培育市场信用机制、体现政府柔性监督管理机制的功能意义.但国家尚未对备案管理进行统一立法,理论和实务界对备案管理的概念内涵、运行原理、管理效果等认识不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管理中存在备案管理异化为许可、备案管理程序规制不足、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能力薄弱等现实困境,建议明晰备案管理的法律性质、统一完善备案管理程序、提高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能力.通过构建合法、科学、系统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管理规制机制,坚持"放"和"管"统一,切实保障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国肿瘤》关于伦理审查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4/2/3
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的相关规定以及国际通行的动物福利和伦理准则,为进一步规范医学领域研究程序,保护研究对象的合法权益,本刊对相关论文的投稿提出如下要求:(1)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包括前瞻性研究、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研究等),作者应当说明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复印件以及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聚吡咯-壳聚糖导电复合水凝胶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功能的恢复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导电生物材料被认为是传输心肌修复电信号的潜在候选者,将基于细胞或无细胞的策略与导电生物材料相结合以补充心肌细胞和/或恢复电信号通路,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心脏修复方法.目的:评估聚吡咯-壳聚糖导电复合水凝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壳聚糖导电复合水凝胶,表征水凝胶的微观形貌、生物相容性与导电性.取30只成年SD大鼠,利用夹闭心脏左前降支后再松解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21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空白组向左心室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内注射生理盐水,普通水凝胶组向左心室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内注射壳聚糖水凝胶,导电水凝胶组向左心室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内注射聚吡咯-壳聚糖导电复合水凝胶,每组10只.设置造模后对应的时间点,分别进行心脏机械功能(超声心动图、压力-体积分析)、心脏电生理(心电图、程序性电刺激、光学映射技术、微电极阵列技术评估、八导联心电图、瘢痕区电阻率)及心脏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导电复合水凝胶表面存在大量孔隙,导电率为(3.19±0.03)×10-3 mS/cm,与平滑肌细胞共培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造模后105 d的超声心动图与压力-体积分析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普通水凝胶组比较,导电复合水凝胶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的收缩功能.造模后105 d的心电图、程序性电刺激、光学映射技术、微电极阵列技术评估、八导联心电图、瘢痕区电阻率检查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普通水凝胶组比较,导电复合水凝胶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的电传导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造模后105 d的心脏组织Masson染色显示,3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与生理盐水组和普通水凝胶组相比,导电水凝胶组梗死区正常心肌组织较多、纤维化程度较小.③结果表明,聚吡咯-壳聚糖导电复合水凝胶可能通过提高梗死瘢痕区组织电传导速度、增加瘢痕厚度、增强心脏同步收缩、减少受损组织来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心肌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中国肿瘤》关于伦理审查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根据《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的相关规定以及国际通行的动物福利和伦理准则,为进一步规范医学领域研究程序,保护研究对象的合法权益,本刊对相关论文的投稿提出如下要求:(1)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包括前瞻性研究、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研究等),作者应当说明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复印件以及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