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武汉市地铁环境质量,揭示其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鉴于地铁线路开通时长、地铁线路站点功能(商业网点、换乘)等多因素对地铁空气质量的影响,选择武汉地铁2号线、3号线和7号线为研究线路,共18个地铁站点为监测点(6个站点/线路).采样时段为2018年12月-2019年10月,覆盖春、夏、秋、冬4个季节,每个季节连续监测7天.监测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CO、CO2、PM10、PM2.5和细菌总数.结果 在夏、冬季,站台(24.8 ℃、13.1 ℃)和站厅(25.1℃、11.4℃)的空气温度中位值均低于《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的标准限值.站厅、站台的照度值均是7号线>3号线>2号线(P<0.01),仅秋、冬季可见室外照度值在三条线路有显著性差异(P<0.05).站内环境噪声的中位值均高于《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其限值》(GB 37488-2019)的标准限值(70dB(A)),且该值在4个季节均为站台>站厅>室外(P<0.05).在冬季,站台、站厅和室外的CO浓度均较高.在春、夏、秋季,C02浓度均是站台>站厅>室外(P<0.01).在冬季,站台、站厅和室外的PM10、PM2.5浓度较高(P<0.01),且站台(115 μg/m3)和站厅(126 μg/m3)的PM2.5中位值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中的标准限值;在春、夏、冬季,3条线路的站台、站厅和室外之PM10、PM2.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季节细菌总数含量在站台、站厅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武汉市地铁室内温度、PM2.5质量浓度、噪声污染应予以重视.该市地铁站内环境质量受室外环境、客流量、集中通风空调系统、地铁照明系统、地铁站空气净化装置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多地区室内外PM2.5浓度的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我国多地区室内外PM2.5浓度水平,分析室内外PM2.5浓度差异的来源,为研究我国居民PM2.5暴露的健康影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在成都、常州、济南、石家庄、以及哈尔滨5个地区各招募20个调查家庭进行室内PM2.5浓度监测,收集同期距离调查家庭地址最近的室外环境监测站点PM2.5浓度,通过问卷调查记录室内PM2.5污染源及去除途径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定量评估室内外PM2.5浓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室外PM2.5浓度对室内PM2.5浓度偏回归系数为0.96(P<0.01);空气净化装置运行时长对室内PM2.5浓度降低具有贡献,烹饪对室内PM2.5浓度的贡献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对于室内PM2.5浓度具有显著正贡献,偏回归系数为0.28(P<0.01).结论 室外PM2.5是室内PM2.5的重要来源,室内吸烟对于室内PM2.5浓度具有显著贡献,其强度高于烹饪等室内PM2.5污染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潜艇系泊/航行试验舱室空气组分定量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潜艇舱室大气环境检测研究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美国海军将潜艇大气质量的重要性列为第二位,仅次于武备,足见对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多数国家从潜艇空气中检测出几百种组分,我国从潜艇舱室空气中检测出652种组分[1].1991年发表的《潜艇空气质量》全面论述了潜艇空气的检测和控制技术.英国皇家海军对潜艇舱室空气检测技术也非常重视,先后定性分析出潜艇舱室空气中195种有害气体组分,为其中的50种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2].美国海军潜艇装备了对舱室有害气体能进行自动监测、自动记录显示、并根据其允许浓度自行启动净化装置的固定式的CAMS大气中心监测系统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生物一次性过滤效率检测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微生物一次性过滤效率检测方法 .方法在空气动力测试平台采用PLG 2000气溶胶发生器和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黑曲霉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性能和浓度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使用PLG 2000气溶胶发生器发生黑曲霉孢子气溶胶时,黑曲霉菌菌数的80%被采样器第3、4级捕获,其粒径主要分布在2.1μm~4.7μm之间;理论初始浓度3.53×103 cfu/m3~3.53×104 cfu/m3.白色葡萄球菌菌数80%被采样器第5、6级捕获,粒径分布在0.65μm~2.1μm之间,理论初始浓度7.06×103cfu/m3~7.06×104cfu/m3.结论 PLG2000气溶胶发生器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可用于风道式净化装置除微生物净化性能的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河南省某市宾馆室内空气卫生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2016年河南省某市 22 家宾馆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卫生监督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 -2013)进行采样和检测,按照相关标准评判.结果 某市宾馆房间室内空气卫生总体合格率为23.13%,CO 质量浓度合格率最高(100% ),细菌总数合格率最低(61.94% ).三星级及以上酒店房间空气卫生总体合格率(4.26% )低于快捷酒店(30.88%,χ2=12.315,P<0.05)和三星级以下酒店(42.11%,χ2=15.078,P<0.05).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分别与温度、PM2.5质量浓度及 PM10质量浓度呈弱正相关.结论 本次抽检宾馆室内空气卫生状况整体较差,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室内空气卫生状况最差,主要原因是细菌总数及 CO2 体积分数合格率较低,考虑可能受三星级及以上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频次较低的影响,且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也可能受空气颗粒物含量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频次及效果的监督,并建议宾馆增加通风频次,尽可能采用空气净化装置,改善宾馆室内空气卫生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坑道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原理及净化效能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基于光催化等离子体耦合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对典型空气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观察其有效净化时间,确立合理的评价方法.方法 空气净化实验在5.5 m3的小型密闭实验舱中进行,将洁净空气吹入舱内,同时分别吹入配制的有害气体(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硫化氢、氨、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混匀.通过对有害气体平衡时间的观察确定其初始浓度,并观察有害气体的自然衰减率.将空气净化装置置于舱中,采用上述方法配制相应浓度的有害气体,评价离子体、光触媒各单元及整机在1h内对典型有害气体的净化率及净化率的变化趋势,以确定净化装置的有效净化时间.结果 空气净化装置对不同典型空气污染物的平均净化率除一氧化碳(26.7±0.3%)、二氧化碳(25.3±0.2%)均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81.6±0.1~100%).结论 空气净化装置对典型空气污染物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适合用于坑道及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污染物的消除.但是空气净化器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净化能力仍需进一步改善.空气净化器对有害气体的净化能力是一定的,因此在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能力范围内,确定有效净化时间,既能正确反映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能,又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活性炭对洁净厂房甲醛净化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洁净厂房回风净化装置中活性炭对环境空气中甲醛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5~6月,选择4种不同商业活性炭(竹炭:1~3 mm,3~5 mm;椰壳炭:6~12目,8~16目)制作5种类型的活性炭净化网,在模拟洁净厂房实验室采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测试不同类型活性炭净化网对甲醛的净化效果.结果 不同类型活性炭净化效果随净化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类型活性炭相比,椰壳炭(8~16目,双层)净化效果最好,15 min和30 min净化效率分别为58.72%和8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层椰壳炭净化效果优于单层(P<0.05);双层椰壳炭(8~16目)净化效果优于双层椰壳炭(6~12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椰壳炭(8~16目,双层)净化效果优于竹炭(P<0.05).结论 活性炭不同比表面积、粒径、厚度对其甲醛净化效果存在的影响,应对活性炭类型慎重选择进而提高洁净厂房内职业卫生防护水平、解决安全利用回风与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6E学习模式的生物学STEM课程开发——以“教室空气生态净化装置设计与使用”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6E设计型学习模式为指导,开发“教室空气生态净化装置设计与使用”生物学STEM课程.学生历经参与、探索、解释、工程、深化和评价系列过程,整合STEM教育4个模块,能更好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效促进STEM教育的融合性,提高了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